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水松(中藥)

來自網絡的圖片

水松,中藥名。為松藻科植物刺松藻Codium fragile(Sur.)Heriot及長松藻Codium cylindricum Holm.的藻體。刺松藻分布於我國黃海、渤海沿岸分布較多;東南沿海較少。長松藻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廣東沿海較多。具有清暑解毒,利水消腫,驅蟲之功效。用於中暑,水腫,小便不利,蛔蟲病。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水松

別名;軟軟菜、鼠尾巴、青蟲子、鹿角菜

界;植物界

門;綠藻門

目;松藻目

科;松藻科

屬;松藻屬

種;刺松藻、長松藻採收時間夏、秋季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

毒   性無毒

入藥部位

藻體。

性味

味甘、咸,性寒。

歸經

歸膀胱、大腸經。

功效

清暑解毒,利水消腫,驅蟲。

主治

用於中暑,水腫,小便不利,蛔蟲病。

相關配伍

1、治水腫,小便不利:刺松藻15-30g,車前、玉米須各15g。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

2、治蛔蟲病:(1)刺松藻30g。煎服。(《中國藥用海洋生物》)(2)刺松藻9g。研末,吞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3)刺松藻30g,紅糖15g。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

使用注意

孕婦慎服。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性

1、刺松藻又名:刺海松、海松。藻體暗綠色或深綠色,海綿質,富汁液,幼體被白色絨毛,高10-30cm,粗1.5-3(-5)mm。自基部向上叉狀分枝,漸分漸多,達同一高度時呈扇狀,分枝圓柱狀,上粗下細,先端鈍圓。體內有許多無色的管狀絲體,疏鬆地交織成髓部,側生於髓部周圍的棒狀囊胞,排列成可行光合作用的柵狀皮層,囊胸直徑為215-350μm;長為900-1025μm,頂端較厚,尖突,其上有毛。葉綠體小盤形,不含澱粉核,多數分布在囊胞的頂部。藻體基部由假根組成的固着器,呈盤狀或皮殼狀。

2、長松藻又名:柱松藻。藻體亮黃綠色,海綿質,一般長約60cm,有時可極大延長,這與海綿質盤狀固着器大小有關。體圓柱形,疏叉狀二岐分枝,上部漸細長,先端鈍圓,分枝處節間呈楔形或寬三角形。囊胞頂端薄,其上無毛。薄體成熟時,產生配子囊的囊胞很大,一般直徑為400-550μm,長1.5-2.5mm,突出於藻體,呈顆粒狀,肉眼即能見到。

生長環境

1、生於中、低潮帶向陽的岩石上或石沼中,常集群生成。我國黃海、渤海沿岸分布較多;東南沿海較少。 2、生於低潮帶或低潮線下岩石上和泥沙灘的石礫上。我國東、南沿海均有分布,福建、廣東沿海較多。

藥材性狀

(1)刺松藻,藻體深綠色,復叉分枝,呈扇狀,長10-30cm,海綿質。分枝直徑1.5-3mm,上粗下細,枝端鈍圓,腋間狹窄。固着器圓盤狀或皮殼狀。整個藻體為一分枝很多、管狀無隔膜的多核單細胞組成。氣微腥,味微咸。 (2)長松藻,藻體黃綠色,長約60cm。叉狀分枝稀疏,腋間楔形或寬三角形。

藥理作用

1、抗菌、抗真菌作用。 2、鎮靜作用。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主水腫,催生。」[1]

參考文獻

  1. 水松(中藥),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