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水帘寺全称为水帘禅寺,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 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濂洞。寺因此为名。

中文名 水帘寺

外文名 Temple curtain

地理位置 桐柏县城西六公里

始建时间 宋元佑三年(1088年)

建筑风格 金、元时期的建筑风格

重修时间 1743年

别 名 河南桐柏水帘寺

级 别 河南省重点旅游风景区

管理单位 桐柏县旅游局

流 域 长江流域 淮河流域

气候特点 温和、降水丰沛

面 积 7.6平方公里

目录

位置境域

水帘寺位于千里淮河之源桐柏山腹地,与洛阳白马寺、嵩山少林寺、开封大相国寺并称中原当代四大名寺。水帘寺是中国临济禅宗的重要道场。也是豫南鄂北佛教活动中心。水帘寺院坐落于桐柏山名胜水濂洞侧,枕翠峰,临壁流,水飞瀑舞于寺右,鸣吟唱于寺左,崇山环绕,洞锁烟霞,殿宇巍峨,圣像庄严[1]

地理环境

水帘寺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据调查,现有脊椎动物33目76科326种,其中列入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如金钱豹、金雕、水獭、大灵猫、小灵猫、麝、白冠长尾雉、大鲵、穿山甲、青羊、红翅凤头鹃等33种。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寺名由来

据《白云宗谱》记载,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征山宗林寺长老、法传临济四十一世端德和尚,朝五台归,路过桐柏山麓,睹云林峰峦,遂小住此山,并收徒传法,开坛布教[2] 。至1949年前,寺院业已荒废。1949年后,又有僧人在此结茅居耕,至文革时期僧人离散,千年古刹湮设于枯木败草之中。1983年起,水帘寺在传虚、印恭、妙侠法师的主持下,开始了大规模重建修复工作。自1983年至1993年间,水帘寺先后建成大雄宝殿、玉佛楼、毗庐殿、天王殿、山门、僧房楼、功德堂、观音禅林、罗汉堂、竹林精舍、华藏图书馆、佛教宾馆、素餐馆和各类房舍共一百八十间,建塔园一处,石拱桥五座,石栏杆三百多米,石踏步九百多阶。扩坡围墙二千多立方米,拦河坝一座,护河提八百多立方米。 走进寺庙殿内供奉有各类佛菩萨像一百二十八尊,大型木刻金刚经十二面,泰国大小铜佛五尊,大钟一口重一.二吨,大鼓一面直径一.三米,宝鼎一幢高三.六米,各类法物法器二百多件,立各类石碑十六通,珍藏《频伽藏》部,香港佛教青年协会赠送日本版《大正藏》二部,经书二万馀册。台湾观音寺住持如俭法师赔玉佛一尊、台湾翠玉念珠一串、上品大红祖衣一件。至此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落成。1993年10月28日,水帘寺举办了佛像开光、迎奉藏经及方丈升座法会,全国19个省市的佛教四众弟子及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和港、澳、台地区的佛教团体代表出席法会,盛况空前。水帘寺附近有水帘洞,自古以来便是游人汇聚、避璁消夏的理想胜地。水帘洞距地高约二十馀米,同内有泥塑猕猴一尊,猴身上人泉水流出,酒在石钵中叮当有声。洞口被山顶倾泄而下的瀑布遮盖,犹如珠帘垂挂。沿石壁有阶绨和铁链可攀援而上,进入洞中,虽盛夏酷璁仍凉气袭人,沁人心脾。始建于宋绍圣二年1095年。水帘禅寺位于桐柏县城西六公里的山峡中。殿堂后面,紧临一座百米峭崖,一弘山泉自崖巅倾泻下来,活像一条水晶挂帘悬在空中,将峭崖上部的一座天然石窟遮掩在幕后,称为水帘洞。寺因此为名。

历史人文

寺院所建年代无考。据碑文记载,宋元佑三年1088年明嘉靖27年1548年清乾隆八年1743年均有重修。千百年来该寺时遇兵燹匪患,几经兴衰、石塔六座,石拱桥五座,拦河坝一座,俨然一座百宝庄严的梵宇佛刹巍然重辉。水帘寺原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列于第四十一位的桐柏山道教胜地的组成部分。始建于宋元佑三年1088以前, 明万历二十七年,清乾隆、嘉庆年间,都进行过修建。原有山门一间,中殿、后殿各三间,另有陪房十间。直到1956年房舍毁坏无遗,道人活动终断。建造山门5间,大殿5间及厢房等房舍共16间;另在北面盖有大僚、招待室、僧舍等15间,自此,正式改为佛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