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植物篇:(桂竹香(十字花科、桂竹香屬植物))

開花的種類——桂竹香(十字花科、桂竹香屬植物)

是十字花科桂竹香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具稜角,下部木質化,具分枝,全體有貼生長柔毛。基生葉蓮座狀,倒披針形、披針形至線形,頂端急尖,基部漸狹;葉柄長7-10毫米;莖生葉較小,近無柄。總狀花序果期伸長;花桔黃色或黃褐色,芳香;花梗長4-7毫米;萼片長圓形;花瓣倒卵形,有長爪。長角果線形,直立;果梗上升;種子卵形,淺棕色,頂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桂竹香原分布於歐洲南部,中國各地栽培供觀賞。

桂竹香花色有黃、橙、橙紅等,是春季常見的草本盆花。適合擺放花壇、花境和庭園景點。高稈、大花品種也可用於切花觀賞。花可入藥,有瀉下、通經之效。

桂竹香(學名:Cheiranthus cheiri L.)

香氣怡人
 
圖片來自 花仙網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桂竹香
  • 別 名:香紫羅蘭、黃紫羅蘭
  • 拉丁學名:Cheiranthus cheiri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罌粟目
  • 科:十字花科
  • 族:香花芥族
  • 屬:桂竹香屬
  • 種:桂竹香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莖直立或上升,具稜角,下部木質化,具分枝,全體有貼生長柔毛。基生葉蓮座狀,倒披針形、披針形至線形,長1.5-7厘米,寬5-15毫米,頂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稍具小齒。

葉柄長7-10毫米;莖生葉較小,近無柄。總狀花序果期伸長;花桔黃色或黃褐色,直徑2-2.5厘米,芳香;花梗長4-7毫米;萼片長圓形,長6-11毫米;花瓣倒卵形,長約1.5厘米,有長爪;雄蕊6,近等長。長角果線形,長4-7.5厘米,寬3-5毫米,具扁4棱,直立,勁直。

果瓣有1顯明中肋;花柱長1-1.5毫米,具稍開展2裂柱頭;果梗長1-1.5厘米,上升;種子2行,卵形,長2-2.5毫米,淺棕色,頂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繁殖方法

繁殖採用播種和扦插方法,通常以播種為主。

播種:以秋播為好,一般於9月份進行,大約經一周便可出苗,再經過冬季的低溫,翌年春季會鮮花盛開。

扦插:扦插多用於重瓣品種的繁殖,可在夏初或秋季扦插。取生長健壯、當年生稍硬的嫩枝,插穗長度5-6厘米,插於沙床中,注意適當遮蔭和保濕,插後10-15天生根,春秋均可扦插。生根容易,成活率高。

病蟲防治

桂竹香在高濕高溫,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易發生病蟲害,如黑斑病、蚜蟲、紅蜘蛛等,要對桂竹香的病蟲害及時防治,參考藥劑:40%氧化樂果、50%多菌靈等。

主要價值

觀賞

桂竹香花色有黃、橙、橙紅等,是春季常見的草本盆花。適合擺放花壇、花境和庭園景點。高稈、大花品種也可用於切花觀賞。 [1]

藥用價值

【性昧功效】味苦,性涼。清熱解毒,消炎,干四肢黃水。

【主治】胃痛,扁桃腺炎,脾胃虛弱,腸絞痛,白喉,炭疽,四肢腫脹。

什麼是桂竹香呢,桂竹香有什麼作用呢?

桂竹香又名黃紫羅蘭、香紫羅蘭、華爾花,花大,它的花朵大,並且非常香,顏色為橙黃色和黃褐色,有重瓣品種,喜陽光,耐寒,但怕酷暑,是春季庭院中栽培較為普遍的一種草花,也可作切花用。 [2]

桂竹香有什麼作用呢?

