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梓天后宫
楠梓天后宫,旧称楠和宫,是“楠仔坑街”[注 1]的重要庙宇,主祀妈祖[2][1]。[3]
目录
资产简介
历史沿革
- 楠梓天后宫所在的楠仔坑街是清朝从府城(台南)通往凤山县城(左营)路上的重要街市,在清康熙年间已有相关文献记载[1]。当时楠梓天后宫的“大妈”据说应是移民来台前先从湄洲宫请分灵后,先奉祀于民宅,再兴建庙宇供奉[1]:80。
- 楠梓天后宫确切的建成年代不明,对此据说楠梓天后宫妈祖曾降神谕表示,天后宫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奠基,历时五年完工[1]:80。
- 参阅康熙年间的《凤山县志》,可知当时楠仔坑街已经形成[1]:80,不过该书所列的妈祖庙仅三处,分别在“安平镇渡口”[注 2]、“兴隆庄左营”与“兴隆庄龟山之顶”[4]:31。直到乾隆廿九年(1764年)的《重修凤山县志》中,方提到“南仔坑街”有天后宫[4]:32。而根据清初的方志,当时楠仔坑街附近虽然已有不少庙宇,但只有天后宫在楠仔坑街,其他各庙在观音山里各庄[4]:32。
- 而在楠梓天后宫立庙之后,在咸丰五年(1855年)有生员郭对扬发起重修[1]:80。光绪年间于庙中立有“邓邑侯禁碑”(严禁恶丐强索横行碑记),以供众人阅读,此碑的存在也表示了天后宫为当地聚落中心[注 3][1]:65[4]:39。
- 二次大战后,楠梓天后宫在1946、1957、1972与2010年皆有进行重修[1]:80[4]:42。而在1992年时由主委林皆胜申请改名,方改称楠梓天后宫[1]:65[4]:40。
建筑风格
奉祀神祇
姊妹神传说
注释
参考文献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郭丽娟. 《高雄找庙趣──寻访年轻城市的信仰足迹》.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2012-06: 页62-87. ISBN 978-986-03-1623-0.
- ↑ 2.0 2.1 楠梓天后宫. 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 ↑ 楠梓天后宫为市定古迹,台湾公论报,2019-06-02
-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吴依君. 〈楠梓天后宫之建筑研究〉. 树德科技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