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酸銨
簡介
神話故事裡神仙才能「餐風飲露」不吃飯,「喝西北風」也常被用來調侃挨餓。而你能想象嗎?看似天方夜譚的情景正在實驗室里發生着——「風」或將能用來填飽肚子。近期,我國科學家國際上首次在實驗室實現了二氧化碳到澱粉的從頭合成,並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線發表。一經問世,便得到國內外領域專家的高度評價,被譽為是一項具有「頂天立地」重大意義的科研成果。學習過有機化學的不難知道,人類第一次成功用無機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機物是尿素。在那之前,科學家認為用有機和無機來區分化學反應是必然的,用無機物來合成為生物體代謝之後的有機物被看作完全不可能的事。所以當1828年,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Friedrich Wohler)將無機物氰酸銨(NH4CNO)溶液蒸發得到了有機物尿素[CO(NH2)2]時,科學界為之震驚,這衝破了當時有機化合物「生命力」學說的束縛,從此揭開了人工合成有機物的序幕。
評價
在19世紀隨着電磁感應理論提出以及發電機製成,「電」開始作為一種能源走進人們視野。結合工業革命中發明出的各種電器,人類開創了電氣時代,社會發展速度開始騰飛,諸多領域中用到的人力、畜力逐步被機械、電能替代,更別說如今還有核聚變能等新能源即便有如此突破,人類對自身機體需要消耗的「燃料」合成研究,卻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換句話說,如何把人類已經消化完全最終代謝為二氧化碳和水的最終產物,還原成我們攝取能量時的形式——澱粉,此前這是困擾科學家的一個重大問題。而現在我國科學家實現了這個突破,人類第一次以人工合成的方式讓自身機體的「燃料」有了一個被代替的可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