楮遂良
楮遂良,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褚遂良出身于名门贵族。父亲褚亮时任散骑常侍一职, 与虞世南、欧阳询等人为好友。 唐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立了唐王朝。褚遂良父亲褚亮时任仕隋朝东宫学士。因与杨玄感有旧,被贬为西海郡司户。薛举称帝,褚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褚遂良则做了薛举的通事舍人,掌管诏命及呈奏案章。 同年,薛举占据了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企图夺取京城长安,进军途中病死,薛举儿子薛仁杲继承了他的事业。
楮遂良 | |
---|---|
出生 |
596年 浙江杭州市 |
逝世 | 659年 |
国籍 | 中国 |
别名 | 褚河南 |
职业 | 尚书右仆射、桂州都督、爱州刺史 |
知名作品 | 有很高的楷书造诣 |
唐武德元年(618年)阴历十一月,李世民包围了薛仁杲驻扎在泾州的营寨。薛仁杲投降,被押往长安处决,而他手下的人被收编在李世民的麾下,褚遂良就这样进入了李家王朝,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起初,褚遂良在秦王李世民那里做铠曹参军, 李世民对褚遂良怀有好感。
目录
人物简介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命李世民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同年,李世民成立了自己的文学馆,其中有十八名学士在做他的国事顾问。褚遂良的父亲褚亮便是其中的一员,主管文学。在这样的环境中,褚遂良的学识与日俱进。尤其是书艺,在欧阳询与虞世南的指导下,更是出类拔萃,且具备了欧、虞二人所不具备的政治地位与社会名望。《唐会要》卷六十四《史馆下》记载,弘文馆的日常事务,就是由褚遂良来管理的,人们称他作"馆主"。
武德九年(626年)阴历六月,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随后被立为太子。阴历八月,唐高宗禅让皇位,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下诏把隋未战乱时期的战场改修为庙宇,褚遂良负责其事。唐太宗立慈云寺,由褚遂良书碑。[1]。
贞观十年(636年),褚遂良出任起居郎,专门记载皇帝的一言一行。贞观十二年(638年),虞世南逝世,魏徵将褚遂良推荐给李世民,太宗命他为"侍书"。
主要成就
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 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颜真卿曾请教褚遂良用笔,褚回答用笔应当像"印印泥"。用这几字来形容褚书的沉着峻拔、凝重深厚非常恰当。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竞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鲠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褚遂良的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来越多人肯定。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 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著作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在弥留之际,将长孙无忌与褚遂良召入卧室,对二人说:"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卿之所悉,必须尽诚辅佐,永保宗社。"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在,国家之事,我就放心了。"于是命令褚遂良起草诏书。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阴历六月,李治继皇帝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次年,又升为河南郡公,后借故把他贬为同州刺史。 三年后,高宗又把他召回身边,征拜为吏部尚书,同时监修国史,加光禄大夫,又兼为太子宾客。 永徽四年(653年),又升为尚书右仆射,执掌朝政大权,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的顶峰。
视频
书法教学视频褚遂良雁塔圣教序临摹示范046教難仰。
参考文献
- ↑ 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书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