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永建鎮於2000年6月撤鄉建鎮,是著名的國際性河流紅河的發源地,滇西回族聚居區,雲南省著名的僑鄉。永建鎮是巍山縣的北大門,坐落於巍山壩子的最北端。地處東經100°5'30"~100°11'5",北緯25°27'30"~25°3l'30"之間。全鎮東西北三面環山,北與大理市相連,東與大理市鳳儀毗鄰,南與大倉鎮相連,西鄰紫金鄉[1]

目錄

鎮情概況

紅河源頭第一鎮——永建,於2000年6月撤鄉建鎮。永建是著名的國際性河流紅河的發源地,滇西回族聚居區,雲南省著名的僑鄉。永建鎮是 雲南省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北大門,坐落於巍山壩子的最北端。地處東經100°5'30"~100°11'5",北緯25°27'30"~25°3l'30"之間。該鎮東西北三面環山,東與大理市鳳儀毗鄰,南與本縣大倉鎮接壤,西與巍山縣馬鞍山鄉、紫金鄉接壤,北與大理市相連,鎮政府駐地北距下關

28.5公里,南距巍山24.5公里。轄10個村民委員會,137個自然村,185個村民小組,設黨(總)支部18個,黨小組106個。

該鎮總面積204.6平方公里,林業用地19.24萬畝,耕地面積28830畝(水田21948.6畝),人均0.56畝。

該鎮有線電視覆蓋率98%。電話普及率32%。

該鎮有巡檢橋、杜文秀起義遺址、昭忠祠、東蓮花回族古民居建築群等文物保護單位。[2]

人口民族

該鎮轄10個村民委員會,138個自然村,185個村民小組。居住有漢、回、彝、白、苗、僳僳等10個民族。2007年未,全鎮14093戶51602人(農業戶12816戶49696人),其中少數民族26598人,回族人口19800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74.4%,占總人口的38.37%。

自然氣候

永建為北亞熱帶高原山地季風氣候,冬無積雪,夏無酷暑,氣候溫涼,年平均氣溫15.6℃,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左右。最高海拔2420米,最低海拔1751米。

紅河源頭

永建鎮是著名的國際性河流紅河的發源地。紅河是發源於雲南省境內的唯一一條國際性河流,發源於永建鎮西北角米六么村一個叫「額骨阿寶」的地方(「額骨阿寶」是彝語,大意為「一條彎彎曲曲的水的父親」),那裡海拔2500米,方圓幾平方公里為連綿起伏的山嶺,涓涓紅河源頭之水就從山箐里流出,匯入峽谷自西北向東縱貫巍山盆地,當地人稱陽瓜江,這就是紅河上游元江的主要源流。紅河流經大理、楚雄、玉溪、紅河等地州,在雲南省內流域達74822平方公里,最終從河口流入越南,終歸太平洋的北部灣。

自然資源

該鎮境內石碤砂儲量豐富,有鎖水閣、磨房箐、永樂等4個中小型水庫,永樂碗城、西山等小(二)型水庫4個,小庫塘171件,水資源豐富,灌溉極為便利。主要糧食作物為水稻、玉米、蠶豆、小麥,經濟作物為啤大麥、油菜、亞麻等,林果經濟較為發展。森林覆蓋率53%(不含灌木林)。[3]

著名僑鄉

永建還是雲南有名的僑鄉。永建人眼界開闊,善於經商。解放前回族馬幫曾達到100多個,來往於雲南、四川、緬甸等地,經營棉紗、茶葉、藥材、土布、藍靛等生意。不少人出國經商以後定居異邦,華僑現已發展到3000多人,分布在泰國緬甸、印尼、新加坡、日本等國,鎮內有歸僑和僑屬近2000人。永建鎮成為有名的僑鄉。

機構設置

行政單位設: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3個。

事業單位設:農業綜合服務站、林業站、水管站、文化站和計劃生育服務所5個。

常臨機構設:武裝部、民政辦公室、人口與計劃生育辦公室、司法所、無毒社區創建辦公室、平安創建工作領導組辦公室、團委、婦聯、科協、勞動力轉移與輸出辦公室、小額信貸工作站、城建辦公室,安監辦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站(設在經濟發展辦公室)14個。[4]