1.桂竹香的藥物作用

桂竹香味甘、性平。花朵可以入藥,具有活血通經瀉下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閉經便秘等病症。桂竹香入大腸、腎、肝經,還能起到活血緩解筋骨疼痛的作用。

2.桂竹香的觀賞作用

桂竹香的花色以黃色為主,是草本花卉中比較少見的,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桂竹香同屬種約有10種,常見栽培的有七里黃,2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卉,株高30—40厘米。葉互生,披針形。頂生總狀花序,花鮮黃色。花期在5月。

3.桂竹香的食物作用

桂竹香還可以做菜使用,在菜中加入桂竹香,可以改善食物的味道,使食物更加鮮香可口。有一道名菜叫做鮮蝦桂竹香,具體做法就是取適當的桂竹香和蝦仁,以及薑絲、香油等作料

桂竹香(中藥材)

拼音注音:Guì Zhú Xiānɡ

英文名:Flower of Common Wallflower

出處:始載於《種子植物名稱》。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桂竹香植物香花。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eiranthus cheiri L.

採收和儲藏:春季開花時採摘,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布:原產歐洲。現我國各地有栽培,供觀賞或藥用。

原形態

桂竹香 多年生草本,高20-60cm。莖直立或上升,具稜角,下部木質化,具分枝,全株被貼生長柔毛。基生葉蓮座狀;葉柄長7-10mm;葉片倒披針形、披針形至線形,長1.5-7cm,寬5-15mm,先端急尖,基部漸狹,全緣或稍具小齒;莖生葉較小,近無柄。總狀花序果期伸長;萼片4,長圓形,長6-11mm;化瓣4,橘黃色或黃褐色,倒卵形,長約1.5cm,有長爪;雄蕊6,近等長;雌蕊1,子房少數有極短柄,柄線形,花柱短,柱頭成二極叉開,深裂。長角果線形,長4-7.5cm,具扁4棱,直立,勁直,果瓣有明顯中肋。種子2行,卵形,淺棕色,先端有翅。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狀:性狀鑑別 花呈橢圓形,長約2.5cm。花萼4片分離,闊披針形,先端漸尖,長0.5-1cm,綠色或綠褐色。花冠4瓣,上端腎形向下漸狹成條狀,長編印1.5cm,枯黃色或黃褐色。雄蕊6枚,近等長。雌蕊1,花柱較短,柱頭2分叉。氣微香,味微苦。

化學成分:花含槲皮素(quercetin),竹鼠李素(rhamnetin),異鼠李素(isorhamnetin),異鼠李素-3-阿拉伯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arabino-7-rhamnoside),異鼠李素素-3-葡萄糖-7-鼠李糖甙(isorhamnetin-3-gluco-7-rhamnoside),槲皮素-7-鼠李糖甙(quercetin-7-rhmnoside)等黃酮類化合物,並含異硫氰酸-3-甲硫基內酯(3-methylthiopropyl isothiocyanate)。

種子含牆花甙(cheiroside)A,牆花毒甙(cheirotoxin),阿氏桂竹香甙(alliside),去葡萄糖牆花毒甙(desglucocheirotoxin),葡萄糖芥甙(erysimoside),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黃白糖芥甙(erysimoside),葡萄糖阿氏桂竹香甙(glucoalliside),黃白糖芥甙(helveticoside),黃白糖芥醇甙(helveticosol),葡萄糖糖芥醇甙(erysimosol),毒毛旋花子甙元(strophanthidin),雙葡萄糖糖芥甙(glucoerysimoside),比平多甙元-6-脫氧古洛糖葡萄糖甙(glucobipindogulomethyloside),芥子鹼(sinapine)。還含揮發性的異硫氰酸甲酯(methylisothiocyanate),異硫氰酸異丙酯(isopropylisothiocyanate)。

性味:甘;平

歸經:大腸;腎;肝經

注意: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潤腸通便;通經。主大便秘結;月經不調;經閉;痛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3]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花有瀉下和通經的作用。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