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武威山烏皮茶

武威山烏皮茶

學名 : (Camellia buisanensis Sasaki)

別名 : 武威山茶台灣石筆木

屬性 :

科別 : 茶科(Theaceae)茶屬(Camellia) *現在被歸類為烏皮茶屬(Pyrenaria)

原產 : 台灣特有種。僅在屏東真笠山發現兩株。

分布 : 生長在台灣高雄武威山及恆春半島 300~800 公尺的山地的森林內,較為稀少。

目錄

植物特徵

葉: 葉互生,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鈍,基部楔形,葉緣粗鋸齒至細鋸齒,表面暗而光滑無毛,中肋顯著,尤其是背面,表面則呈溝紋狀,側脈 9~11 對,於表裡兩面皆不明顯;葉柄光滑無毛。

枝: 常綠喬⽊;小枝褐色或淡黃褐色,光滑;葉芽被白色短柔毛。

花: 花腋生,單生,無柄,幾生長於枝條先端,花冠白色;萼片與花瓣厚,幾近革質,新月形或半球形,略內曲,外面有金黃色柔毛 ;花絲多數,圍繞雄蕊,線形,外⾯被短⽑。

果: 蒴果倒卵形或扁⻑形球狀,三裂。 [1]

「臺灣珍稀瀕危特有植物保育行動」

2003年7月,有屏東登山客在郊外採到不知名植 物,送到屏科大森林系要求鑑定;楊勝任教授初步認為可能是「武威山茶」!更在2004年的1月,屏科大師生再度前往採集並送往臺大要求確認。經謝教授比對文獻、標本後,他正式宣布找到「武威山茶」了,但是僅有兩株!5月份科學博物館才加入此真正瀕危的特有物種保育行動,目前已經進行了有棲地勘查、枝條扦插、組織培養及5月底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公開。在當時確實引起媒體一時的轟動,也讓相關單位投入此一搶救行列!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自93年起以枝條扦插、組織培養、枝條稼接及播種等各種方法,進行失蹤了八十多年的台灣特有種植物--武威山茶的復育工作,參與這項植物復育除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外,還有台灣大學、靜宜大學、茶葉改良場及一些民間的苗圃,但效果並不是很好。直至94年1月下旬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播種方式培育小苗,在3月初首次傳來喜訊,武威山茶發芽了!所播的八枚種子全數發芽。看起來武威山茶雖然扦插、組培都不容易,但至少種子發芽沒有問題。陸陸續續科學博物館會將這些『實生苗』贈送給相關單位種植並進行野外復育工作,以期武威山茶未來又能在台灣的野地,成長茁壯開花結果。 [2]

視頻

視頻:

瀕危植物武威山烏皮茶 野外現蹤 T觀點 20170611 (3/4)

附加說明

應紹舜 台灣高等植物彩色圖誌 第五卷 1.武威山茶 p.9 840915 初版

呂福原 等著 臺灣樹木圖誌 第二卷 武威山茶 p237 民95年 中興大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