經濟發展

該鎮主要支柱產業為烤煙和畜牧業,以泡核桃、茶葉為主的林果產業發展較快。年種植烤煙6000-7000畝,煙農收入1000餘萬元。群眾發展畜牧業歷史悠久,是滇西的改良牛之鄉,肉牛養殖大鎮。2007年,畜牧業產值7284.62萬元。鎮內有核桃2.7萬畝,茶園4100餘畝。「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為主要形式,金銀手飾加工、交通運輸、清真食品加工為主的個體商業較發達。

基礎設施

永建鎮鎮黨委、政府按照項目拉動促發展的思路,堅持儲備一批、爭取一批、實施一批的原則,搶抓機遇、多方爭取、積極籌措建設資金,加強交通、水利、能源、教育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夯實發展基礎。

道路交通建設方面:修建了永樂、永利等進村彈石路20餘公里;新修永和煙水工程機耕路、永利飛立坪村、磨房箐水庫至永建雜力坡等村組公路15條近75.6公里;做好關巍公路工程建設永建段(15.79公里)征地拆遷工作各項工作。

農田水利建設方面:完成624個小水窖建設任務;實施了永利江頭村上溝、西山姚家大塘引水溝等一批「三面光」工程;實施了2006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和中低產田改造項目;一期水利血防節水灌溉投資280萬元,完成溝渠硬化13件16.5公里;做好了西河治理、五茂林水庫建設、永樂水庫滲水處理及福慶水庫等工程的行政協調工作;建成永勝民營水廠、永建磨房箐水廠等10件人飲工程建設,解決了15000多人口、21000多頭牲畜的飲水困難;啟動實施了第一批農村飲水安全項目,22個自然村11900多人的飲水安全得到保障;全鎮水利化程度達到85%以上。

農村能源建設方面:建成西蓮花村沼氣建設示範村,全鎮建設沼氣池1198口,完成節柴改灶1000多口,安裝太陽能的農戶1077戶,完成「一池三改」的農戶1198戶。實施了二期、三期農網改造及「戶表」工程,完成83個自然村9338戶「戶表」改造和9個村委會農村電網線路改造。實施了西山照壁山通電工程,實現了村村通電的目標。

信息化建設方面:全鎮889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611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8552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6481戶。

城鎮化建設方面: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完成滇西大牲畜交易市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和西山街、紅源街市場改造;民族商貿區完成投資4800萬元,建成商貿房2.2萬平方米。啟動城鎮環境衛生、城建監察工作,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

文化教育建設方面:累計投入教育教學設施建設資金1200多萬元,新建校舍9000多平方米,排除危房2000餘平方米,基本實現校園美化硬化。有效整和教育資源,撤併永建、永勝兩所中學,新建了紅河源中學。建成建築面積890平方米、總投資150萬元的紅河源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中心。

村鎮建設

按照「經濟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投入的綠化經費達10多萬元,綠化地段全長10100米,種植各種綠化樹種3000餘株。各村籌措資金20多萬元,以進村主幹道為主開展村莊綠化美化,改善生態環境。按照「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發展思路,立足鎮情,大力發展畜牧、林果、種植業,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起步較早的永勝村委會「一村一品、一戶一業」的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全村共有個體私營企業33個,全村1754戶農戶中,有1401戶農戶在從事養殖、加工等行業,占總農戶的80%,2006農民人均純收入2237元。按照巍山提出的「布局優化、道路硬化、衛生潔化、村莊綠化、家庭美化」,廣泛開展農村環境整治活動。在基礎條件好的小圍埂小五茂林村、永和西蓮花村,開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建設。目前,全鎮19個回族村實現了村內道路硬化、衛生潔化。其他80多個村實現了進村道路的硬化。以實現管理民主為核心,完成第三屆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全鎮10個村有7個村順利實現了「一肩挑」,共選出村「兩委」幹部114名。認真抓實東蓮花州級小康示範村建設,抓好了民房抗震安居工程的實施。聘請了雲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研究中心,圍繞建設巍山北部區域經濟重鎮的目標,完成了一個總規,東蓮花、西蓮花、回輝登、大圍埂、小圍埂、小五茂林六個新農村示範群的專業規劃。

