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花耳唇兰(兰科、耳唇兰属植物))

白花耳唇兰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白花耳唇兰(兰科、耳唇兰属植物))

白花耳唇兰(学名:Otochilus albus Lindl.):假鳞茎近圆筒形,两端常略收狭。叶2枚近等大,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花葶明显短于叶,通常长12-17厘米,多少下弯;总状花序长6-8厘米,具10余朵花;花很小,白色或带浅黄色;花瓣比萼片短,宽约1.5毫米,具3-5脉,中脉在背面略粗厚;唇瓣3裂。蒴果倒卵状椭圆形。花期6月,果期10月。

分布于中国云南和西藏、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和越南。

白花耳唇兰(学名:Otochilus albus Lindl.)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白花耳唇兰
  • 拉丁学名:Otochilus albus Lindl.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单子叶植物纲
  • 目 :微子目
  • 科 :兰科
  • 属 :耳唇兰属
  • 种 :白花耳唇兰
  • 保护级别:列入CITES附录 Ⅱ

形态特征

白花耳唇兰假鳞茎近圆筒形,两端常略收狭,长2.5-10厘米,粗6-13毫米,干后绿黄色或略带褐色,有疏的纵皱纹,仅在植株基部的数个假鳞茎连接处生根或除植株基部外均无根。叶2枚近等大,线状披针形或近线形,长10-20厘米,叶宽达2厘米以上,中脉纵贯叶片中央,不偏向一侧;叶柄长1.5-3厘米。

花葶明显短于叶,通常长12-17厘米,多少下弯;总状花序长6-8厘米,具10余朵花;花苞片宽阔,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先端急尖,在花期不全部脱落;花梗和子房纤细,长4-7毫米;花很小,白色或带浅黄色;中萼片长圆形或近狭卵状长圆形,长7-8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钝,背面有龙骨状突起,具5脉;侧萼片略狭而多少斜歪。

花瓣比萼片短,宽约1.5毫米,具3-5脉,中脉在背面略粗厚;唇瓣3裂;耳状侧裂片背面有小疣状突起,由耳状侧裂片形成的囊之内有1条纵脊。基部上侧彼此合生而成为囊的一部分并隔开中裂片与囊之间的通道;中裂片貌似生于囊口下方,狭椭圆形至近长圆形,长4.5-5.5毫米,宽约1.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狭,略有爪;囊近球形,直径约1毫米,内无附属物;蕊柱纤细,上部稍前倾,长约5毫米,基部略伸出,形成不甚明显的蕊柱足,上部在柱头两侧有翅,翅宽约0.5毫米;蕊喙鹦鹉嘴状。蒴果倒卵状椭圆形,长7-10毫米,粗5-6毫米。花期6月,果期10月。

生长习性

兰花一般生长在深山幽谷的山腰谷壁,透水和保水性良好的倾斜山坡或石隙,稀疏的山草旁,次生杂木林阴下。或有遮阴,日照时间短或只有星散漏光的地方。空气湿度大且空气能流通的地方,有时也生于山溪边峭壁之上。 兰花宜种植于空气流通的环境。性喜阴,忌阳光直射,喜湿润,忌干燥,15℃至30℃最宜生长。35℃以上生长不良。5℃以下的严寒会影响其生长力,这时,兰花常处于休眠状态。如气温太高加上阳光曝晒则一两天内即出现叶子灼伤或枯焦。如气温太低又没及时转移进屋里,则会出现冻伤的现象。 兰花是肉质根,适合采用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排水性能必须良好,应选用腐叶土或含腐殖质较多的山土。微酸性的松土或含铁质的土壤,pH值以5.5-6.5为宜。

繁殖方式

在春秋两季均可进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长健壮,假球茎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球茎。分株前要减少灌水,使盆土较于。分株后上盆时,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铺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至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将假球茎刚刚埋入土中力度,盆边缘留2厘米沿口,上铺翠云草或细石子,最后浇透水,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逐渐减少浇水,进行正常养护。

