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城
基本內容
簡述
楚王城遺址,位於信陽市平橋區長台關境內,又名城陽城,是中國現存的6坐楚王城中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一座。
歷史
從信陽北去的列車,越過丘陵起伏的 彭家灣鄉,便來到長台關淮河大橋。昔日「臨涯呼野渡」,葦草、波光、艄公、村姑……別有一一番詩情畫意。如今「古渡變通衢」,倏忽之間,列車呼嘯而過。信陽八景之一的「長台古渡」,也就融化在時代列車的轟鳴聲中。長台關西北5公里的楚王城,卻以它重要的歷史價值聞名於世,被列為河南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站在楚王城向北遠眺,一馬平川,天地合璧。楚王城猶如大海中的一艘戰艦,翹首起錨,虎視中原。回首南望,只見群峰疊翠,霧海茫茫。險峻的義陽三關,宛如一首雄渾的交響樂。慷慨激昂三關曲,唱盡多少興亡事?古往今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楚王城進可攻中原,退可守三關。反之,三關失守,大軍越過淮河,便能一瀉千里,飲馬黃河。兩千多年來,楚王城下戰事紛紜、血火交融。古詩曰:「楚關申戍憂茫茫,野草春沙更斷腸。山頭僧住何年寨,山下人耕古戰場。」
楚王城東北4里許,是傳說中的太子城。我國先秦史上一樁重大歷史事件就發生在這裡:西周末年,昏庸無道的周幽王迷戀女色,寵愛褒姒,想廢掉申後和太子宜臼。申後是申伯的女兒。失寵的宜臼逃到申國,申伯築此城供宜臼居住。申伯與宜臼密謀策劃,聯合西北犬戎部族(就是戰國以後的匈奴),攻下西周都城鎬京,殺幽王於驪山下,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宜臼)靠諸侯的幫助遷都洛邑,開始了東周諸侯兼併的歷史。
楚王城為楚武王破申時所築。當時稱「城陽」,是楚國的軍事重鎮。魏晉以後,才改稱楚王城。為什麼叫楚王城呢?因為,戰國末年城陽曾經是楚頃襄王的臨時國都。公元前278年,幫國派大將白起攻破楚國郢都,楚頃襄王逃至城陽。大批楚國的奴隸主貴族也 集這裡。號稱百萬大軍的楚國兵敗如山倒。楚王城裡的貴族老爺們驚慌失措,束手無策。面對慘敗的局面,楚王想起了被自己放逐到趙國的謀臣莊辛,派人把他請到楚王城。「亡羊補牢」的典故,就出在此時此地:
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
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參見《戰國策·楚四》)
莊辛以「亡羊而補牢」之精神,力挽敗局,駐守楚王城。他憑藉三關與淮河天險,擋住了秦兵的進犯。這才使楚頃襄王有喘息的機會,在陳(今淮陽縣)重建郢都。為此,楚國的歷史又延續了55年。歷史的辯證法是無情的。[1]僻處西北、文化落後的秦國,任用商鞅變法,成為七國中的第一強國,最後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國土最大、人口最多、軍國最強的楚國,天起變法受阻,屈原忠諫被逐,江山斷送在一群昏君幸臣手中。楚國人民愛憎分明。他們紀念屈原,讚美莊辛。「亡羊補牢」也就變成家喻戶曉的成語,一直流傳到今天。
參考文獻
- ↑ 信陽楚王城一小區居民自來水問題數月得不到解決!,網易, 202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