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兔毛蒿(菊科、线叶菊属植物))
植物篇:开花的种类(兔毛蒿(菊科、线叶菊属植物))
兔毛蒿,中药名。为菊科线叶菊属植物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Tanacetum sibiricum L.]的全草。植物线叶菊,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朝鲜、日本、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具有清热解毒,安神,调经之功效。主治高热,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痈肿疮疡。
基本信息
- 中文学名:兔毛蒿
- 别 名:兔子毛《内蒙古中草药》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桔梗目
- 科 :菊科
- 属 :线叶菊属
- 种 :线叶菊
- 采收时间:夏、秋季
- 贮 藏:晒干置于干燥通风处
形态特征
植物线叶菊,别名西伯利亚艾菊《中药大辞典》,多年生草本;根粗壮,直伸,木质化。茎丛生,密集,基部具密厚的纤维鞘,高20~60厘米,不分枝或上部稍分枝,分枝斜升,无毛,有条纹。基生叶有长柄,倒卵形或矩圆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茎生叶较小,互生,全部叶2~3回羽状全裂;末次裂片丝形,长达4厘米,宽达1毫米,无毛,有白色乳头状小凸起。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花梗长1~11毫米;总苞球形或半球形,直径4~5毫米,无毛;总苞片3层,卵形至宽卵形,边缘膜质,顶端圆形,背部厚硬,黄褐色。边花约6朵,花冠筒状,压扁,顶端稍狭,具2~4齿,有腺点。盘花多数,花冠管状,黄色,长约2.5毫米,顶端5裂齿,下部无狭管。瘦果倒卵形或椭圆形稍压扁,黑色,无毛,腹面有2条纹。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朝鲜、日本、苏联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入药部位:植物线叶菊的全草。
性味:味苦,性寒。
功效:清热解毒,安神,调经。
主治:高热,心悸,失眠,月经不调,痈肿疮疡。
相关配伍
1、治传染病高热,疔疮痈肿,血瘀刺痛:免子毛3~9g,水煎服,或研末为散。(《内蒙古中草药》)
2、治神经衰弱,心跳,失眠:免子毛1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炮制采集加工:夏、秋季采收,阴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熬膏敷。
鉴别
药材性状:全体无毛,根呈类圆锥形,多由数个小根纠聚而膨大,扭曲不直,表面棕色至暗褐色,栓皮脱落处显黄棕色;质疏松,易折断,断面黄棕色,茎呈圆柱形,表面绿色至黄棕色,具纵沟棱,基部密被褐色纤维鞘;质轻脆,易折断,断面淡黄色,基生叶较小,无柄,二至三回羽状全裂,小裂片条状或丝状,深绿色,无毛,气微,味淡。 [1]
药理作用
1、抑菌作用。
2、镇静作用。
3、使心率减慢作用。
4、镇咳平喘作用。
5、毒性,损害心血管系统。
相关论述
《内蒙古中草药》:“治传染病高热,疔疮痛肿,血瘀刺痛。”
《全国中草药汇编》:兔毛蒿
拼音注音:Tù Máo Hāo
别名:线叶菊、西伯利亚艾菊、兔子毛、疔毒花、惊草、荆草
来源:菊科兔毛蒿Filifolium sibiricum (L.)Kitam.,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河北。
化学成分:全草含挥发油0.3%,黄酮类,三萜皂甙,酸性成分,糖及多糖类。
药理作用
抑菌试验:
1.挥发油水饱和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鲍氏痢疾杆菌都有抑制作用,药液低浓度对前三种菌仍有抑菌作用。
2.性味 苦,寒。
注意:副作用主要是初敷疼痛,故以与止痛剂合用为宜。 [2]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安神镇惊,调经止血。主治传染病高热,内服对心跳、失眠、神经衰弱效果显着,对月经过多,月经不调也有一定疗效。外用治肿痈,臁疮(下肢慢性溃疡)、中耳炎及其它外科化脓性感染疾病。
用法用量:5钱,水煎服。外用:以全草制成膏剂外敷。
备注 兔毛蒿膏制法:全草洗净切碎水煎,合并三遍煎煮过滤,浓缩成膏状即得。避光密闭保存。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