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树白轮蚧
形态特征
介壳 雌成虫介壳圆或近圆形,白色,直径1.7—2.5mm;亮点居中或.略偏,第一亮点黄褐色,第二亮点金黄.色。雄介壳长条形,白色,长0.93~1.07mm;背面有3条纵脊;侧缘平行;亮点居端,黄褐色。成虫雌虫体长形,紫红色,头胸部最宽。触角退化成瘤状,有毛l根。腹节向两侧突出,第二腹节明显宽,臀板尖削。前、后气门附近均有盘腺,背管腺分布在第三至第六腹节上,臀板线管腺略大,7—8个。围困腺5群。臀叶3对,中臀叶自基都起斜向两边分,内缘有细齿,基部轭连,第二、三臀叶各分别2叶,末端圆。雄虫桔红色,体长0.57-0.69mm,翅展1.26mm。交尾器细长,长0.16mm,无尾丝。卵 紫红色,椭圆形,长0.2mm,宽0.95mm。若虫初孵若虫椭圆形,桔黄色,长0.24mm。触角6节。眼黑色。腹未有1对尾毛。固定若虫呈宽椭圆形,长0.35mm,触角、足均已退化。1龄若虫介壳出现于虫体固定并开始取食后,介壳圆形。[1]
发生规律
本虫在湖南省湘潭地区每年发生3代,以2龄若虫和雄蛹在嫩捎上越冬。3月下旬雌若虫发育为成虫,4月初雄虫开始羽化,飞翔力很弱。雌虫一般只交尾1次。4月下旬开始产卵于介壳内,5月中旬为产卵盛期,每头雌虫产卵112—211粒,平均151.8粒。5月下旬开始孵化,6月上旬为孵化盛期。初孵若虫行动活泼,少部分固定在幼茎和嫩枝上,大多至叶背面固定,分泌腊质,形成介壳,此时虫体为淡黄色。6-7天后开始脱皮,半月后再次脱皮,雌雄区别明显。6月下旬开始产第二代卵,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产卵量32—144粒,平均84粒。7月中旬开始孵化,下旬为孵化盛期。若虫一般在叶片上固定取食。8月下旬开始成熟产第三代卵,9月中旬为盛期。产卵量显著减少,为12-43粒,平均27.5粒。9月中旬卵开始孵化,下旬完毕。此代若虫全部在嫩梢上固定取食,12月上旬越冬。檫树白轮故易发生在温暖潮湿、空气不太流通、日光不易直射的林内。一般来说,山区、半山区重于丘陵区;密林受害重;林中重于林缘;幼林重于成林,以4至8年生枝树受害尤重。天敌有蚜小蜂1种、瓢虫2种及草岭和牧鹿蛾。以蚜小蜂的作用最显著。蚜小蜂1年发生3代,以蛹在橡树白轮故若虫和雄蛹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为成虫,产卵于雌成虫体内,产生第一代。据湘乡县调查的寄生率,越冬代为22.7-47.8%,第一代51.3-89.8%。5月中旬羽化产卵,产生第H代;因与奇主发生期不吻合,寄生率仅为3.8%。6月下旬羽化产卵,产生第三代。成虫寿命在不加饲养的情况下为5天,饲以蜂蜜为5—8天。每头雌蜂室内可寄生吉虫14—26头,每个寄主寄生l头蚜小蜂。异色瓢虫成虫捕食雄蛹和若虫,幼虫食卵粒。另一种瓢虫成虫,幼虫均能捕食卵、若虫和成虫。
分布与危害
国内分布: 湖南、江西、安徽。危害檫树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园,消灭在枯枝落叶杂草与表土中越冬的虫源。
(2)提前预防,开春后喷施40%啶虫.毒(国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进行预防,杀死虫卵,减少孵化虫量
(3)蚧壳虫化学防治小窍门:
①抓住最佳用药时间:在若虫孵化盛期用药,此时蜡质层未形成或刚形成,对药物比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选择对症药剂:刺吸式口器,应选内吸性药剂,背覆厚厚蚧壳(铠甲),应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如40%啶虫.毒(国光必治)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国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维盐乳油( 国光乐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议连用2次,间隔7-10天。
③选择适宜的用药方式: 针对低矮容易喷施的,可以用喷雾方式防治;针对高大树体的蚧壳虫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树体杀虫剂”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据树种、树势、气候等因素而调整。
(4)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例如:红点唇瓢虫,其成虫、幼虫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虫、蛹和成虫;6月份后捕食率可高达78%。此外,还有寄生蝇和捕食螨等。 [2]
参考文献
- ↑ 春暖花开正当时——檫树的栽培技术 搜狐
- ↑ 石龙山部分树木遭虫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