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過烏鎮(陳淑芬)

​​ 水過烏鎮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水過烏鎮》中國當代作家陳淑芬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水過烏鎮

舒緩,從容,由西向東,流過很多座橋。單孔或三孔的拱橋,平橋和折橋,還有那些意喻「左右逢源」的雙橋。不急不慢,像細步而行的小家碧玉。烏篷船一條一條穿橋過岸,櫓聲「欸乃」,別有一番古韻。搖櫓的人站在船頭,既輕鬆,又愜意,把小河搖出了波光,搖出了喘息聲。

這是烏鎮,浙江嘉興的一個小鎮子。

走進烏鎮就看到這河,縱橫於小鎮的水脈。站在河邊,自然想它的過去。這是京杭大運河的一條支流,起源於春秋時期的大運河,從開鑿到現在,已流淌了兩千五百多年。到隋朝則不斷地擴修延伸。南起餘杭,北到北京,直至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運河從烏鎮的西側流過,流過隋朝,流過唐宋明清,也就流出了烏鎮的繁華。到明清時,其規模及繁華程度已經不亞於一個郡縣。富商大賈不遠千里攜萬金而來,小鎮摩肩接踵如一都會,這是水運帶來的財富

富裕的烏鎮人臨水構屋,以河成街,橋街相連。於是就有了水裡倒映着的粉牆、黛瓦、雕樑畫棟;就有了青石板鋪就的街巷;就有了染布坊,榨油坊,釀酒坊;就有了豪門巨宅,庭院,畫舫,藏書樓;就有了五花八門的店鋪;就有了各式各樣的石橋……

三條河道將烏鎮分割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域,明清年間,小鎮就是兵匪競奪之地,也許是這樣,各區域設置柵欄防備匪盜,就有了東柵、西柵、南柵和北柵。河不寬,屋子也就不高,多為一二層,青瓦為頂、木板為壁,均粉牆黛瓦,雅致簡潔。從這邊的窗可看見那邊的窗,窗內人影憧憧,相依相偎,也就添了小鎮幾分溫情,幾分誘惑

東柵古舊,更多地保持了原貌西柵則作了整修,古韻依在,卻添了更多的現代氣息。數千年的小鎮,也有過曾經的衰落,拯救它的是現代旅遊業。也許房子已經不是千百年前的房子,但古風仍是在的。依然如舊的是那河。那架着七十幾座石橋的流了千年的河,像是古鎮的血脈,仍在搏動着它的心跳。水早已不是過去的水,但流動着的往事依稀可見。撒落在河面的那些影子,馬頭牆的影子,雕欄的影子,石坊的影子,晃動的,零碎的,只要你用心,都可以拼成一個個的故事來。

我眼中的烏鎮小河,河面總是瀰漫着一層濃郁的文氣。

[1]

作者簡介

陳淑芬,品詩文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