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230、232号
武康路230、232号,国富门公寓,现代派建筑。
目录
基本信息
现名: | 国富门公寓 | 又名: | 国富门公寓 |
---|---|---|---|
修筑于: | 1936年 | 结构类型: | 砖混结构 |
建筑风格: | 现代派建筑 | 建筑师: | 拉比诺维奇(G.Rabinovich) |
被评为: |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2015.8.17) | ||
优秀历史建筑编号: | XH-J-012-V | ||
不可移动文物编号: | 310104945190000054 国富门公寓 民国 湖南街道 | ||
地址: | 上海市徐汇区武康路230、232号 | ||
历史: | 史载是以不幸死难的法侨Kauffman命名的 |
简介
武康路230、232号是一处典型的小型公寓,又名国富门公寓(Kofman Apts.)。史载是以曾在云南邮局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回国参战,不幸死难的法侨Kauffman命名的。鉴于他在战场上的事迹,法国租界当局还将淮海中路旁的一条幽静的小街也命名为国富门路,这就是在上海颇有名气的华亭路。上海人将这个名称译得很有老上海味,讨口彩,现在则一般通译为考夫曼。国富门公寓按其解放初期在武康路上的门牌号被称为“二三二公寓”。[1]
公寓楼占据着武康路湖南路口街角一隅,主立面朝向东北街心,两翼稍稍向后展开,形成沿街折角的三个立面,与对面的密丹公寓相互呼应。主立面三、四层有混凝土悬挑的阳台,因此住户无论在阳台还是在窗前都会获得良好的视野。横线条钢管栏杆的做法也体现了现代派的特征,楼层间饰以横向间隔排布的双线凹槽,并以此沟通三个立面,除此之外无多余装饰,大开扇钢门窗是建筑标准化、工厂化生产的特征,也与现代派理念合拍。东侧与北侧中部墙面逐层凸出,除可获得更多室内空间外,会使立面显得生动。[2]
国富门公寓建于1936年,为砖混结构,是由建筑师拉比诺维奇(G.Rabinovich)设计的。这位拉比诺维奇是上海哈沙德洋行的签约建筑师。从建筑外观上看,国富门公寓属于晚期装饰艺术派,略具现代派建筑的形式。原来楼高是4层,平屋顶往往是现代派建筑师喜欢用的形式,形成的大晒台周遭设有女儿墙围护,为住户提供了一处半开放的、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现在没有了,因加层上部已被改变)。
1935年3月出版的《建筑月刊》还曾刊载了一组该公寓的设计图介绍它。从设计图上我们却可以看到与今天不同的外立面,建筑原本应该有很明显的横、竖向线条及色彩的对比。这正是识别晚期装饰艺术派建筑的重要表征,即形体上和现代派建筑趋于一致,外观上仍强调要有节制的装饰。所以每层楼的窗间墙上均贴有竖向纹理的硬陶面砖,顶部压檐也有饰带。不过现已无存,想来应该是在建筑加层、外墙整修时被抹去的。
现底层沿街都开了商店,原来只是附属用房,包括有通道、锅炉房、服务人员房,还有三间车库供楼上住户停车,只有在转角处才设置了一间店铺。现楼上还是住宅单元,每层2套,共计8套,可原设计图上仅是在一层配置了两套;二、三层都是配置一户的大套房,可能后来入住时有改动。
在考察室内设计时,看到了更多装饰艺术风格的图案。主入口门上镶嵌有熟铁线条勾勒的南太平洋天堂鸟造型,室内镶嵌花纹的明黄色水磨石地面和同色系墙面仍旧貌可辨。水磨石工艺同样被用于楼梯踏步,只是为了便于施工,木扶手的钢支撑杆均被植于楼梯的侧面,考虑可谓周全,直到今天楼道清洁工还会感念这种设计。各居室间的门玻璃上也都嵌有熟铁锻造的飞鸟造型,构图线条简洁明快,能让人过目不忘,正是装饰艺术的魅力。因建筑用地局促,单元户内空间折角较多,过道及次要房间多数形状不规则。但居住功能并未因此而简化,房间小而适度的感觉得益于因地制宜开设了采光窗,和充分利用空间设置的多个壁橱。
公寓北侧还有备用楼梯通道,空间狭小越发体现出了建筑师高超的技艺和细致、体贴的设计。楼内还安装有壁炉和水汀双重供暖系统。这样的配置并非多余,是为了能让住户诗意栖居,生活在传统和现代的双重感觉之中。该公寓自建成后一直作为民居,现主体风貌尚存,室内保存尚好,只是原双重采暖系统多已拆除,部分单元结构有所改建。门上天堂鸟的造型应为手工锻造,有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我们常说优秀历史建筑具有艺术的、科学的和历史的三种价值,看来国富门公寓一个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