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 王灣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深深的思鄉之情。首聯以對偶句發端,表達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頷聯則描繪江上行船的情景,潮平風正,恢宏闊大;頸聯敘寫拂曉行船的情景,隱含哲理,給人以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則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被廣為傳誦。
目錄
原文
譯文
鬱鬱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綠水之間。
潮水漲滿,兩岸與江水齊平,整個江面十分開闊,帆順着風端直高掛。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
我的家書應該送到什麼地方呢?北去的歸雁啊,請給我捎回洛陽那邊!
名句解析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潮平兩岸闊」,「闊」,是表現「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人的視野也因之開闊。這一句,寫得恢弘闊大,下一句「風正一帆懸」,便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地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夠「懸」。那個「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這一句寫小景已相當傳神。但還不僅如此,如王夫之所指出,這句詩的妙處,還在於它「以小景傳大景之神」(《姜齋詩話》卷上)。可以設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裡行船,老要轉彎子,這樣的小景是難得出現的。如果在三峽行船,即使風順而風和,卻依然波翻浪涌,這樣的小景也是難得出現的。詩句妙在通過「風正一帆懸」這一小景,把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等等的大景也表現出了。取象宏大。春來雪融,江水漫漲,崖岸寬闊,和風勁吹,船帆鼓起,何其壯也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唐殷璠在他的《河嶽英靈集》 中評這兩句詩說:「詩人以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為楷式。」張說怎麼對人說,可惜殷沒有交待,但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將這兩句詩「手題政事堂」,一是「每示能文」。
好的文字都在下字之準確。如這裡的「生」與「入」二字,不僅使得這一聯對仗工穩,更妙在這兩字一出,才使得「海日」和「殘夜」、「江春」與「舊年」兩不相干之事物有了聯繫,而且還因之而生動起來。太陽從幽暗的大海上一點點升起,如子因脫離母腹而漸現,這一「生」字實在是形象極了。太陽剛升,大地還基本處於黑暗之中,但黑夜已撕破,這個「殘」字寫出了不可抗之消失。夜是被動的,卻又是無可奈何的,它生了太陽,卻又因太陽而消退!而「入」字更生動,任你江南雖還是舊年的冬天,但是春天卻已將江邊的柳樹塗上了一層春色。這一「入」字很不客氣,它幾乎是帶有強迫的楔入,寫出了新生的銳氣。柳色近作者之舟,故可見,而特於「春」之前要界以「江」字,也點明了「次北固山下」的環境與所見。這些字都下得簡潔而極有分寸。因為他不止是寫出了歲暮臘殘的景象,而且也寫出了此一時具體的視覺之差距,故而顯得生動鮮活。舊年不肯退去,然而終於阻擋不住新生的力量;而新生者卻又似乎並不管你願不願意,而要硬性地楔入,這一「入」字確有警人的不可阻擋之勢。張說好提攜後進,銳意改革,和他之欣賞此新舊遞替之詩意,恐不無關係。這也許就是他要手題於政事堂的原因。
對仗工穩且隱含哲理。「生」、「入」不僅為這聯增添了動感,還使看似兩對毫無關係的詞有了聯繫。「形容景物,絕妙千古」——胡應麟的《詩藪·內篇》。這句既是寫景,又是抒情。
象徵。海日:光明、殘夜:黑暗、江春:新、舊年:舊。兩兩對仗,表達了積極向上的態度。
創作背景
該首題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見於唐朝芮挺章編選的《國秀集》。這是詩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時,由楚入吳,在沿江東行途中泊舟於江蘇鎮江北固山下時有感而作的。
簡析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詩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的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抒發了深深的思鄉之情。首聯以對偶句發端,表達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頷聯則描繪江上行船的情景,潮平風正,恢宏闊大;頸聯敘寫拂曉行船的情景,隱含哲理,給人以積極向上的藝術魅力;尾聯則見雁思親,與首聯呼應。全詩用筆自然,寫景鮮明,風格壯美,極富韻致,歷來被廣為傳誦。
王灣
王灣(693年-751年),號為德,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玄宗先天年間(約712年)進士及第,授滎陽縣主簿。後由滎陽主簿受薦編書,參與集部的編撰輯集工作,書成之後,因功授任洛陽尉。王灣「詞翰早著」,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