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江梅
圖片來自搜狐網

江梅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從臘前蕊破寫到年後花開,詩人關盼梅花之情;頷聯承首聯寫春意濃,而再好的春光春色也無法排遣「客愁」;頸聯又稍一停頓,不順勢抒情而寫景,補足「江梅」之意;尾聯道出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卻不能盡情享受的原因,全因戰亂流離,背井離鄉。

目錄

原文

杜甫〔唐代〕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譯文

臘月前梅蕊已破,新年後梅花正多。

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懷客愁而又無可奈何!

江梅和白雪原來同此一色,春風也徒自節江水漾動清波。

故鄉的春色渺不可見,蒼鬱的巫山空自巍峨。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春,時杜甫窩居夔州。詩人旅居江峽,見臘梅乍開,頓生故園之思,遂作此詩。

賞析

  首聯從梅蕊初綻到梅花盛開,從臘前到年後,寫了時序變化,讓作者似乎看到了春姍姍來遲的腳步;寫了梅花的開放過程,又好似體現了詩人天天看花,關注盼望的心情。從梅花次第之中表現的是詩人盼春惜春之情。

  頷聯承首聯寫春意濃,然再好的春光春色也無法排遣「客愁」。這是見江梅而有感所寫的詩,形容梅、描寫春不是詩人的目的,藉以抒情才是真正目的。因此仇兆鰲《杜詩詳註》認為「客愁」二字,是這首詩的詩眼。越是深知春意盎然,越是對客愁無可奈何。以美景寫哀情,倍增其哀。這裡利用情與景的反差,造成了強烈的藝術效果。

  頸聯又稍一停頓,不順勢抒情而寫景。梅花滿樹與雪同一顏色,春風拂煦,春江微波正與岸邊梅花相漾發。江中波映江邊梅,岸上梅逐水中波。江水岸花一派融融樂樂的春景。何義門說:「破題二句,已非『江梅』不可。」(引自《瀛奎律髓匯評》)未免過早,「江梅」之意至此才補足。

  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卻不能盡情享受,其中原因在尾聯道出。尾聯將「客愁」之意重申。春水春花,春光春色,雖然賞心悅目,但「都非故園春色,是以對巫岫而添愁耳。」(仇兆鰲《杜詩詳註》)杜甫出川早有計劃,剛剛聽說官軍收復河南河北時就有過返鄉路線的草圖:「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滯留夔州實屬不得已。夔州是杜甫居川的最後一站,出三峽就可北上回故園了。越是要回故鄉越是思念故鄉;越是不能返故鄉也越發思念故鄉。「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秋興八首》之一)秋思是故鄉,春思也是故鄉。故鄉情也是愛國情,因為是動盪的時局,血腥的戰爭逼得他背井離鄉漂泊西南。帶來希望與生機的春天又來了,可是卻不能見到可愛的故鄉。面對巫山峰巒,更覺其高峻險惡,也更覺故鄉山水可愛可親。

  這首詩一、三聯相連,以景為主,二、四聯相連,以情為主,既有江梅的婀娜美麗,也有作者淒涼落寞之情,很有法度。紀昀說此詩不出色,未免過苛。

簡析

  《江梅》是一首五言律詩。首聯從臘前蕊破寫到年後花開,詩人關盼梅花之情;頷聯承首聯寫春意濃,而再好的春光春色也無法排遣「客愁」;頸聯又稍一停頓,不順勢抒情而寫景,補足「江梅」之意;尾聯道出在此大好春光之中卻不能盡情享受的原因,全因戰亂流離,背井離鄉。這首詩情景交融,寄慨遙深,既描江梅的婀娜美麗,也寓詩人的淒涼落寞之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