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構造
釋義
次生構造(secondary structure) 指岩石在沉積或侵位之後,產生於其中的構造,如由構造運動產生的斷層、褶皺和節理等;沉積岩中的後沉積作用構造,如起因於化學作用的結核、瘤塊,和由裂隙充填所形成的沉積岩牆等。[1]
形成與特點
岩漿岩體形成後,在應力作用下形成的斷裂稱為岩漿岩體的次生斷裂構造,它包括次生節理和次生斷層。其特徵和識別標誌與一般節理和斷層的特徵及識別標誌基本相同。但是,南於岩漿岩的岩石物理力學性質與沉積岩不同,因此,它們具有如下特徵: ①岩漿岩體的岩性均~,缺乏沉積岩中的斷裂所具有的那些明顯的標誌,難以看出岩層的錯動、重複、缺失等現象。在地質填圖過程中如不注意常被遺漏,給人以岩漿岩體內構造較簡單的假象。實際上岩漿岩體中的斷裂構造也是很發育的。、斷距和滑距則町以通過被錯斷的岩脈、相帶等來確定。
②岩體在受強烈應力作用發生錯動時,很容易使岩體破碎和發生動力變質、另外由於斷裂面引起岩體破碎變形和產生重結晶作朋,從而造成各種類型的斷層岩和變質岩條帶,有時還產生低溫變質應力礦物,如綠泥石、葉蠟石、絹雲母、滑石等。例如,大別山某地蛇紋石化橄欖岩體中的一條斷裂帶就是一條寬約幾十厘米的綠泥石片岩。
③岩體受力後,由於礦物變形而出現光性異常現象。如果礦物的變形呈帶狀分布,或因細粒化而形成糜棱岩帶,則指示有斷裂存在。這種斷裂的破裂面一般很不明顯,且具有韌性剪切帶特徵。韌性剪切帶是岩體內發育得較普遍的一種次生斷裂構造,對它的研究有助於揭示岩體的構造變形特徵。
④岩漿岩體,特別是花崗岩體是比較均一的、連續的、堅硬的塊狀地質體。閃此,形成的斷裂面往往很平直,無論是走向或傾向上變化都不大,常rfl兩組或多組斷裂組合成網格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