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磁體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永磁體,能夠長期保持其磁性的磁體稱永久磁體。如天然的磁石(磁鐵礦)和人造磁鋼(鐵鎳鈷磁鋼)等。

目錄

簡介

能夠長期保持其磁性的磁體稱永久磁體。如天然的磁石(磁鐵礦)和人造磁體(鋁鎳鈷合金)等。磁體中除永久磁體外,也有需通電才有磁性的電磁體。永磁體也叫硬磁體,不易失磁,也不易被磁化。但若永久磁體加熱超過居里溫度,或位於反向高磁場強度的環境下中,其磁性也會減少或消失。有些磁體具有脆性,在高溫下可能會破裂。鋁鎳鈷磁體的最高使用溫度超過 540 °C(1,000 °F),釤鈷磁體及鐵氧體約為300 °C(570 °F),釹磁體及軟性磁體約為140 °C(280 °F),不過實際數值仍會依材料的晶粒而不同。

而作為導磁體和電磁鐵的材料大都是軟磁體。永磁體極性不會變化,而軟磁體極性是隨所加磁場極性而變的。他們都能吸引鐵質物體,我們把這種性質叫磁性。

評價

從永磁材料的發展歷史來看,十九世紀末使用的碳鋼,磁能積(BH)max(衡量永磁體儲存磁能密度的物理量)不足1MGOe(兆高奧),而國外批量生產的Nd-Fe-B永磁材料,磁能積已達50MGOe以上。這一個世紀以來,材料的剩磁Br提高甚小,能積的提高要歸功於矯頑力Hc的提高。而矯頑力的提高,主要得益於對其本質的認識和高磁晶各向異性化合物的發現,以及製備技術的進步。

二十世紀初,人們主要使用碳鋼、鎢鋼、鉻鋼和鈷鋼作永磁材料。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AlNiCo永磁材料開發成功,才使永磁材料的大規模應用成為可能。五十年代,鋇鐵氧體的出現,既降低了永磁體成本,又將永磁材料的應用範圍拓寬到高頻領域。到六十年代,稀土鈷永磁的出現,則為永磁體的應用開闢了一個新時代。

1967年,美國Dayton大學的Strnat等,用粉末粘結法成功地製成SmCo5永磁體,標誌着稀土永磁時代的到來。迄今為止,稀土永磁已經歷第一代SmCo5,第二代沉澱硬化型Sm2Co17,發展到第三代Nd-Fe-B永磁材料。

此外,在歷史上被用作永磁材料的還有Cu-Ni-Fe、Fe-Co-Mo、Fe-Co-V、MnBi、A1MnC合金等。這些合金由於性能不高、成本不低,在大多數場合已很少採用。而AlNiCo、FeCrCo、PtCo等合金在一些特殊場合還得到應用。目前Ba、Sr鐵氧體仍然是用量最大的永磁材料,但其許多應用正在逐漸被Nd-Fe-B類材料取代。並且,當前稀土類永磁材料的產值已大大超過鐵氧體永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的生產已發展成一大產業。[1]

參考文獻

  1. 永磁體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