文體教育

永建鎮內文物古蹟眾多,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有秀麗多姿、充滿神秘韻味的紅河源文化——「額骨阿寶」(彝語,大意為「母親河」);有充滿濃郁民族氣息的伊斯蘭文化;有杜文秀起義遺址;有始於明朝萬曆年間、世界罕見、具有獨特受力結構、當時貫通滇西各州縣的重要古橋——永濟橋文化;有源於 元代的金銀首飾加工文化;有古老的伊斯蘭傳統 飲食 文化;有源遠流長的民間 刺繡、針織文化。

橫跨永建鎮巡檢河上的 永濟橋,修建於明萬曆年間(公元1753年一1620年),當時是通往滇西各州縣的重要 橋樑,橋身全長15.6米,寬3.25米,上有木屋頂瓦,橋式為古老的長廊式木架亭橋,兩邊設有木架和欄杆,兩頭有橋亭,可供過往行人休息。整座橋結構嚴謹,造型美觀,古色古香。雖經歷四百多年風雨,至今仍舊雄跨河上,濟世於民,成為永建一道靚麗的民族歷史文化風景線。

東蓮花的清真寺、古民居乃至整個村莊的布局、整體風貌均保存得非常完整,是典型的中國穆斯林村莊,研究回族歷史的重要物證,具有很高的旅遊開發價值,是非常值得保護、利用的穆斯林與周邊各民族和諧發展的歷史文化遺存。經過專家的評審論證,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

鎮內建有42塊體育場地(其中200米田徑場2塊、籃球場36塊、全民健身器材1組、健身房1間、乒乓球室2間),18個回族自然村都建有籃球場。2004年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受到國家農業部、國家體育總局、全國農體協的表彰。東蓮花村被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級歷史文化名村。成功承辦了雲南省第五屆穆斯林「聖誕杯」籃球運動會,組隊參加縣「南詔杯」籃球賽並獲得第一名。被 國家體育總局表彰為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優秀組織獎,被省體育局授予「雲南省體育特色鄉鎮」稱號。象棋運動員 張春雷和賽馬 運動員朱海雷代表大理州先後在省第九屆運動會和省第四屆城市運動會上折桂。1999年永建鎮農民 籃球隊代表大理州參加雲南省第五屆農民運動會取得第五名的好成績;2000年參加紅河州民族民間籃球邀請賽獲第一名;2001年參加文山州民族運動會穆斯林籃球邀請賽獲第一名;2002年參加大理州「五·一」籃球錦標賽獲第一名;2003年8月組織參加在文山州硯山縣舉辦的雲南省第三屆「聖誕杯」穆斯林邀請賽,永建鎮共有大圍埂和小圍埂兩支代表隊參加,並獲得了第二和第三名。2003年1月組隊參加巍山縣首屆「南詔杯」籃球賽,以不敗的戰績勇奪冠軍。2005年3月,組隊參加「川滇友鄰市、州第一屆男子籃球聯賽」,獲得體育道德風尚獎。2006年組隊參加雲南省穆斯林第五屆「聖誕杯」籃球比賽、大理州「體彩杯」籃球賽、巍山縣第二屆「南詔杯」籃球賽,三項賽事都獲得了第一名。永建賽馬隊還多次代表巍山縣參加大理州三月街民族節運動會,成績突出,在2002年雲南省第七屆民族運動會上還榮獲一枚金牌。永建象棋隊已連續三年獲巍山縣「南詔杯」冠軍,也代表大理州組隊參賽省運動會,獲女子團體冠軍。在2004年7月底8月初舉辦的 雲南省「秀山杯」象棋比賽中,我鎮有張曉丹、張曉婷兩名回族小 姑娘代表大理州參賽,12歲的 張曉婷勇奪少年組 冠軍,張曉丹獲得少年組第六名。

