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鹿角蕨(鹿角蕨科、鹿角蕨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鹿角蕨(鹿角蕨科、鹿角蕨属植物))
是鹿角蕨科附生植物,鹿角蕨的叶有二型,营养叶较小,呈圆形、椭圆形或扇形,密贴于附生物之上;孢子叶形似梅花鹿角,叶面密被毛绒,新生时为嫩绿色,成熟时转为浅褐色。 原产于非洲、亚洲、大洋洲和南美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中,中国云南缅甸、印度东北部、泰国和也有分布。该种已列入国家Ⅱ级保护植物。
鹿角蕨是观赏蕨中姿态最奇特的一类,属附生性观赏蕨。鹿角蕨可布置于公园、植物园、商店、居室、窗台等地方的装饰,贴生于古老枯木或装饰于吊盆,作悬吊式或镶挂式布置,是室内立体绿化的好材料。
目录
鹿角蕨(学名: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鹿角蕨
- 拉丁学名:Platycerium wallichii Hook.
- 别 名:麋角蕨、鹿角蕨
- 界 :植物界
- 门 :蕨类植物门
- 纲 :蕨纲
- 亚 纲:薄囊蕨亚纲
- 目 :真蕨目
- 科 :鹿角蕨科
- 属 :鹿角蕨属
- 种 :鹿角蕨
- 分布区域:中国云南
- 命名者及年代:Hook.,1858
- 保护级别:中国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极危(IUCN标准)
形态特征
附生植物。根状茎肉质,短而横卧,密被鳞片;鳞片淡棕色或灰白色,中间深褐色,坚硬,线形,长10毫米,宽4毫米。叶2列,二型;基生不育叶(腐殖叶)宿存,厚革质,下部肉质,厚达1厘米,上部薄,直立,无柄,贴生于树干上,长达40厘米,长宽近相等,先端截形,不整齐,3-5次叉裂,裂片近等长,圆钝或尖头,全缘,主脉两面隆起,叶脉不明显,两面疏被星状毛,初时绿色,不久枯萎,褐色。
正常能育叶常成对生长,下垂,灰绿色,长25-70厘米。分裂成不等大的3枚主裂片,基部楔形,下延,近无柄,内侧裂片最大,多次分叉成狭裂片,中裂片较小,两者都能育,外侧裂片最小,不育,裂片全缘,通体被灰白色星状毛,叶脉粗而突出。
孢子囊散生于主裂片第一次分叉的凹缺处以下,不到基部,初时绿色,后变黄色;隔丝灰白色,星状毛。孢子绿色。
生长环境
鹿角蕨喜温暖阴湿环境,怕强光直射,以散射光为好,冬季温度不低于5℃,土壤以疏松的腐叶土为宜,具世代交替现象,孢子体和配子体均行独立生活。分布区为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年平均温22.6℃,1月平均温15-17℃,极端最低温不低于5℃,极端最高温39.5℃,年降水量约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80%,常附生在以毛麻楝、楹树、垂枝榕等为主体的季雨林树干和枝条上,也可附生在林缘、疏林的树干或枯立木上,以腐殖叶聚积落叶、尘土等物质作营养。
繁殖方法
分株时间:鹿角蕨的分株繁殖最好是在早春(二、三月份)土壤解冻后进行,此时的温度比较适宜鹿角蕨根系的恢复,又不影响其自身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当鹿角蕨的营养叶生长过密时,可以结合分株繁殖加以调整,这样有利于新孢子体的生长发育。
分株方法:把母株从花盆内取出,抖掉多余的盆土,把盘结在一起的根系尽可能地分开,用锋利的小刀把它剖开成两株或两株以上,分出来的每一株都要带有相当的根系。分割出来的小苗每一株都是新的个体。
分株管理:分株装盆后灌根或浇一次透水,由于它的根系受到很大的损伤,吸水能力极弱,大约需要3-4周才能恢复萌发新根,因此在分株后的3-4周内要节制浇水,以免烂根,但它的叶片的蒸腾没有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叶片的水分平衡,每天需要给叶面喷雾1-3次,这段时间也不要浇肥。分株后,如果注意太阳光过强,要放在遮荫棚内养护。
栽培技术
土壤:鹿角蕨养殖土壤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毫米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为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9厘米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250毫升。
上盆:对重新使用的旧盆必须要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浸泡半个小时以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待用。小盆栽一般用口径为12厘米规格盆子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2厘米左右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种植不宜过深,以平植株基部为宜,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2株/盆。
