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篇:地桃花(錦葵科、梵天花屬植物)
目錄
開花的種類——地桃花(錦葵科、梵天花屬植物)
錦葵科梵天花屬的直立亞灌木狀草本植物,高約1米;葉片形狀、大小差異較大,呈卵狀三角形、卵形或圓形;花單生或近簇生葉腋;花梗長2-3毫米;花冠淡紅色,呈倒卵形;果實呈扁球形;種子呈腎形,無毛;花期7-10月;果期為次年1-2月。地桃花始載於《廣西藥植圖志》,因其生於地面,花似桃花,故名地桃花。
地桃花分布於中國長江以南各地區,在印度、日本及東南亞各國也有分布。喜光照,耐半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高,常生長于山坡、灌木叢中。人工種植時通常使用種子繁殖,每年3月可播種,全年均可採摘。
據《福建民間草藥》記載「地桃花,逐痹驅風」,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治風濕痹痛、外感風熱、淋證、濕熱瀉痢等病症。地桃花因花、葉形態奇特,被視為觀花觀葉植物,可盆栽觀賞,亦可種於庭園等綠地,以增添野趣。除此之外,莖皮還富含堅韌的纖維,可用於紡織和搓繩索,常用為麻類的代用品。
地桃花(學名:Urena lobata Linn.)
基本信息
- 中文名:地桃花
- 拉丁學名:Urena lobata Linn.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木蘭綱
- 目:錦葵目
- 科:錦葵科
- 屬:梵天花屬
- 命名者及年代:Linn.,1753
植物學史
地桃花始載於《廣西藥植圖志》,因其生於地面,花似桃花,故名地桃花。
形態特徵
直立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米,小枝被星狀絨毛。莖下部的葉近圓形,長4-5厘米,寬5-6厘米,先端淺3裂,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具鋸齒;中部的葉卵形,長5-7厘米,3-6.5厘米;上部的葉長圓形至披針形,長4-7厘米,寬1.5-3厘米;葉上面被柔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葉柄長1-4厘米,被灰白色星狀毛;托葉線形,長約2毫米,早落。
花腋生,單生或稍叢生,淡紅色,直徑約15毫米;花梗長約3毫米,被綿毛;小苞片5,長約6毫米,基部1/3合生;花萼杯狀,裂片5,較小苞片略短,兩者均被星狀柔毛;花瓣5,倒卵形,長約15毫米,外面被星狀柔毛;雄蕊柱長約15毫米,無毛;花柱枝10,微被長硬毛。果扁球形,直徑約1厘米,分果爿被星狀短柔毛和錨狀刺。花期7-10月。
主要變種
該種葉形變異較大。
該變種的葉密被粗短絨毛和綿毛,下部的葉較寬而很少分裂,先端通常3淺裂,基部、近心形,上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具鋸齒;小苞片線形,密被綿毛,略長過於萼片;花瓣長10-13毫米,與地桃花不同。
粗葉地桃花(Urena lobata Linn. var.scabriuscula (DC.) Walp.)
該變種的葉密被粗短絨毛和綿毛,下部的葉較寬而很少分裂,先端通常3淺裂,基部、近心形,上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具鋸齒;小苞片線形,密被綿毛,略長過於萼片;花瓣長10-13毫米,與地桃花不同。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四川、貴州和雲南等省。生於海拔高500-1500米的草坡、山邊灌叢和路旁,為各地極常見植物。分布於印度至馬來西亞等地區。
湖北地桃花(Urena lobata Linn. var.henryi S. Y. Hu)
葉膜質,下部的葉卵形,長6-8厘米,寬4-5厘米,基部圓或鈍,上部的葉橢圓形,兩端狹,上面被不明顯疏柔毛,下面被灰色絨毛。小苞片和萼片均被絨毛;花瓣長約1厘米。特產中國湖北省。
雲南地桃花(Urena lobata Linn. var.yunnanensis S. Y. Hu)
葉似械葉狀,莖下部的葉卵形,常掌狀3-5淺裂,具不整齊齒牙,上部的葉卵形或橢圓形,具不整齊齒牙,上面粗糙,被星狀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星狀絨毛。花近簇生,很少單生;小苞片疏被星狀柔毛,長約4毫米,較萼片為短;花瓣長15-25毫米,粉紅色。蒴果大,直徑7-8毫米。該變種的主要特徵是葉為械葉狀,花較大而與地桃花不同。分布於中國雲南、四川、貴州和廣西等省區。生於海拔1300-2200米的山坡灌叢或溝谷草叢間。
