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蓬草(菊科,白酒草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蓬草(菊科,白酒草属植物))

目录

小蓬草(学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菊科,白酒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纺锤状,茎直立,高可达100厘米或更高,圆柱状,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倒披针形,近无柄或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小,花序梗细,总苞近圆柱状,总苞片淡绿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花托平,雌花多数,舌状,白色,舌片小,稍超出花盘,线形,两性花淡黄色,花冠管状,瘦果线状披针形,被贴微毛;冠毛污白色,5-9月开花。

原产北美洲,中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常生长于旷野、荒地、田边和路旁,为一种常见的杂草。已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小蓬草嫩茎、叶可作猪饲料;全草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湿,治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小儿头疮等症。据国外文献记载,北美洲用作治痢疾、腹泻、创伤以及驱蠕虫;中部欧洲,常用新鲜的植株作止血药,但其液汁和捣碎的叶有刺激皮肤的作用。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小蓬草
  • 中文学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 异 名:Erigeron canadensis L.
  • 外文名:Candian fleabane, horse-weed
  • 别 名:加拿大飞蓬,飞蓬,小飞蓬,小白酒菊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合瓣花亚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亚 科:管状花亚科
  • 族 :紫菀族
  • 属 :白酒草属
  • 种 :小蓬草
  • 命名者及年代:(L.) Cronq.,1943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纺锤状,具纤维状根。茎直立,高50-100厘米或更高,圆柱状,多少具棱,有条纹,被疏长硬毛,上部多分枝。叶密集,基部叶花期常枯萎,下部叶倒披针形,长6-10厘米,宽1-1.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渐狭成柄,边缘具疏锯齿或全缘,中部和上部叶较小,线状披针形或线形,近无柄或无柄,全缘或少有具1-2个齿,两面或仅上面被疏短毛边缘常被上弯的硬缘毛。

头状花序多数,小,径3-4毫米,排列成顶生多分枝的大圆锥花序;花序梗细,长5-10毫米,总苞近圆柱状,长2.5-4毫米;总苞片2-3层,淡绿色,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顶端渐尖,外层约短于内层之半背面被疏毛,内层长3-3.5毫米,宽约0.3毫米,边缘干膜质,无毛;花托平,径2-2.5毫米,具不明显的突起;雌花多数,舌状,白色,长2.5-3.5毫米,舌片小,稍超出花盘,线形,顶端具2个钝小齿;两性花淡黄色,花冠管状,长2.5-3毫米,上端具4或5个齿裂,管部上部被疏微毛;瘦果线状披针形,长1.2-1.5毫米稍扁压,被贴微毛;冠毛污白色,1层,糙毛状,长2.5-3毫米。花期5-9月。

主要价值

饲用:小蓬草嫩茎、叶可作猪饲料。

药用:全草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湿,治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小儿头疮等症。北美洲用作治痢疾、腹泻、创伤以及驱蠕虫;中部欧洲,常用新鲜的植株作止血药,但其液汁和捣碎的叶有刺激皮肤的作用。

化学成份:

小蓬草全草含挥发油,其中含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亚油醇酯(linoleylacetate)及醛类,母菊酯(matrlcariaester)、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ester)和矢车菊属烃(centaur)。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花侧柏烯(cuparene)、β-雪松烯(β-himacha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柠檬烯、醛类,松油醇(terpineol)、二戊烯(dipen-tene)、枯牧烯(cumulene)、邻苄基苯甲酸(o-benzylbenzzoicacid)、皂甙、高山黄芩甙(scutellarin)、γ-内酯类,苦味质,树脂,胆碱(choline)、维生素C(vitaminC)等。

物种危害

入侵危害:该植物可产生大量瘦果,蔓延极快,对秋收作物、果园和茶园危害严重,为一种常见杂草,通过分泌化感物质抑制邻近其他植物的生长。该植物是棉铃虫和棉蝽象的中间宿主,其叶汁和捣碎的叶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防治方法

人工拔除:通常通过苗期人工拔除。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可在苗期使用绿麦隆,或在早春使用2,4-D丁酯防除。 [1]

防除实例:1995年中国福建省调查茶园草害,对小蓬草等杂草的防治方法:

⑴开春后田间杂草葫动高峰期:先将越冬杂草和已出土杂草铲锄干净。每亩用40%西玛津胶悬剂0.5千克兑水40千克左右,均匀喷雾土表;或每亩用25%敌草隆可湿性粉剂0.25-0.3千克兑水40千克,采用定向均匀喷雾于土表,切勿喷到茶树上,也可在中耕除草后进行土表喷雾处理。

⑵杂草生长眩盛期:每亩用10%草甘磷水剂1-1.5千克兑水40千克左右,采用定向喷雾,直接喷于杂草茎叶,切勿喷到茶树上,茅草、芦苇、狗牙根、狗尾草等杂草较多的茶园,每亩可用87%茅草枯可湿性粉剂0.6-1千克,兑水40千克,采用定向喷于杂草茎叶上,避免喷到茶树上。

小蓬草的功效与作用

小蓬草是一种生长在旷野荒地中的野生草本植物,这种植物的生命力特别强,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会影响很多植物的生长,被国内很多地区都列为入侵物种,这种植物也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它的嫩叶可以制成饲料供家畜食用,而它的全株收取以后则可以入药。

1、家畜养殖

用于家畜养殖是小蓬草的重要作用之一,人们在采收它的新鲜嫩叶和嫩净以后,可以直接给家中的家畜食用也可以通过晾晒和加工把它们制成饲料供家畜食用,能为家畜补充丰富营养,可以促进它们正常生长

2、消炎杀菌

小蓬草可以入药,它还有多种天然药用成分,特别是它含有的石油醚数量特别高,这是一种天然的抗炎抗菌成分,能消灭人体内多种致病菌的活性,而且能阻止多种病毒,对人体产生危害,平时人们服用它以后能消除身体内炎症,也能防止一些细菌性疾病发生,对维持人体健康有极大好处。

3、保护心血管

保护心血管也是小蓬草的重要功效之一,它含有的一些药用成分,能增加心血管的弹性和张力,而且能营养心肌,促进心肌收缩,提高心肌收缩功能,他对人类的心肌无力和心脏功能减退以及动脉硬化都有十分出色的预防作用,而生活中那些患有三高的人群,适量服用一些小蓬草还能稳定病情,防止三高症状加重。 [2]

4、祛风除湿

小蓬草入药以后还能活血化,一去风除湿,他对人类的风湿骨痛和关节肿痛都有十分明显的治疗作用。另外它入药以后还能止血止痛,更能防止伤处感染,平时人们不小心出现外伤时,也能用小盆草来治疗,它能加快伤处愈合,防止伤处感染。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飞蓬

拼音:Xiǎo Fēi Pénɡ

别名:破布艾、鱼胆草、竹叶艾、臭艾、小山艾

来源:本品为菊科飞蓬属植物小飞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鲜叶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1、2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茎绿色,有纵纹,具脱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叶互生,基部叶近匙形,长7~10厘米,宽1~1.5厘米,边缘齿裂或全缘,有缘毛;上部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秋季开小花,头状花序径约5毫米,具柄,单歧聚伞排列,总苞的苞片条形,外围舌状花多层,白色,雌性,花冠舌片直立,中央管状花白色或黄色,两性花。瘦果略有毛。

生境分部:生于路边、山坡、草丛中;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含母菊酯(matricaria ester. C11H10O2)、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及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等。叶及茎含有联苯甲烷-2-羧酸(diphenyl methane-2-carboxylic acid,C14H12O2)。

药理作用

1、抑菌:本品煎剂,对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2、开花季节的小飞蓬叶含挥发油,能防治儿童对牛乳的过敏性腹泻。

性味:微苦、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外用治牛皮癣,跌打损伤,疮疖肿毒,风湿骨痛,外伤出血;鲜叶捣汁治中耳炎,眼结膜炎。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绞汁滴。

制剂抗痢冲剂:取小飞蓬1公斤拣去杂质,洗净,切碎,水煎两次,第1次煮沸2小时,第2次煮沸1.5小时,合并煮液,静置沉淀,过滤,浓缩成稠膏状,加蔗糖、白糊精适量制成颗粒,烘干,分装30袋(每袋9克)。