肥水:鹿角蕨喜欢湿润的气候环境,要求生长环境的空气相对温度在60-75%,夏季生长旺盛期需多喷水,保持高湿度环境,盆栽或吊盆栽培均放半阴处每旬喷施肥水1次,每月施1-2次稀薄饼肥水或氮钾混合化肥,冬季要控制浇水量。
温度:鹿角蕨最适生长温度为18-30℃,白天在33-35℃环境中也能生长良好,忌寒冷霜冻,越冬温度需要保持在10℃以上,在冬季气温降到4℃以下进入休眠状态,如果环境温度接近0℃时,会因冻伤而死亡。
光照:鹿角蕨怕强光照射,要避免强光直射或干燥风吹袭,在明亮的室内窗前附近生长良好。温室栽培时夏季应遮去50-70%的阳光,冬季遮去30%左右比较适合。虽然鹿角蕨对弱的光线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光线不足时,生长缓慢,植株纤弱。
病虫防治
常见有叶斑病危害孢子叶,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防治。通风差时,有介壳虫和粉虱危害孢子叶或营养叶,少量时可捕捉或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有些鹿角蕨较易感染真菌或细菌病害,应注意调节通风环境,不要浇水过量。
主要价值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极危(CR)。
种群现状:该种已于1999年列入中国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名录,其云南的野生居群受到了严重破坏。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经济植物推广站组培室将采自园内的鹿角蕨孢子和叶片进行无菌培养,孢子经过原叶体、配子体、孢子体、绿球体、生根培养等阶段,叶片则直接经过细胞分化成独立植株,已成功培育出大量鹿角蕨植株。这为鹿角蕨规模化生产作好技术准备,并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鹿角蕨怎么养?4个步骤养殖旺盛鹿角蕨
鹿角蕨喜欢生长在阳光下,但却害怕阳光暴晒植株,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给其适当光照就好,平时还要及时的给其提供水分,特别在夏季高温时,还要给其及时的提供养分,冬季低温时需将温度控制在5~10℃之间,平时还要做好病虫防治,保持环境通风即可。
鹿角蕨4个步骤养
1、适当光照
鹿角蕨是短照植物,平时在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摆放在半阴的环境下养护,给予其适当光照就好,特别在夏季强光的照耀下,一定要做好防晒措施,千万不要摆放在阴凉处,使其植株缺乏光照,不然会影响植株正常生长。
2、水肥管理
鹿角蕨喜欢生长在湿润的环境下,平时需要及时的给其喷洒水分,那么鹿角蕨怎么养最好呢,在春秋两季需隔三天浇一次水,夏季需要增加浇水频率,而且还影响四周浇水,如果想鹿角蕨生长旺盛,那么还要及时的给其追施氮磷钾复合肥。
3、冬季控温
其实鹿角蕨的耐寒性不是很强,它一般喜欢生长在18~30℃的温度下,如果温度低于5℃时,那么很容易冻伤植株,每到冬季时需将温度控制在5~10℃之间,这样能使其植株更好的生长,避免植株被冻伤。 [2]
4、病虫防治
通常情况下鹿角蕨在生长的过程中,如果生长环境不通风,那么植株将很容易遭受到病虫的危害,使其植株生长不良,最好会导致枯萎死亡,首先需要给植株做好对应的处理,将发病的根、枝叶全部处理,加强通风管理,喷洒对应的药剂防治。
鹿角蕨属(学名:Platycerium)
鹿角蕨属,鹿角蕨科植物,分化中心在非洲、马达加斯加 (6种) 和东南亚 (8种) ,有1种产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我国分布有1种,常见引种栽培的1种。本属的种类体态优美,为著名的观赏蕨类。
形态特征
奇特的大型附生植物,偶生岩石上,多年生。根状茎短而横卧,粗肥,具简单的网状中柱,外被具中肋的阔鳞片;鳞片基部着生,有时两色,边缘具齿。叶近生,二型,不以关节着生。基生不育叶直立,无柄,偶有短柄,具有宽阔的圆形叶片,基部膨大,覆瓦状,阔心脏形,质厚且呈肉质,边缘多少全缘或略呈浅二歧分裂,密被星状毛,叶脉密网状,不久干枯,变为褐色,覆瓦状覆盖于状茎上,宿存,呈鸟巢状或圆球状,以积聚腐殖质及保护根状茎及根免受干旱的威胁。
正常能育叶具短柄,以关节着生,直立或下垂,近革质,被具柄的星状毛(老时脱落),叶形变化很大,全缘或多回分叉,宛如鹿角状分枝,裂片全缘,叶脉网结,在主脉两侧具有大而偏斜的多角形长网眼,具有内藏小脉。孢子囊群为卤蕨型,生于圆形、增厚的小裂片顶部,或生于特化的裂片下面;孢子囊为水龙骨型,有长柄2-3行细胞,环带由10-20(-24)个增厚细胞组成;隔丝星毛状,具长柄,多数。孢子两侧对称,椭圆球状,单裂缝,裂缝长为孢子长的1/4到1/2,黄色或绿色,透明,表面有瘤状纹饰。每孢子囊产孢子64个,亦有8个的(P. ridleyi Christ)。
相关介绍
Platycerium alcicorne (Sw.) Desv. (Acrostichum alcicorne Sw.) 原产东非。
目前认为鹿角蕨属的系统关系与石韦属Pyrrosia接近,它们组成了水龙骨科 (广义的) 中的一个单系类群。该属一些种类为著名的园艺观赏植物,其形态高雅,富热带雨林气息。 [3]
所有物种
二歧鹿角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