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切開術
氣管切開術 |
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適應症: 喉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瀦留等 禁忌症: 張力性氣胸、低血容量休克者等 |
氣管切開術系切開頸段氣管,放入金屬氣管套管和硅膠套管,是解除喉源性呼吸困難、呼吸功能失常或下呼吸道分泌物瀦留所致呼吸困難的常見手術。[1]
目錄
麻醉方式
以往常為局部麻醉(簡稱局麻)。目前從醫療安全角度多選擇全身麻醉(簡稱全麻),在氣管插管後全麻下氣管切開。
術前準備
嚴重呼吸困難者,準備氣管插管,若氣管切開過程中出現呼吸停止立即插管,或氣管切開前先插管,以免術中出現意外。
適應證
1.喉阻塞:喉部炎症、腫瘤、外傷、異物等引起的嚴重喉阻塞。 2.下呼吸道分泌物瀦留:各種原因(顱腦外傷,胸腹外傷及脊髓灰質炎等)所致下呼吸道分泌物瀦留,為了吸痰和保持氣道通暢,可考慮氣管切開。 3.預防性氣管切開:咽部腫瘤、膿腫伴呼吸困難;對某些口腔、鼻咽、頜面、咽、喉部大手術,為了進行全麻,防止術中及術後血液流入下呼吸道,保持術後呼吸道通暢;防止術後術區出血或局部組織腫脹阻礙呼吸,可施行氣管切開。 4.取氣管異物:經內鏡下鉗取未成功,估計再取有窒息危險,或無施行氣管鏡檢查設備和技術者,可經氣管切開途徑取出異物(很少)。
禁忌證
1.張力性氣胸者(插管閉式引流後可上機)。 2.低血容量休克、心力衰竭尤其是右心衰竭者。 3.肺大皰、氣胸及縱隔氣腫未引流前。 4.大咯血患者。 5.心肌梗死者(心源性肺水腫)。
手術步驟
1.體位:一般取仰臥位,肩下墊一小枕,頭後仰,使氣管接近皮膚,暴露明顯,以利於手術;助手坐於頭側,以固定頭部,保持正中位。常規消毒,鋪無菌巾。 2.局麻:沿頸前正中,上自甲狀軟骨下緣,下至胸骨上窩,以利多卡因浸潤麻醉,對昏迷、危重或窒息患者,若已無知覺,也可不予麻醉。 3.切口:多採用直切口(全麻病人可用橫切口),自甲狀軟骨下緣至接近胸骨上窩處,沿頸前正中線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 4.分離氣管前組織:用血管鉗沿中線分離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狀肌,暴露甲狀腺峽部,若峽部過寬,可在其下緣稍加分離,用小鈎將峽部向上牽引,必要時也可將峽部夾持切斷縫扎,以便暴露氣管。分離過程中,兩個拉鈎用力應均勻,使手術視野始終保持在中線,並經常以手指探查環狀軟骨及氣管是否保持在正中位置。 5.切開氣管:確定氣管後,一般於第2~4氣管環處,用尖刀片自下向上弧形切開1~2個氣管環前壁形成氣管前壁瓣(切開4~5環者為低位氣管切開術),待插管後固定皮下(術後氣管套管脫出者,有利於氣管套管插入),刀尖勿插入過深,以免刺傷氣管後壁和食管前壁而引起氣管食管瘺。 6.插入氣管套管:以彎鉗或氣管切口擴張器撐開氣管切口,插入大小適合、帶有管芯的氣管套管,插入外管後,立即取出管芯,放入內管,吸淨分泌物,並檢查有無出血。 7.創口處理:將氣管套管上的帶子繫於頸部,打成死結以牢固固定。切口一般不予縫合,以免引起皮下氣腫,最後用一塊開口紗布墊於傷口與套管之間。
併發症
1. 術後出血。 2.氣胸及縱膈氣腫。 3. 皮下氣腫。 4.拔管困難。 5.切口感染。 6.套管脫出 。 7.呼吸驟停。 8.氣管食管瘺。 9.喉氣管狹窄。 10.拔管困難。 11.少見併發症,如喉返神經癱瘓、氣栓。
注意事項
1.始終保持切口在正中位,拉鈎必須均勻用力上提,以保證切口切在正中。 2.氣管導管應帶有氣囊,以免嘔吐物誤吸入呼吸道,同時也利於呼吸管理。 3.切開氣管時應立即吸盡氣管內分泌物;術後立刻供氧,注意氣道濕化或定時使用超聲霧化吸入。 4.每日必須清潔和消毒內管1次,更換內管和吸痰應嚴格無菌操作。 5.定時放氣管套囊。
術後護理
1.隨時調節套管系帶的鬆緊。 2.密切觀察呼吸狀況,使氣流暢通。切勿將被褥蓋住套管;隨時擦去咳出套管口的分泌物。定時氣管內滴藥或霧化。生理鹽水單層紗布加濕套管口。 3.術後每隔12~24小時將氣管導管內管取出清洗。氣管套管內有聲響或不暢須隨時吸出或及時更換氣管套管, 否則套管阻塞有生命危險。 4.注意防止套管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