复方

1、细菌性痢疾,肠炎:抗痢冲剂,每服1包(9克),每日3次。

2、牛皮癣:小飞蓬鲜叶适量,柔软擦患处,每天1~2次。对脓疱型宜先煎水洗患处,待好转后改用鲜叶擦(或洗擦结合)。对厚痂型亦宜先煎水洗,待痂皮软化剥去后才用鲜叶擦。如见血露点,仍可继续擦。牛皮癣消失后仍坚持擦一段时间,以巩固疗效。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小飞蓬

拼音:Xiǎo Fēi Pénɡ

别名:祁州一枝蒿、蛇舌草、竹叶艾、鱼胆草、苦蒿、破布艾、臭艾、小山艾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小蓬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Erigeron canadensis L.]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小蓬草 一年生草本,高50-100cm。具锥形直根。茎直立,有细条纹及粗糙毛,上部多分枝,呈圆锥状,小枝柔弱。单叶互生;基部叶近匙形,长7-10cm,宽1-1.5cm,先端尖,基部狭,全缘或具微锯齿,边缘有长睫毛,无明显的叶柄;上部叶条形或条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直径约4mm,有短梗,密集成圆锥状或伞房圆锥状;总苞半球表,直径约3mm;总苞片2-3层,条状披针形,边缘膜质,几无毛;舌状花直立,白色微紫,条形至披针形;两性花筒状,5齿裂。瘦果矩圆形;冠毛污白色,刚毛状。花期5-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田野、路旁。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及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西、四川、及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茎直立,表面黄绿或绿色,具细棱及粗糙毛。单叶互生,叶片展平后线状披针形,基部狭,先端渐尖,疏锯齿缘或全缘,有长缘毛。多数小头状花序集成圆锥花序关,花黄棕色。气香特异,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较厚的角质层,并具长大非腺毛或其残基。棱角处表皮下可见厚角组织。皮层外侧部分与厚角组织切微相间排列的细胞内含叶绿体;较大维管束的外方常见分泌道。维管束大小不一,相间断续五殖,老茎中断续成环或连续成环;较大维管束韧皮部的外侧具帽状韧皮纤维层,纤维细胞壁木化;有时韧皮部内赤有纤维,木质部内导管及木纤维细胞壁均木化。髓宽大,薄壁细胞内常有细小草酸钙针晶散在。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或平直,外壁可见明显的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或为波状,外壁赤见角质层纹理、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和非腺毛,气孔不等式或不定式;非腺毛棒状,长39-143μm,顶细胞较长大,稍尖并常枯萎。叶缘毛长大,长785-1520μm,基脚多细胞,顶细胞狭长,顶端尖。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其中含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亚油醇酯(linoleyl acetate)及醛类,母菊酯(matrlcaria ester),去氢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 ester)和矢车菊属烃(centaur)X。 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花侧柏烯(cuparene),β-雪松烯(β-himacha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γ-荜澄茄烯(γ-cadinene),柠檬烯,醛类,松油醇(terpineol),二戊烯(dipen-tene),枯牧烯(cumulene),邻苄基苯甲酸(o-benzylbenzzoicacid),皂甙,高山黄芩甙(scutellarin),γ-内酯类,苦味质,树脂,胆碱(choline),维生素(vitamin)C等。 [3]

药理作用

1.抗炎抗菌作用:小飞蓬地上部分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和甲醛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中的β-雪松烯是抗炎活性成分。 小飞蓬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全草醚提取液体内外抑菌作用试验确定香草酸、丁香酸为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小飞蓬全草总黄酮水溶性部位可使15-甲基前列腺素F2所致的收缩的离体猪冠状动脉得到舒张,终浓度为4mg(浸膏)/ml时作用即显着。小飞蓬水提物有轻微而短暂的降压作用,可抑制心脏,增加呼吸幅度,但对平滑肌和骨骼肌无作用。

性味:味微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消肿。主痢疾;肠炎;肝炎;胆囊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疮疖肿痛;外伤出血;牛皮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小蓬草(菊科,白酒草属植物))的相关视频


相关视频

“小蓬草”到底有什么作用?


相关视频

农村路边常见的“小蓬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