鎮內有初級中學2所,44個教學班,教師132名,在校學生2926人,完全小學17所,其中:中心完小13所,教學點27個,教學班163個,教師225名,在校生6166人;幼兒園17所,53個班,在園幼兒1441人。初中入學率100%,鞏固率97.79%,初中輟學率2.21%,初中畢業率96%;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鞏固率99.78%,小學輟學率0.22%,小學畢業率100%。[5]

村鎮發展

發展思路

科工商強鎮,果牧煙富民,創無毒保穩定。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以及建設巍山北部區域經濟中心鎮的目標,大力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勞務經濟和特色經濟,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發展目標

「十一五」時期,全鎮綜合經濟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烤煙和畜牧兩大支柱產業得到進一步的鞏固,經濟增長方式有較大轉變;九年制義務教育進一步鞏固,實現義務教育免收雜費;農村剩餘勞動力得到有效轉移,社會保障面進一步擴大;人民群眾的居住、交通、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的條件有較大改善;扶貧攻堅取得新成果,農村貧困人口繼續減少;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法制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有新進展;社會治安、毒品整治、安全生產狀況良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有新進步;全鎮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重點工作

按照項目拉動經濟促進發展的思路,結合永建實際,認真做好項目論證、儲備、爭取等工作,採取有力措施抓好在建項目的實施。二是不斷鞏固和壯大支柱產業,努力培植新興支柱產業。堅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突破難點的原則,鞏固和發展畜牧、烤煙支柱產業;不斷壯大農副產品加工、交通運輸業、民族文化及民族風情旅遊等後繼產業。三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結要求,紮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四鞏固壯大畜牧、烤煙兩大支柱產業,挖掘潛力培植泡核桃、優質茶葉產業。五是抓好財稅工作,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六是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努力構建和諧社會;七是加強民主法制建設,鞏固禁毒整治成果,維護社會穩定,努力推進依法治鎮。

特色產業

家庭手工業發達。針織、刺繡、金銀飾品工藝、製革業、鐵器生產等久負盛名。豆腐、餌塊、米線、卷粉、果製品、肉類加工等傳統食品加工工藝更是廣泛普及,風味小吃深受各地群眾歡迎。金銀飾品加工是回族的傳統工藝,最有名者數大圍埂楊家,至今已傳至第五代。現年八十多歲的楊文佐老人,一生加工銀首飾,並將手藝代代相傳。他和本家兄弟、兒孫、親友充分發揮聰明才智,不斷改善加工條件,產品主要有耳環、手鐲、手匝、胸花、項圈、百家鎖等三十多個品種,工藝精湛,製作精美,除供應本縣群眾外,還遠銷南澗、彌渡、祥雲、昆明、西藏,深受日本遊客喜愛。

畜牧業是永建鎮支柱產業。永建群眾歷來有飼養、長途販運、短期催肥等傳統養殖,這二十多年來,科學養殖技術得到廣泛使用,畜牧改良、飼料開發、疫病防治、畜廄改造等,先後建成河底街、永勝、小圍埂、東蓮花等畜種改良點,調整了畜牧產業結構,在有着豐富草山、灌木林多的山區着力發展投入少,見效快的黑山羊,在壩區發展牛、馬、騾,尤其以肉牛為主的大牲畜飼養。1994年建成總投資100多萬元「滇西大牲畜交易市場」,每街上市1000多頭次,成為滇西大牲畜交易集散中心。1997年成立永建鎮清真牛乾巴廠,現向全國各地銷售,1998年被評為全國第十屆新技術博覽會金獎。到2006年末,永建鎮豬存欄13730萬頭,牛11371萬頭,羊15364萬隻,牛奶產量1949噸,完成牛凍精改良5161頭,肉類總產量4866.58噸。全鎮12000戶農戶有7000戶養牛,建成養牛村20多個,專業販運戶300戶,畜牧業產值6177.25萬元,永建已成為滇西的改良牛之鄉,肉牛養殖大鎮。

旅遊業前景廣闊。永建文物古蹟眾多,旅遊資源豐富。有紅河源、杜文秀起義遺址、清真寺建築群等旅遊資源。[6]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