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子瞻見寄
蘇轍(1039年~1112年),漢族,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蘇軾之弟,人稱「小蘇」。蘇轍是散文家,為文以策論見長,在北宋也自成一家,但比不上蘇軾的才華橫溢。他在散文上的成就,如蘇軾所說,達到了「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嘆之聲,而其秀傑之氣終不可沒」。著有《欒城集》。與其父蘇洵、兄蘇軾合稱「三蘇」[1],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 |
袞袞河渭濁,皎皎江漢清。源流既自異,美惡終未明。 嗟我頑鈍質,乃與公並生。出處每自托,謳吟輒嘗賡。 譬如病足馬,共此千里程。勝負坐已決,豈待終一枰。 憶公年少時,濯濯吐新萌。堅姿映松柏,填節凌榛荊。 學成志益厲,秋霜落春榮。澹然養浩氣,脫屣遺齊卿。 百鏈竟不變,三折終未鳴。區區兩郡守,籍籍四海聲。 年來效暗默,世事慵譏評。不見室家好,恍如揖重城。 別離長塵垢,歲月何崢嶸。彭門偶會合,白髮互相驚。 受教恐不足,吐論那復爭。疾雷發聾聵,清月照昏盲。 篤愛未忍棄,浪雲舊齊名。更請問郭許,題品要當精。 |
” |
— [北宋]蘇轍 |
目錄
科舉風波
嘉佑六年(1061年)八月,蘇轍參與殿試[2]。當時仁宗已五十二歲,蘇轍想他或許對政事感到疲倦,所以盡力講政事得失,而對宮禁朝廷之事,議論尤為激切。策問試卷送上後,蘇轍自認為一定被黜落。覆考官司馬光將其置於第三等,初考官胡宿不同意。司馬光與范鎮商議後將其置於第四等,三司使蔡襄也力保蘇轍。只有胡宿認為蘇轍對仁宗不恭,堅持要求黜落他。 仁宗說:"以直言來得人,而因直言拋棄他,天下人會怎麼說我呢?"宰臣不得已,把他列入下等。不久後,蘇轍被任命為試秘書省校書郎、商州軍事推官。 當時蘇洵奉命修《禮書》,蘇軾出任簽書鳳翔判官。蘇轍要求在京城侍養父親,獲朝廷准許。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蘇轍出任大名府推官,不久受命"差管句大名府路安撫總管司機宜文字"。
治平三年(1066年)四月,蘇洵在京師逝世,蘇轍兄弟自汴河入淮,順長江回蜀葬父。次年十月,葬父於彭山縣安鎮鄉可龍里。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服喪期結束後,蘇轍兄弟一路東遊前往京師,於次年抵達。
主要作品
蘇轍著有《詩集傳》[3]、《春秋集解》、《論語拾遺》、《道德經解》 、《欒城集》(包括《後集》、《三集》,共84卷)、《欒城應詔集》12卷等,並行於世。 曾自撰《潁濱遺老傳》。《全宋詩》錄有其詩。
視頻
次韻子瞻見寄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三蘇人物雕塑——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搜狐,2020-04-29
- ↑ 古代殿試是什麼樣的?很嚴格嗎? ,搜狐,2019-05-13
- ↑ 詩集傳,光明之門,2016-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