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檄移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隨着社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目錄

名詞解釋

古代文體名稱。「檄」即檄文,是戰前誓師討伐敵人的宣言;「移」即移文,多用於勸誡百姓移易不良風俗或不當言行的公告。南朝劉勰(465?—520)在《文心雕龍·檄移》中認為,檄文的作用是聲討敵人的罪過,鼓舞士氣,贏得人民支持,打擊敵人鬥志,因此,在行文時一定要氣勢剛強,有理有據,表述清晰,可以運用誇飾、渲染甚至是詭詐的手法。而移文的作用是揭示內部存在的問題及危害,公開頒布命令要求改正,因為針對的是自己人,應該多一些寬容和理解;要就事論事,不要誇飾渲染;要直陳其事,不要拐彎抹角,更不要欺瞞。檄文和移文的共同點是在抨擊罪惡現象和不良風氣時均義正辭嚴,所持立場和態度是一致的。

引例1

檄者,皦(jiǎo)也,宣露於外,皦然明白也。 (劉勰《文心雕龍•檄移》) (「檄」同「皦」,意思是說將事情、問題等公之於眾,使之昭然明白。)

引例2

凡檄之大體,或述此休明,或敘彼苛虐;指天時,審人事,算強弱,角(jué)權勢;標蓍龜於前驗,懸鞶(pán)鑑於已然。 (劉勰《文心雕龍•檄移》) (但凡檄文,其主要特點是,或者表明我方的美好清明,或者列數敵方的苛刻殘暴;指明天時,審察人事,對比雙方力量強弱,衡量權勢大小;根據過往經驗預測敵方的失敗命運,以現成事例給予敵方警告。)

引例3

移者,易也,移風易俗,令往而民隨者也。 (劉勰《文心雕龍•檄移》) (「移」同「易」,改易、轉變的意思。移文的目的是移風易俗,命令所到之處,老百姓便隨之改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