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水芦荻根

水芦荻根

水芦荻根,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卡开芦Phragmites karka (Retz.) Trin.的根茎。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注 1],利尿消肿之功效。用于热病发狂,肺痈,泻痢,小便黄赤,肾炎水肿。[1]

中文学名 水芦荻根 禾本科
别称 过江龙《南宁市药物志》 芦苇属
植物界 卡开芦
被子植物门 分布区域 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单子叶植物纲 采集时间 全年
禾本目 毒性 无毒

目录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味苦,性寒。

归经

归心、大肠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2][3]

主治

用于热病发狂,肺痈[注 2],泻痢,小便黄赤,肾炎水肿。[4][5][6]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性

卡开芦又名:水竹、大芦。多年生苇状草本。根状茎粗而短,节间较短,长1-2厘米,直径1-1.2厘米;节具多数粗约4毫米之不定根。秆高大直立,粗壮不具分枝,茎高4-6米,直径1.5-2.5厘米,约具35节,中下部节间可长达35厘米。叶鞘通常平滑,具横脉;叶舌长约1毫米;叶片扁平宽广,长达50厘米,下面与边缘粗糙,顶端长渐尖成丝形,基部与鞘等宽,不易脱离。圆锥花序大型,具稠密分枝与小穗,长30-50厘米,宽10-20厘米;主轴直立,长约25厘米,分枝多数轮生于主轴各节,基部分枝长10-30厘米,斜升或开展,下部裸露;穗颈无毛;小穗柄长5毫米,无毛;小穗长8-10(11)毫米,含4-6小花;颖窄椭圆形,具1-3脉,顶端渐尖,第一颖长约3毫米,第二颖长约5毫米,第一外稃长6-9毫米,不孕;第二外秤长约8毫米,向上渐小,上部渐尖呈芒状;基盘细长,稍弯,疏生长约5毫米较短的丝状柔毛,毛长为其稃体的1/2-2/3。

生长环境

生于溪边,山谷近水边。分布于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药材性状

呈长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0.6-1.5cm。表面黄白色有光泽,皱纹细密而浅,节有残根及芽痕。质坚硬而韧,难于折断,切断面中空,壁厚2-4mm,具小孔排列成1环。无臭,味甘。

相关论述

《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清热,利尿,治大热症发狂及热泻。”

注释

  1.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清热法之一。适用于瘟疫、温毒及多种热毒病证或疮疡疔毒的治法。症见高热烦扰、口燥咽干、便秘尿黄、或吐衄发斑,或红肿热痛,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常用药有黄连、黄芩、黄柏、石膏、连翘、板蓝根、蒲公英等,代表清热类食物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宜于治疗热证。用痛肿疔毒等病证的治法。
  2. “肺痈”: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肉败血腐,形成脓疡,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咯吐脓血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