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连臣角惩教所
歌连臣角惩教所(英语:Cape Collinson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是香港惩教署辖下的一所低度设防的惩教所暨教导所,位于香港岛东区柴湾歌连臣角道123号,所员为在《教导所条例》下受训的男性青少年。
目录
说明
该所原为1955年成立的赤柱东头湾教导所,于1958年迁到柴湾并改组,主要为犯人提供教育和工艺训练课程,并设有自己的步操乐队,有时会被受邀请参与外出表演。此外,该所曾于1979年因应越南船民问题,曾开辟部分用地作为难民营,其间两度关闭但不久后重新成为难民营并设置难民组,到1990年代恢复原本的惩教用途。
简介
歌连臣角惩教所是香港现存两间教导所之一,另一间教导所为女性少年院所励敬惩教所。该类型惩教所借用英国青少年教养院“波斯托尔”制度,主要为在《教导所条例》下受训的男性14至21岁的青少年,提供教育和工艺训练课程,一般为期半年至三年,期望犯人获释后能够学到基本学术能力以及职业技能。早期的歌连臣角教导所设立了训练三级制,即是俗称“白牌仔”的入学级、“红牌仔”学习级、和“绿牌仔”离校级,署方会视乎犯人的平日的行为和成绩,决定是否为他升级,当升至离校级时,则代表这名犯人可随时获释。现时署方要求犯人半日上课,另外半日接受职业训练,而他们获释后也要接受为期三年的法定监管,比劳教中心(沙咀惩教所)的一年监管期更长。[1]
该惩教所早于1958年设有自己的步操乐队,由犯人和惩教署职员组成,主要负责音乐演奏及花式步操,有时会被受邀请参与外出表演。另外,在启用初期署方所提供的各种课程中,一向以汽车驾驶训练最受欢迎,到1990年代后亦同时提供汽车护理课程以应付需求。
历史
歌连臣角惩教所的原址本为驻港英军军营之一,港府于1958年安排位于南区赤柱东头湾道的东头湾教导所(1955年2月1日成立)迁到这里,并于1958年9月15日投入服务,当时名为歌连臣角教导所,并由时任监狱署长乐文(或译罗文;Cuthbert James Norman)的夫人前往剪彩,开始收容18至21岁的青年。[2]歌连臣角新址建有十几间水泥小屋,每间可容纳6至8人,当时整个教导所可最多收容150名犯人,而原本赤柱的旧址也于同日结束,监狱署随即进行改建工程,后来成为职员训练学校,即是今日的惩教署职员训练院。1962年,署方在那里增建课室、工场及其他康乐设施,工程于8月3日完成并邀请时任辅政司白嘉时出席剪彩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