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民比天大(響沙)

​​ 民比天大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民比天大》中國當代作家響沙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民比天大

我是流着眼淚看完《焦玉祿》這部影片的。

我原以為自己已過無惑之年,不久將知天命。我原以為歷經世事歷練,慣看宦海沉浮,敏感的神經已經疲沓遲滯,脆弱的心靈已磨出鏽蝕老繭,柔軟的情素已經粗礪堅硬,血肉之軀已經鈣化為冰冷的岩石。然而,在焦玉祿的感召下,我這樣一塊在仕途上心灰意冷的石頭,卻熱血沸騰,心潮澎湃,淚雨滂沱。我高估了自己的定力,我流淚了,但我並不覺得自己多麼草蛋,因為我被李雪健所塑造的單薄卻堅毅,純樸卻博大,外粗卻內秀,不高卻崇高的優秀縣委書記焦玉祿這一形象徹底摧毀與征服。在焦玉祿眼中,民比天大;在焦玉祿心頭,責比山高;在焦玉祿的襟袍下,情比地厚。

他近民。他不是整天坐在辦公室里,讀書、看報、批文件,不是打牌、喝酒、喝茶水,不是像吳書記常掛在嘴邊上的研究所謂大事,而是把辦公室搬到田頭地腦,搬進畜舍林場,搬到老百姓的炕頭上。他沒有一點官架子,讓縣委的門衛沒看出來,讓飼養員焦大爺沒看出來,讓他走訪的困難群眾沒看出來,不論是乞丐、飼養員還是場長、技術員,他都能和他們打成一片。

他信民。他虛心向飼養員焦大爺請教,恭敬得像個學生。正是這種禮賢下士,問政於野,才讓焦大爺敢於獻上治理沙荒的妙計——蘭考三件寶「梧桐、花生和大棗」。他不是呆在指揮部里抗禦自然災害,而是連夜冒雨實地踏勘災情。他虛心採納當地幹部的建議——挑溝挖渠,疏浚洪水。他堅持走群眾路線,和群眾戰鬥在一起。風雨中,在體力透支的時候,他帶頭高唱起《團結就是力量》。

他親民。一群衣衫襤褸的小乞丐圍着他討飯,他像個父親把火車上吃剩下的饅頭掰成小塊,沒有喝斥,沒有怒容,沒有不耐煩,而是超越悲憫的憐惜與疼愛。他出人意料地提議把常委會開到火車站去,面對風雪中扶老攜幼,拖家帶口,饑寒交迫,舉縣逃荒討飯的群眾,他戰戰兢兢,誠惶誠恐。他覺得不改變蘭考的面貌,再讓蘭考的父老鄉親出去討飯——就是在向人民犯罪。影片中焦玉祿與吳書記曾有過兩次正面交鋒,核心都是向誰負責的問題。他把對人民負責與對黨負責高度統一起來,一開始就避開了政治發燒友們所犯的通病。

他愛民。他痛斥積壓賑災物資的行為是在向人民犯罪。他訪貧問苦,親手把救災款交到困難群眾手裡,把救災糧背進困難群眾家門。躺在病床上的老人問他是誰?「我是人民的兒子,黨和政府要我來看你!」他回答得是那麼真誠與自然。焦大爺被牛撞得半死不活,昏迷中念叨着他的名字,焦大爺的兒子帶着試試看的僥倖心理,冒雨去請他。焦大爺從昏迷中甦醒,責怪兒子不懂事,邊哭邊着兒子的耳光。沒有人相信一個縣委書記會冒雨來到一個老農的病床前探望,可是,房門猛地一下被推開,焦玉祿來了!帶着病。

他為民。帶頭不拿供應本,給路遇的產婦墊醫藥費,不吃縣漁場送來的魚,心裡想的都是群眾。對科技人員,他不僅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還從生活上照顧。當他聽說林場技術員要調回老家時,他扔下自行車抄近路追到車站,如同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他明明知道蘭考艱苦人家不願意留下來,他明明是要把人家從火車上拉下來,心裡有嘴上卻沒有。當火車開動,他如同披肝瀝膽。可當人家站到面前,他卻眼圈通紅,雙睛滾淚。因為他愛技術員,不忍毀了人家青春,毀了人家愛情,毀了人家一生。

他靠民。治風沙,憑的是「三件寶」。治水患,憑的是疏浚渠道。治乞討,靠的是摟草、編織和打工。這都是群眾的發明創造。躺在病床上,他並不感到遺憾,因為群眾會沿着正確的道路走下去;他也並不感到失落,因為他從未缺失蘭考經天緯地的壯舉;他也並不感到勢孤,因為黨和人民是他最可依靠的堅強後盾。

近民不是走形式,信民不是走過場,親民不是虛情假意,愛民不是裝模作樣,為民不是頭腦發燙,靠民不是躺在人民身上。焦玉祿人走了,精卻還在。他已化作沙樑上枝繁葉茂的梧桐,沙地里果實纍纍的花生,沙坡上紅彤彤的大棗……

今天我們學習焦玉祿,就是要學習他——近民,接地氣,主動與群眾打成一片;信民,聽心聲,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親民,沉身子,真心實意與群眾交朋友;愛民,換位子,把自己當作人民的兒子;為民,重節操,不求索取無私奉獻;靠民,團結人,充分發揮群眾的聰明才智與偉大力量。就是要像他那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作親民愛民的模範;就是要像他那樣,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作為民務實的模範;就是要像他那樣,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群眾之所需,作清正廉潔的模範;就是要像他那樣,不食人嚼過的饃,不走容易走的路,作敢為人先的模範!


[1]

作者簡介

響沙,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遼寧省作家協會第十、十一屆全委會委員、遼寧省散文學會副秘書長、遼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散文集《響沙文集——留個願望讓自己想象》。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