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山柑
毛叶山柑是山柑科山柑属的植物,为中国的特有植物。草本,灌木或乔木,常为木质藤本,毛被存在时分枝或不分枝,如为草本常具腺毛和有特殊气味。 [1]
毛叶山柑 |
中文学名:毛叶山柑 拉丁学名:Capparis Pubifolia B. S. Sun 二名法:Capparis Pubifoli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五桠果亚纲 目:十字花目 科:山柑科 属:山柑属 种:毛叶山柑 |
目录
毛叶山柑形态特征
叶互生,很少对生,单叶或掌状复叶;托叶刺状,细小或不存在。
花序为总状、伞房状、亚伞形或圆锥花序,或(1-)2-10花排成一短纵列,腋上生,少有单花腋生;花两性,有时杂性或单性,辐射对称或两侧对称,常有苞片,但常早落;萼片4-8,常为4片,排成2轮或1轮,相等或不相等,分离或基部连生,少有外轮或全部萼片连生成帽状;花瓣4-8,常为4片,与萼片互生,在芽中的排列为闭合式或开放式,分离,无柄或有爪,有时无花瓣;花托扁平或锥形,或常延伸为长或短的雌雄蕊柄,常有各式花盘或腺体;雄蕊(4-)6至多数,花丝分离,在芽中时内折或成螺旋形,着生在花托上或雌雄蕊柄顶上;花药以背部近基部着生在花丝顶上,2室,内向,纵裂;雌蕊由2(-8)心皮组成,常有长或短的雌蕊柄,子房卵球形或圆柱形,1室有2至数个侧膜胎座,少有3-6室而具中轴胎座;花柱不明显,有时丝状,少有花柱3枚;柱头头状或不明显;胚珠常多数,弯生,珠被2层。果为有坚韧外果皮的浆果或瓣裂蒴果,球形或伸长,有时近念珠状;种子1至多数,肾形至多角形,种皮平滑或有各种雕刻状花纹;胚弯曲,胚乳少量或不存在。
毛叶山柑攀援灌木。小枝圆柱形,光滑无毛,基部周围常有钻形苞片状小鳞片;刺短,长约2毫米,尖端黄褐色,微外弯。叶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6-9 (-12)厘米,宽2.5-5(-8.3)厘米,两面均无毛,顶端钝形,常有小凸尖头,基部楔形或近圆形,有时微心形,干后淡黄色,两面均有水泡状的小点凸起,背面尤其明显,中脉表面平坦或微凸起,侧脉5-8 (-10)对,背面粗壮,凸起,网状脉稠密,两面微凹;叶柄长5-12毫米,无毛。雄蕊(50-)60-75,花丝长约4厘米;花药线形,长约2毫米;子房卵球形,长5-7毫米.直径约2.5毫米,稍肉质,顶端渐狭延成花柱,胎座4,胚珠多数;雌蕊柄长3-4厘米,无毛,果时木化增粗,直径达3-5毫米。果椭圆形或长圆形,长约5厘米,直径2.5-3厘米,顶端有不明显的短喙,干后黄色或橘红色,果皮近平滑。种子多数,长6-8毫米,宽4-6毫米,高3-5毫米,种皮平滑,干后暗红色。花期7-12月,果期12月至次年3月。
木质藤本植物;小枝较细,直径2—3毫米,密被灰黄色后转灰褐色毡状绒毛,果枝上刺败育,仅见很小乳头状突起或刺不存在,茎上有刺,刺钧状。叶卵形或椭圆形,长5—9厘米,宽2.5—4厘米,干后常呈橄榄色,长成时表面除中脉凹陷处可见残存被毛外无毛,微有光泽,背面密被灰黄色毡状绒毛,被毛长期宿存,中脉表面下凹,叶片两端尤其明显,侧脉10—12对,表面纤细,微凸,背面凸起,脉上被毛特别浓密,由中脉上约成60°角开出,脉间近平行,网状脉两面均不可见;叶柄长9—11毫米,被毛与小枝相同而更浓密。
伞房状或短总状花序 毛叶山柑 腋生或顶生,或在枝端再组成圆锥花序;总花梗长数至20毫米,被毛与小枝相同;花末见。果近球形,表面平滑,顶端无喙,干后褐红色,长约3—3.5厘米,直径2-2.6厘米,果肉红色;雌蕊柄果时本化增粗,长3—3.5厘米,中部直径约2毫米,无毛,花梗果时长约1.7厘米,直径约2毫米,可见残存被毛;种子多数,完全成熟的未见。花期不详,果期10月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