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氣壓帶
圖片來自百度

氣壓帶是由於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氣壓區域。它可隨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而南北平移。地球上的水平氣壓帶有7個:兩個極地高壓帶分布在北極和南極極區,是在低空形成的高壓帶。冬季強度增大,範圍擴展,夏季勢力減弱,範圍收縮;兩個副極地低壓帶分布在南北緯60°及其兩側。由於副熱帶高氣壓帶熱空氣北與南下的極地高氣壓帶冷空氣相遇而形成;兩個副熱帶高壓帶分布在南北緯20~30°,活動範圍約占地球的一半,是對大氣環流影響最大的氣壓帶;赤道低壓帶分布在赤道附近,因終年高溫,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高空冋兩側外流,引起氣柱質量減少,低空形成低壓帶。 [1]

  • 外文名:air pressure belt
  • 成 因: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而形成
  • 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等七個
  • 影 響:空氣流動、地轉偏向力
  • 學 科:地理科學

目錄

簡要介紹

氣壓帶,由於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於是形成不同的氣壓區域,這些區域就是氣壓帶。 假設地球表面是平滑、均勻的,氣壓水平分布表現出緯向帶狀。地球上的水平氣壓帶有七個,它們是:

  1. 2個極地高壓帶:分布在北極和南極極區,使空氣受冷收縮、積聚,而高空氣流輻合,質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壓帶。冬季強度增大,範圍擴展;夏季勢力減弱,範圍收縮。
  2. 2個副極地低壓帶:分布在南、北緯60°及其兩側,各約五度。由於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熱空氣向北移動與來自極地高氣壓帶的冷空氣南下(北半球)兩者相遇熱空氣被迫抬升地面形成低壓而形成的。
  3. 2個副熱帶高壓帶:分布在南、北緯20~30°的強大高壓帶,是自低緯高空向極流動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發生質量輻合形成。它隨季節南、北移動達幾十個緯度,活動範圍約占地球的一半,是對大氣環流影響最大的氣壓帶。
  4. 1個赤道低壓帶:分布在赤道附近。由於終年高溫,空氣受熱膨脹上升,到高空向兩側外流,引起氣柱質量減少,低空形成低壓帶。全球七個緯向氣壓帶排列規則,而且高、低壓帶交錯分布。

氣壓帶可隨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而南北平移。就北半球而言,氣壓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上下移動各約五度。

移動規律

由於地球的公轉運動,太陽直射點隨季節的變化而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同時引起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春分、秋分時,太陽直射赤道,赤道低氣壓帶位於赤道兩側南北緯5°之間。從春分到夏至,太陽直射點自赤道逐漸北移至北回歸線。夏至時,氣壓帶和風帶比春分時北移5°左右。這時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與北緯10°之間。 北半球,在7月份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上,大陸氣溫高,亞洲大陸形成熱低壓,把副熱帶高氣壓帶切斷,從而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低壓、在北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壓。1月份,大陸降溫快,氣溫低,亞洲大陸形成冷高壓,把副極地低氣壓帶切斷,從而在亞洲大陸上形成亞洲高壓,北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壓,在南半球的氣壓帶基本呈帶狀分布。

氣壓帶分布

按照地理位置,從赤道向兩極依次分為 :赤道低壓帶(分布在赤道附近),副熱帶高壓帶(南北緯30度附近),副極地低壓帶(南北緯60度附近),極地高壓帶(南北極點附近)。

赤道低氣壓帶

在赤道及其兩側,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地帶,這裡受太陽光熱最多,地面增溫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這樣在南北緯5°之間的地區,就形成了一個低氣壓帶——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由赤道低氣壓帶上升的氣流,由於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空氣漸重,在距地面4~8公里處大量聚集,轉向南北方向擴散運動,同時還受重力影響,故氣流邊前進,邊下沉,各在南北緯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氣增多,氣壓升高,形成了南北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它是因為空氣聚積,由動力原因形成的,屬暖性高壓。

極地高氣壓帶

在地球南北兩極及其附近是緯度最高的地區,這裡的太陽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陽光熱也最少,終年低溫,空氣冷重下沉,地面空氣多,氣壓較高,形成南北兩個極地高氣壓帶,它是由熱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壓。

副極地低氣壓帶

這個氣壓帶在南北緯60°附近,由於這個地帶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之間,是一個相對的低壓帶。 這樣,在假設不自轉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七個氣壓帶。

相關影響

空氣流動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轉和公轉着。因此,在上述七個氣壓帶的形成過程中就伴隨着空氣的運動。而空氣運動的方向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因為大氣是緊緊圍繞着地球表面,大氣在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的運動過程中,同時也隨着地球一同自西向東轉動着。

地轉偏向力

這樣大氣還要受到一個由於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力的影響,這個力就是地球自轉偏向力,它在北半球總是使運動着的大氣向右偏斜,在南半球總是向左偏斜。這樣,在氣壓和地轉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風的運動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壓指向低壓,而是在北半球發生了右偏,北風變成了東北風;南半球發生了左偏,南風變成了東南風。

視頻

氣壓帶的形成

嗶哩嗶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