中華地桃花(Urenalobata Linn. var.chinensis (Osbeck) S. Y. Hu)
亞灌木狀草本,高達2米。莖下部的葉卵形或近圓形,常3-5淺裂,莖上部的葉卵形,具鋸齒,上面疏被星狀長柔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灰黃色長柔毛和星狀短柔毛,沿葉脈被長粗毛;葉柄被灰黃色星狀毛。小苞片被星狀長柔毛,與萼片近等長或稍長;花瓣長12-15毫米。該變種的葉大都為卵形,下面被灰黃色長柔毛和星狀短柔毛而與地桃花不同。分布於中國福建、廣東、江西、安徽、湖南、四川和雲南等省。
繁殖方法
人工種植時通常使用種子繁殖,每年3月可播種,全年均可採摘 [8] 。於3-4月播種,直播,按行株距33厘米×33厘米開穴點播,穴深約3厘米,每穴播4-5粒種子,每1畝用種量15-22.5千克。播後覆蓋薄細土2厘米,澆水保濕。亦可播種育苗,撒播,當苗高15-20厘米時移栽。 [1]
主要價值
觀賞
地桃花因花、葉形態奇特,被視為觀花觀葉植物,可盆栽觀賞,亦可種於庭園等綠地,以增添野趣。
經濟
除此之外,莖皮還富含堅韌的纖維,可用於紡織和搓繩索,常用為麻類的代用品。
藥用:據《福建民間草藥》記載「地桃花,逐痹驅風」,有祛風利濕、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治風濕痹痛、外感風熱、淋證、濕熱瀉痢等病症。
《全國中草藥匯編》:地桃花
拼音注音:Dì Táo Huā
別名:紅花地桃花、肖梵天花、野棉花、狗腳跡、大梅花樹、刺頭婆、痴頭婆
來源:為錦葵科梵天花屬植物肖梵天花Urena lobata L.,以根和全草入藥。秋季採挖,洗淨切碎曬乾。 [2]
性味:甘、淡,涼。
功能主治:祛風活血,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根:用於風濕關節痛,感冒,瘧疾,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白帶。全草: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乳腺炎。
用法用量:根5~8錢;全草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地桃花的功效作用及藥用價值
地桃花又被稱為大葉馬松籽、肖梵天花等,在好幾個國家常有種植。地桃花的花期是7月至10月,花朵是淡粉色,十分的素雅清爽。它歸屬於站立亞灌木狀的草本植物植物,是生長發育在既干又熱的自然環境中。今天Rosewin 沙市區鮮花店小編今天就給大家講解地桃花的功效與作用。
地桃花的作用與功效
地桃花的價值、具有祛風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感冒、風濕痹痛、痢疾、腹瀉、淋證、帶下、月經不調、跌倒、腫痛、喉痹、乳癰、疥瘡、毒蛇咬傷。功效與作用地桃花自身就是說中藥的姓名,它在中藥里還被稱為三角風、野目不暇接、難以抉擇、天地捶等。
主冶:關鍵的作用是清熱去火、活血化瘀消炎、袪風清熱利濕等。關鍵醫治蜈蚣咬傷、瘡癤、乳癰、喉痹、跌打損傷腫疼、月經失調、帶下、淋證、胃脘痛、急性腸炎、風濕病痹痛、發燒感冒。
地桃花的藥用價值
能夠當藥的位置:整棵植物都能夠做為中藥材應用。植物的採收:除根部外,其他一部分無論怎樣都能夠採收,要是將植物消除整潔,隨後剁碎,放到蔭涼地區晾曬,既可貯藏預留。而根部則要在冬天時採收,將根部全部挖到,*好不要傷着根部,隨後用清水沖先到表層的土壤,切一片,晾曬後儲存預留就可以。 [3]
使用方法與使用量:
醫治感冒的症狀:24克地桃花根部,用清水難熬服用就可以;治療風濕痹痛病症:30克昆明市雞血藤手鐲、30克兩面針、30克三椏苦、30克地桃花,用清水難熬服用就可以;左右是口服,此植物可以外用,醫治拔膿、癰瘡等病症。
加入適量的地桃花根部,搗爛成末,敷在傷處就可以。經濟發展使用價值除開藥用價值以外,此植物的莖皮是製做細麻繩類物件不錯的挑選。
參考文獻
- ↑ 地桃花(錦葵科、梵天花屬植物)的信息介紹
- ↑ 《全國中草藥匯編》:地桃花中醫世家
- ↑ 地桃花的功效作用及藥用價值Rosewin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