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楊三郎 (作曲家)

楊三郎(1907年10月5日-1995年5月6日),原名楊佐三郎,生於台北州網溪(今新北市永和區),台灣畫家。

楊三郎
出生 (1907-10-05)1907年10月5日
日治臺灣台北廳網溪
逝世 1995年5月6日(1995-05-06)(87歲)
臺灣
國籍 日治臺灣
中華民國
民族 漢族
教育程度 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
關西美術院
職業 畫家 做曲家
家鄉 臺灣台北

目錄

生平

身世

祖父楊克彰在清朝時是當地的一名貢生,父親楊仲佐是一名詩人,同時也是一名販賣菸酒的商人、政治聞人,傳說財力雄厚且政商關係良好。

童年

楊三郎在1907年10月5日出生。在就讀小學(小四以前)時,因往返學校與家裡時會經過一間文具店,店外經常陳列著鹽月善吉的油畫,據說因此受到影響,立志成為畫家。

就讀小學四年級時,當時台灣有流行性傳染病暴發,學校單位規定學生自備玻璃瓶到校取藥,楊三郎在沖洗瓶子時,不慎被破裂的玻璃瓶插進右手中指,後因細菌感染,在台大醫院進行截指治療。楊三郎在家人反對他習畫的情形下,用幫忙家中菸酒配銷事業所儲蓄的零用錢,計畫到日本留學。

赴日留學

1923年,楊三郎搭上台灣商船稻葉丸前往日本留學,原於日本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就讀,隔年即轉學至京都關西美術院,原本打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後來獲得家人的諒解並給予經濟援助。

1927年楊三郎就讀關西美院三年級時,父親替他的畫作「復活節時候」報名參加台灣美術展覽會,與李石樵李梅樹陳澄波顏水龍廖繼春等名畫家同時入選,此畫作由官方以75日圓買入並收藏。

1928年,畢業後回到台灣。

返台協助家業經營

一方面協助父親經營家業,另一方面與陳植棋、陳澄波等畫友繼續精研畫技。隔年,其作品「靜物」即獲選為台展特選第一名,並與同在日本留學的許玉燕女士結婚。

赴法國留學

昭和七年(1932年)又前往法國留學,其作品「賽納河」亦於此時入選了法國秋季沙龍

昭和九年(1934年),自法國返台後,即與顏水龍、李梅樹、李石礁、廖繼春、陳澄波、陳清盼、立石鐵臣等7位畫家致力於台陽美術協會的籌備,台美協會於1933年在台北鐵路飯店正式成立,並開始策畫台美展,為台灣藝術的推廣盡心。

展覽籌備、審議、諮詢

1945年戰後,楊三郎被台灣省行政長官聘為台灣省美術展覽(省美展)的籌備委員,並在同年10月22日在台北市中山堂舉辦首屆由官方政府主辦的展覽。

1955年國內外評審委員、評議委員、諮詢等。

1957年,曾任行政長官公處諮議,省展準備委員會主任。

晚年

 
新北市永和區仁愛公園中的楊三郎銅像
圖片來源奇摩

楊三郎在70歲時失聰,但仍然時常和妻子許玉燕一同到世界各地寫生,足跡踏遍美國歐洲、日本等地。

1987年,參加中華民國現代十大美術家聯展於日本。

1991年7月25日,楊三郎美術館在家鄉永和開幕,開私人美術館之先。有李登輝題字。

1995年獲中國文藝協會頒發的中國文藝獎章榮譽文藝獎章的油畫創作獎;同年楊三郎因肝炎而與世長辭,享年89歲。

風格

楊三郎深受法國印象派的影響,繪畫以山林風景主題最多,其次則為靜物、人物。使用色彩鮮豔多變,尤其受莫內柯洛兩人影響最深。藝評家林惺獄曾評價:「性格豪放爽朗、下筆奔放,不拘泥於細部描繪而追求大張力,因此能夠呈現大自然無比的氣勢。」

影視作品

參考書目

  • 台灣畫壇風雲,洛華笙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ISBN 9570253517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