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樟柳头

中文学名: 樟柳头

门纲:被子植物门、单子叶植物纲

目科:芭蕉目、姜科

属种: 闭鞘姜属、闭鞘姜

分布区域: 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樟柳头,中药名。为姜科植物闭鞘姜Costus speciosus (Koen.)Smith的根茎。植物闭鞘姜,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主治水肿臌胀,淋症,白浊,痈肿恶疮。[1][2][3]

目录

别名

白石笋《岭南采药录》,广东商陆《岭南草药志》,观音姜、山冬笋、横柯《广西药用植物志》,像甘庶、老妈妈拐棍、毛姜、石笋《云南药用植物名录》。[4][5][6]

入药部位

根茎。

性味

味辛,性寒。

归经

肾经

功效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7]

主治

水肿臌胀,淋症,白浊,痈肿恶疮。

相关配伍

  1. 治水病,樟柳根去粗皮,薄切晒干,为末,用黄颡鱼三头,大蒜三瓣,绿豆一合,以水一大碗同煮,豆烂为度,将豆任意先吃了,却以汁调药末一钱匕。(《古今医统》引《经验方》)
  2. 治百子疾(臌胀),樟柳头白色者一两至二两。和猪肝煎服。(《岭南采药录》)
  3. 治水蛊症肿胀,樟柳头之赤色者,捣烂绢包,缚脐中,病自小便出而愈。(《岭南采药录》)
  4. 治急性肾炎水肿,闭鞘姜白茅根玉米须各15g,簕党根仙鹤草车前草各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5. 治白浊及闭口痢,樟柳头白色者一两至二两。和猪精肉煎服二次。(《岭南采药录》)
  6. 治中耳炎,鲜闭鞘姜适量。捣烂取汁,拭净耳内污物,每日滴2-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7. 治骨折,(樟柳头)加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广西民族药简编》)
  8. 治阳痿,①(闭鞘姜)根茎30-60g,猪肾1个。炖熟,服汤食肉。②(闭鞘姜)30g,鸡肉适量。每日1剂,水炖,分2次服。(《壮族民间用药选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鲜品捣敷;或捣汁滴耳。

药理作用

  1. 对子宫有兴奋作用。
  2.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 舒张解痉作用。
  4. 降低血压作用。
  5. 利尿[註 1]作用。
  6. 镇静作用。

使用注意

孕妇及脾胃虚弱者禁服,不宜过量及服用鲜品;白者良,赤者不可服,误食杀人。

炮制

采集加工:秋季采挖,去净茎叶、须根,晒干或鲜用,或切片晒干。

鉴别

药材性状:根茎呈指状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具明显的环节,节间有鳞片样叶柄残基,有的有根和干瘪的须根。商品多为纵切、斜切或横切片,长4-7cm,直径2-5cm,厚2-3mm,外皮棕褐色,具纵皱,有须根及圆点状的根痕和环节,切面淡灰黄色,粗糙,有深棕黄色环及点状突起的维管束。气微,味淡、微苦。

形态特征

闭鞘姜,别名水蕉花《海南植物志》。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3米。茎基部近木质,上部常分枝。叶片长圆形或披针形,长5-20厘米,宽6-10厘米,先端渐尖或尾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平行羽状脉由中央斜出,下面密被绢毛;叶鞘封闭。穗状花序顶生,椭圆形或卵形,长5-15厘米;苞片卵形,红色,长约2厘米,被短柔毛,具厚而锐利的短尖头,每1苞片内有花1朵;小苞片长1.2-1.5厘米;花萼[註 2]革质,红色,长1.8-2厘米,3裂,嫩时被绒毛;花冠管长约1厘米,裂片长约5厘米,白色或红色;唇瓣喇叭形,白色,长6.5-9厘米,先端具裂齿及皱波纹;雄蕊花瓣状,长约4.5厘米,宽约1.3厘米,上面被短柔毛,白色,基部橙黄色,蒴果稍木质,长约1.3厘米,红色。种子黑色,光亮,长约3毫米。花期7-9月,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45-1700米的疏林下、山谷阴湿地、路边草丛、荒坡、水沟边。

相关论述

  1. 《生草药性备要》:“治水肿,消痈肿恶疮,落胎,杀虫。”
  2. 《岭南采药录》:“行水,通肠,坠胎,利二便,治十种水病。”

注释

  1. “利尿”:利尿就是利用某种手段而影响肾成尿过程,而使尿液增多。
  2. “花萼”:花的最外一轮叶状构造称为花萼。花萼通常为绿色,可大可小,包在花蕾外面,起保护花蕾的作用。花萼由若干片萼片组成,萼片有分离和结合两种情况。在多数植物中,花萼随花冠一起枯萎并脱落,但也有一些植物的花萼在花冠枯萎后并不脱落,反而随同子房一起,如石榴,茄子的花萼即不脱落,并随同果实一起长大,一直留存在果实上。在某些植物的花萼外,还有一轮绿色叶状的萼片,成为副萼,如棉花,蛇莓的花萼外即有一轮副萼,棉花的副萼比花萼还明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