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劇評
《漢堡劇評》,戲劇評論著作。戈·伊·萊辛(見「愛米麗雅·迦洛蒂」)著。是萊辛在漢堡民族劇院擔任劇評工作期間(1767—1769)為該劇院演出的52出戲撰寫的104篇評論,1769年輯成評論文集出版。中譯本1981年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張黎譯。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中心思想在於通過對法國古典主義戲劇的批判建立德國的現實主義市民戲劇。把劇院視為「道德的學校」,戲劇「應當感化讀者和觀眾」,藝術家應該教育讀者和觀眾,使他們認識善與惡,認識什麼是真正合乎禮俗的,什麼是真正可笑的。繼承和發展了亞里士多德關於悲劇本質的觀點,認為悲劇是摹仿一個值得憐憫的情節,是一首激起憐憫的詩。憐憫這個詞已經把恐懼包括進去,所以悲劇的特點在於通過憐憫之情的激發而促使讀者和觀眾的情感得到淨化。批判了法國古典主義美學的代表人物。針對布瓦洛以宮廷為服務對象的思想,提出:「宮廷根本不是詩人研究自然的場所。」針對古典主義戲劇以帝王將相為描寫對象的思想,提出戲劇應該表現普通的、一般的人,因為王子和英雄的名字雖然能給予劇本以華麗和威嚴,但它們不能使人感動,「境遇同我們非常相似的人的不幸,自然會最深地打動我們的靈魂。」針對古典主義矯揉造作、抽象的程式化的傾向,要求戲劇要自然與真實,認為,真實並不是細節的真實或簡單的摹仿,而是藝術的真實,「悲劇詩人並不是歷史學家」,詩人可以離開歷史的真實,因為觀眾在劇院裡應當知道的,「不是這個或那個人曾經做過什麼,而是每一個具有某種性格的人在特定的環境裡將要做什麼。」認為,悲劇的英雄應當是既有優點又有缺點,有血有肉的個性化的人物,悲劇人物愛米麗雅體現了這種理論主張,她的死不僅是封建統治者肆虐的結果,而且是她本身品德還不夠完善的結果。在談到喜劇的功用時,指出,喜劇要用笑來改善一切,「喜劇所要改善的並不是它所嘲笑的那些惡劣品行,更不單單是那些具有這種可笑的惡劣品行的人」。莫里哀的《慳吝人》和萊克納特的《賭徒》根本不能把這些傻瓜改好,但是對於慷慨的人和從來不賭博的人,這兩部喜劇也是有教誨作用的,「喜劇的真正的普遍功用就在於笑的本身,在於訓練我們的才能去發現滑稽可笑的事情。」本書還談到了表演藝術的問題。認為,表演藝術是介於造型藝術和詩歌之間的一種藝術,和繪畫一樣,它的最高法則應當是美,但它又不同於繪畫,因為它所表現的是運動中的美。和詩歌一樣,它在表現人物的個性方面要比雕塑或繪畫自由得多,但它又不同於詩歌,因為它訴諸於視覺和聽覺,具有直接的直觀感覺的性質。贊同狄德羅在《談演員的矛盾》一文中所提出的看法,即演員在扮演人物的時候,不應該受直感的支配,而應該從分析、觀察和摹仿出發。指出:「一般說來,情感是演員的才能中最弱的方面之一,它可以在人們沒有發現它的地方出現,人們也可以在完全不需要它的地方發現它,因為情感是某種內在的東西,我們只有憑藉外部的表現才能夠判斷它……」
本書從理論上為德國市民戲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把德國的戲劇從異族的統治下解放出來」(海涅語)。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漢堡劇評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2017年,有哪些科技著作值得一讀?《連線》雜誌為你推薦這些!,搜狐,2017-12-26
- ↑ 工具書是一種按某種體例編排的專供查找特定資料而不是供系統閱讀的書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