檫樹白輪蚧
形態特徵
介殼 雌成蟲介殼圓或近圓形,白色,直徑1.7—2.5mm;亮點居中或.略偏,第一亮點黃褐色,第二亮點金黃.色。雄介殼長條形,白色,長0.93~1.07mm;背面有3條縱脊;側緣平行;亮點居端,黃褐色。成蟲雌蟲體長形,紫紅色,頭胸部最寬。觸角退化成瘤狀,有毛l根。腹節向兩側突出,第二腹節明顯寬,臀板尖削。前、後氣門附近均有盤腺,背管腺分布在第三至第六腹節上,臀板線管腺略大,7—8個。圍困腺5群。臀葉3對,中臀葉自基都起斜向兩邊分,內緣有細齒,基部軛連,第二、三臀葉各分別2葉,末端圓。雄蟲桔紅色,體長0.57-0.69mm,翅展1.26mm。交尾器細長,長0.16mm,無尾絲。卵 紫紅色,橢圓形,長0.2mm,寬0.95mm。若蟲初孵若蟲橢圓形,桔黃色,長0.24mm。觸角6節。眼黑色。腹未有1對尾毛。固定若蟲呈寬橢圓形,長0.35mm,觸角、足均已退化。1齡若蟲介殼出現於蟲體固定並開始取食後,介殼圓形。[1]
發生規律
本蟲在湖南省湘潭地區每年發生3代,以2齡若蟲和雄蛹在嫩捎上越冬。3月下旬雌若蟲發育為成蟲,4月初雄蟲開始羽化,飛翔力很弱。雌蟲一般只交尾1次。4月下旬開始產卵於介殼內,5月中旬為產卵盛期,每頭雌蟲產卵112—211粒,平均151.8粒。5月下旬開始孵化,6月上旬為孵化盛期。初孵若蟲行動活潑,少部分固定在幼莖和嫩枝上,大多至葉背面固定,分泌臘質,形成介殼,此時蟲體為淡黃色。6-7天後開始脫皮,半月後再次脫皮,雌雄區別明顯。6月下旬開始產第二代卵,7月中旬為產卵盛期。產卵量32—144粒,平均84粒。7月中旬開始孵化,下旬為孵化盛期。若蟲一般在葉片上固定取食。8月下旬開始成熟產第三代卵,9月中旬為盛期。產卵量顯著減少,為12-43粒,平均27.5粒。9月中旬卵開始孵化,下旬完畢。此代若蟲全部在嫩梢上固定取食,12月上旬越冬。檫樹白輪故易發生在溫暖潮濕、空氣不太流通、日光不易直射的林內。一般來說,山區、半山區重於丘陵區;密林受害重;林中重於林緣;幼林重於成林,以4至8年生枝樹受害尤重。天敵有蚜小蜂1種、瓢蟲2種及草嶺和牧鹿蛾。以蚜小蜂的作用最顯著。蚜小蜂1年發生3代,以蛹在橡樹白輪故若蟲和雄蛹中越冬。4月上旬羽化為成蟲,產卵於雌成蟲體內,產生第一代。據湘鄉縣調查的寄生率,越冬代為22.7-47.8%,第一代51.3-89.8%。5月中旬羽化產卵,產生第H代;因與奇主發生期不吻合,寄生率僅為3.8%。6月下旬羽化產卵,產生第三代。成蟲壽命在不加飼養的情況下為5天,飼以蜂蜜為5—8天。每頭雌蜂室內可寄生吉蟲14—26頭,每個寄主寄生l頭蚜小蜂。異色瓢蟲成蟲捕食雄蛹和若蟲,幼蟲食卵粒。另一種瓢蟲成蟲,幼蟲均能捕食卵、若蟲和成蟲。
分布與危害
國內分布: 湖南、江西、安徽。危害檫樹
防治方法
(1)冬季植株修剪以及清園,消滅在枯枝落葉雜草與表土中越冬的蟲源。
(2)提前預防,開春後噴施40%啶蟲.毒(國光必治)乳油2000-3000倍液進行預防,殺死蟲卵,減少孵化蟲量
(3)蚧殼蟲化學防治小竅門:
①抓住最佳用藥時間:在若蟲孵化盛期用藥,此時蠟質層未形成或剛形成,對藥物比較敏感,用量少、效果好; ②選擇對症藥劑:刺吸式口器,應選內吸性藥劑,背覆厚厚蚧殼(鎧甲),應選用滲透性強的藥劑如40%啶蟲.毒(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國光必治1500-2000倍+5.7%甲維鹽乳油( 國光樂克)2000倍混合液防治效果更佳。建議連用2次,間隔7-10天。
③選擇適宜的用藥方式: 針對低矮容易噴施的,可以用噴霧方式防治;針對高大樹體的蚧殼蟲防治,也可使用吊注「必治」或者插「樹體殺蟲劑」插瓶的方式防治,用量根據樹種、樹勢、氣候等因素而調整。
(4)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紅點唇瓢蟲,其成蟲、幼蟲均可捕食此蚧的卵、若蟲、蛹和成蟲;6月份後捕食率可高達78%。此外,還有寄生蠅和捕食蟎等。 [2]
參考文獻
- ↑ 春暖花開正當時——檫樹的栽培技術 搜狐
- ↑ 石龍山部分樹木遭蟲害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