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康路230、232號
武康路230、232號,國富門公寓,現代派建築。
目錄
基本信息
現名: | 國富門公寓 | 又名: | 國富門公寓 |
---|---|---|---|
修築於: | 1936年 | 結構類型: | 磚混結構 |
建築風格: | 現代派建築 | 建築師: | 拉比諾維奇(G.Rabinovich) |
被評為: | 上海市第五批優秀歷史建築(2015.8.17) | ||
優秀歷史建築編號: | XH-J-012-V | ||
不可移動文物編號: | 310104945190000054 國富門公寓 民國 湖南街道 | ||
地址: | 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230、232號 | ||
歷史: | 史載是以不幸死難的法僑Kauffman命名的 |
簡介
武康路230、232號是一處典型的小型公寓,又名國富門公寓(Kofman Apts.)。史載是以曾在雲南郵局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回國參戰,不幸死難的法僑Kauffman命名的。鑑於他在戰場上的事跡,法國租界當局還將淮海中路旁的一條幽靜的小街也命名為國富門路,這就是在上海頗有名氣的華亭路。上海人將這個名稱譯得很有老上海味,討口彩,現在則一般通譯為考夫曼。國富門公寓按其解放初期在武康路上的門牌號被稱為「二三二公寓」。[1]
公寓樓占據着武康路湖南路口街角一隅,主立面朝向東北街心,兩翼稍稍向後展開,形成沿街折角的三個立面,與對面的密丹公寓相互呼應。主立面三、四層有混凝土懸挑的陽台,因此住戶無論在陽台還是在窗前都會獲得良好的視野。橫線條鋼管欄杆的做法也體現了現代派的特徵,樓層間飾以橫向間隔排布的雙線凹槽,並以此溝通三個立面,除此之外無多餘裝飾,大開扇鋼門窗是建築標準化、工廠化生產的特徵,也與現代派理念合拍。東側與北側中部牆面逐層凸出,除可獲得更多室內空間外,會使立面顯得生動。[2]
國富門公寓建於1936年,為磚混結構,是由建築師拉比諾維奇(G.Rabinovich)設計的。這位拉比諾維奇是上海哈沙德洋行的簽約建築師。從建築外觀上看,國富門公寓屬於晚期裝飾藝術派,略具現代派建築的形式。原來樓高是4層,平屋頂往往是現代派建築師喜歡用的形式,形成的大曬台周遭設有女兒牆圍護,為住戶提供了一處半開放的、安全的室外活動空間(現在沒有了,因加層上部已被改變)。
1935年3月出版的《建築月刊》還曾刊載了一組該公寓的設計圖介紹它。從設計圖上我們卻可以看到與今天不同的外立面,建築原本應該有很明顯的橫、豎向線條及色彩的對比。這正是識別晚期裝飾藝術派建築的重要表徵,即形體上和現代派建築趨於一致,外觀上仍強調要有節制的裝飾。所以每層樓的窗間牆上均貼有豎向紋理的硬陶面磚,頂部壓檐也有飾帶。不過現已無存,想來應該是在建築加層、外牆整修時被抹去的。
現底層沿街都開了商店,原來只是附屬用房,包括有通道、鍋爐房、服務人員房,還有三間車庫供樓上住戶停車,只有在轉角處才設置了一間店鋪。現樓上還是住宅單元,每層2套,共計8套,可原設計圖上僅是在一層配置了兩套;二、三層都是配置一戶的大套房,可能後來入住時有改動。
在考察室內設計時,看到了更多裝飾藝術風格的圖案。主入口門上鑲嵌有熟鐵線條勾勒的南太平洋天堂鳥造型,室內鑲嵌花紋的明黃色水磨石地面和同色系牆面仍舊貌可辨。水磨石工藝同樣被用於樓梯踏步,只是為了便於施工,木扶手的鋼支撐杆均被植於樓梯的側面,考慮可謂周全,直到今天樓道清潔工還會感念這種設計。各居室間的門玻璃上也都嵌有熟鐵鍛造的飛鳥造型,構圖線條簡潔明快,能讓人過目不忘,正是裝飾藝術的魅力。因建築用地侷促,單元戶內空間折角較多,過道及次要房間多數形狀不規則。但居住功能並未因此而簡化,房間小而適度的感覺得益於因地制宜開設了採光窗,和充分利用空間設置的多個壁櫥。
公寓北側還有備用樓梯通道,空間狹小越發體現出了建築師高超的技藝和細緻、體貼的設計。樓內還安裝有壁爐和水汀雙重供暖系統。這樣的配置並非多餘,是為了能讓住戶詩意棲居,生活在傳統和現代的雙重感覺之中。該公寓自建成後一直作為民居,現主體風貌尚存,室內保存尚好,只是原雙重採暖系統多已拆除,部分單元結構有所改建。門上天堂鳥的造型應為手工鍛造,有較高的工藝美術價值。我們常說優秀歷史建築具有藝術的、科學的和歷史的三種價值,看來國富門公寓一個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