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開花的種類(大狗尾草 (禾本科 狗尾草屬植物))
大狗尾草(學名:Setaria faberii Herrm.)
是禾本科、狗尾草屬一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具支柱根。稈粗壯而高大、直立或基部膝曲,高可達120厘米,徑光滑無毛。葉鞘鬆弛,邊緣具細纖毛,部分基部葉鞘邊緣膜質無毛;葉舌具密集的長葉片線狀披針形,無毛或上面具較細疣毛,少數下面具細疣毛,先端漸尖細長,基部鈍圓或漸窄狹幾呈柄狀,邊緣具細鋸齒。圓錐花序緊縮呈圓柱狀,通常垂頭,主軸具較密長柔毛,小穗橢圓形,剛毛通常綠色,少具淺褐紫色,粗糙,花柱基部分離;穎果橢圓形,頂端尖。葉表皮細胞同莩草類型。7-10月開花結果。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江蘇、浙江、安徽、台灣、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省區;日本西南至南海諸島也有分布。生于山坡、路旁、田園或荒野。大狗尾草的稈、葉可做牲畜飼料。
基本信息
- 中 文 名:大狗尾草
- 學 名:Setaria faberii Herrm.
- 界 :植物界
- 門 :被子植物門
- 綱 :單子葉植物綱
- 目 :禾本目
- 科 :禾本科
- 亞 科:黍亞科
- 族 :黍族
- 亞 族:狗尾草亞族
- 屬 :狗尾草屬
- 種 :大狗尾草
- 命名者及年代:Herrm.,1910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通常具支柱根。稈粗壯而高大、直立或基部膝曲,高50-120厘米,徑達6毫米,光滑無毛。葉鞘鬆弛,邊緣具細纖毛,部分基部葉鞘邊緣膜質無毛;葉舌具密集的長1-2毫米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40厘米,寬5-20毫米,無毛或上面具較細疣毛,少數下面具細疣毛,先端漸尖細長,基部鈍圓或漸窄狹幾呈柄狀,邊緣具細鋸齒。
圓錐花序緊縮呈圓柱狀,長5-24厘米,寬6-13毫米,(芒除外),通常垂頭,主軸具較密長柔毛,花序基部通常不間斷,偶有間斷;小穗橢圓形,長約3毫米,項端尖,下托以1-3枚較粗而直的剛毛,剛毛通常綠色,少具淺褐紫色,粗糙,長5-15毫米;第一穎長為小穗的1/3-1/2,寬卵形,頂端尖,具3脈;第二穎長為小穗的3/4或稍短於小穗,少數長為小穗的1/2,頂端尖,具5-7脈,第一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脈,其內稃膜質,披針形,長為其1/2-1/3,第二外稃與第一外稃等長,具細橫皺紋,頂端尖,成熟後背部極膨脹隆起;鱗被楔形;花柱基部分離;穎果橢圓形,頂端尖。葉表皮細胞同莩草類型。染色體2n=36(Kishimoto)。花果期7-10月。
近種區別
大狗尾草與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L.) Beauv.)高大植株的類型近似,但花序垂頭,小穗長約3毫米,第二穎長為小穗的2/3-1/2,第二穎頂端尖、較粗的橫皺紋等特徵可以區別。 [1]
主要價值
大狗尾草在孕穗以前,莖葉柔軟,是馬、牛、驢,羊的好飼草,抽穗以後,粗纖維增加,適口性降低種子產量高,是各種畜禽的優質精飼料。大狗尾草可用來放牧,亦可刈割調製於草。每公頃產青草25噸,抽穗期莖葉比1:1.4。該草粗蛋白含量較高,鈣磷比例適中為良等牧草。
《全國中草藥匯編》:大狗尾草
拼音:Dà Gǒu Wěi Cǎo
別名:狗尾巴
來源:禾本科狗尾草屬植物大狗尾草Setaria faberii Herrm.的全草,其根及果穗亦入藥。秋末採集,分別曬乾備用。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清熱消疳,殺蟲止癢。用於小兒疳積,風疹,齲齒牙痛。
用法用量:3~5錢。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中藥大辭典》:大狗尾草
拼音:Dà Gǒu Wěi Cǎo
別名:谷莠子(《華東禾本科植物志》),狗尾巴(《江西草藥》)。
出處:《江西草藥》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的全草或根。春、夏、秋三季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稈直立,高50~120厘米。葉線狀披針形,長lO~40厘米,寬5~15毫米,無毛或上面有龐毛;葉鞘邊緣常有細纖毛;葉舌退化為極短的纖毛,圓錐花序圓柱形.下垂,長5~15厘米,主軸有柔毛;小穗橢圓形,長約3毫米;剛毛通常綠色,長5~15毫米;第1穎廣卵形,先端尖,有3脈;第2穎有5脈,成熟時第2花(穀粒)背部先端稍裸露而甚弓彎,退化小枝(芒狀毛)與花序軸甚叉開。花果期7~lO月。
生境分部:生於荒野及山坡。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性味: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清熱,消疳,殺蟲止癢。
複方
* ①小兒疳積:大狗尾草三至七錢,豬肝二兩。水燉,服湯食肝。
* ②風疹:大狗尾草穗7錢。水煎,甜酒少許對服。
* ③牙痛:大狗尾草根一兩。水煎去渣,加入雞蛋二個煮熟,服湯食蛋。(性味以下出《江西草藥》)
摘錄《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大狗尾草
拼音:Dà Gǒu Wěi Cǎo
英文名:all-grass of Green Bristlegrass
別名:谷莠子、狗尾巴
出處:出自《江西草藥》
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大狗尾草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taria faberii Herrm.
採收和儲藏:春、夏、秋三季均可采。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大狗尾草,一年生草本。通常具支柱根。稈粗壯而高大,直立或基部膝曲,高50-120cm,徑達6mm,光滑無毛。葉鞘鬆弛,邊緣具細纖毛,部分基部葉鞘邊緣膜質無毛;葉舌具密集的長1-2mm的纖毛;葉片線狀披針形,長10-40cm,寬5-20mm,邊緣為細鋸齒。圓錐花序緊縮成圓柱狀,長5-24cm,寬6-13mm(芒除外),下垂;小穗橢圓形,長約3mm,下有1-3枚較粗而直的剛毛,剛毛通常綠色,粗糙,長5-15mm;第1穎長為小穗的1/3-1/2,寬卵形,先端尖,具3脈,第2穎長為小穗的3/4或稍短,少數長為小穗的1/2,具5-7脈;第1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脈,其內稃膜質,長為其1/2-1/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具細橫皺紋,成熟後背部隆起;鱗被楔形;花柱基部分離。穎果橢圓形。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生于山坡、路旁、田野和荒野。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栽培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對土壤要示不嚴,宜選肥沃、疏鬆的夾沙土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法。3-4月播種,直播,按行距約30cm開溝,條播,播後覆一層薄土,澆水。 田間管理 苗出齊後,及時中耕除草,結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
化學成分:種子含脂類達6.6%,脂類中的脂肪酸為:棕櫚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d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和亞麻酸(linolenic acid),及痕量的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棕櫚油酸(palmitoleic acid)和花生酸(arachidic acid)。甾醇(sterol),甾醇糖甙(sterol glycoside ),和單酸甘油酯(monoglyceride)。
性味:平;甘
功能主治:清熱消疳;祛風止痛。主小兒疳積;風疹;牙痛
[2]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30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