植物文化

兰花是中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早在帝尧之世就有种植兰花的传说。古人认为兰花“香”、“花”、“叶”三美俱全,又有“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四清,是“理想之美,万化之神奇”。最早赋予兰花一定人文精神的是孔子,据东汉蔡邕《琴操》载:孔子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幽兰独茂,蔚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真正的兰花文化则起源于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他种兰、爱兰、咏兰,以兰花为寄托,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后人。后世诗人在咏兰时,也有许多的名句,比如陈子昂的“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刘克庄的“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涛”。诗人们将兰花的高洁与人格的完美联系起来,使得兰花文化不断得以拓展和延续。

兰花以高洁、清雅、幽香而著称,叶姿优美花香幽远。自古以来,兰花都被誉为美好事物的象征,已广泛在民间人格化了。兰花对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影响。父母以兰命名以表心,画家取兰作画以寓意,诗人咏兰赋诗以言志。兰花的形象和气质久已深入人心,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代舞剧以“兰步”、“兰指”为优美动作,把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书法作品称为“兰章”,把真挚的友谊叫做“兰交”,把人的芳洁、美慧喻为“兰心蕙 质”。又把杰出人物的去世比作“兰摧玉拆”。兰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已经成为一切美好事物的寄寓和象征。 [1]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Ⅱ,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耳唇兰属(学名:Otochilus Lindl.)

是兰科下的一个属,附生草本。假鳞茎圆柱形,有时两端稍收狭,彼此在靠近末端处相连接而形成长茎状,通常悬垂,在连接处常生根。为附生兰。全属共5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地区至中南半岛。中国有4种,分布于云南和西藏。

形态特征

附生草本。假鳞茎圆柱形,有时两端稍收狭,彼此在靠近末端处相连接而形成长茎状,通常悬垂,在连接处常生根。叶2枚,生于每个假鳞茎顶端,但在老假鳞茎上叶通常脱落,基部有短柄。花葶生于假鳞茎顶端两枚叶中央,通常连同幼嫩的假鳞茎和叶从老假鳞茎近顶端处发出,下部包藏于鞘内;总状花序常下垂,具数朵或更多的花;花苞片草质,早落或花后脱落;花小,近二列,花被片展开;萼片离生,有时稍呈舟状,背面常多少有龙骨状突起;花瓣比萼片狭小;唇瓣近基部上方3裂,基部凹陷成球形的囊;侧裂片耳状,位于囊的两侧,直立并围抱蕊柱;中裂片(或称前唇)较大,舌状至近椭圆形,基部收狭或具爪;囊内常有脊或褶片;蕊柱较长,直立或向前倾,常在顶端两侧有翅,翅一般围绕蕊柱顶端,几乎不具蕊柱足;花药俯倾,药帽有时具喙;花粉团4个,成2对,蜡质;花粉团柄明显或不明显,末端粘合在一起;柱头凹陷,位于蕊柱前面近顶端处;蕊喙较大,伸出于柱头穴上方。蒴果小,近椭圆形,顶端具宿存的蕊柱。 [2]

下级分类

* 白花耳唇兰:Otochilus albus Lindl.

狭叶耳唇兰:Otochilus fuscus Lindl.

宽叶耳唇兰:Otochilus lancilabius Seidenf.

耳 唇 兰:Otochilus porrectus Lindl.

白花耳唇兰(学名:Otochilus albus Lindl.):

本种与狭叶耳唇兰的区别在于:1.本种叶宽达2厘米以上,中脉纵贯叶片中央,不偏向一侧;2.花苞片宽阔,长度与宽度几乎相等,3.唇瓣耳状侧裂片背面有小疣状突起;4.由耳状侧裂片形成的囊之内有1条纵脊。此外,本种花很小,中萼片长7-8毫米,亦可区别于属中其他种类。花期6月。

产云南西南部(腾冲、龙陵)和西藏(产地不详)。尼泊尔、锡金、印度、缅甸和越南也有分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