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森林宮大橋

圖片來自DW

森林宮大橋(德語:Waldschlößchenbrücke,又作:Waldschlösschenbrücke)是一座位於德國德累斯頓、穿越易北河的行車橋樑。大橋是為了紓緩德累斯頓內城的交通擠塞而興建。由於當時德勒斯登易北河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遺產,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對於大橋的建造工程表示強烈反對,並警告將會撤銷德累斯頓易北河谷的世界遺產資格,大橋的建造工程變得極具爭議性[1]。德累斯頓易北河谷在2006年因大橋的建造工程而被列為「瀕危世界遺產」(河谷是當時歐洲兩個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另一個是科索沃中世紀古蹟群),並在2009年正式成為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2]

目錄

爭議性

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德累斯頓易北河谷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然而,5年後的今天,德累斯頓的易北河谷失去了這一稱號,原因是建造頗具爭議的森林宮殿大橋。去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德累斯頓規定了停止在易北河上建橋的最後期限,該組織認為,新建的橋樑遮擋了人們欣賞老城和易北河谷自然景觀的視線。

德累斯頓的易北河谷失去了世界文化遺產的稱號。在長達5年的時間裡,易北河岸綿延20公里的當地自然景觀曾享有世界文化遺產的美名。德累斯頓最傑出的建築之一是皮爾尼茨宮,原始的大自然與數百年間不斷建造的建築傑作相映成輝。德累斯頓的易北河谷從皮爾尼茨宮開始,沿易北河順勢而下,河上架有鋼架大橋,沿岸是巴羅克風格的老城區,直至歷史久遠的奧斯特葛黑葛城區。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該地段德累斯頓世界文化遺產稱號,2006年卻被列入該組織委員會的紅色警告名單。該委員會堅信,計劃在易北河上建造森林宮殿大橋將破壞易北河谷的自然景觀,使其失去其獨一無二的特點和總體價值。[3]

德累斯頓行政法院星期四做出判決,本應於下週一開工的易北河森林宮大橋(Waldschloesschenbruecke)暫停開工,原因是施工計劃沒有考慮到保護當地的一種珍稀蝙蝠–馬鐵菊頭蝠。

這種瀕臨滅絕的身長只有4厘米的馬鐵菊頭蝠生活在易北河谷。為了保護這種動物,德國自然保護聯合會、綠色協會和薩克森州地球之友協會向德累斯頓行政法院提出一項緊急提案,要求阻止森林宮大橋開工。昨天,德累斯頓行政法院做出大橋暫停開工的判決。原告方律師克雷梅爾表示,德累斯頓政府一定會向更高一級的行政法院提出上訴,但是最終的判決結果大概要再等上兩、三年才會得出。

有關是否修建森林宮大橋的爭論已經持續了10年的時間。德累斯頓市議會中反對建橋的一派認為,花費1.6億歐元修建一座不能方便交通,同時還會破壞易北河畔自然風光的橋樑是毫無意義之舉。主張建橋的一派則認為,森林宮大橋可以緩解交通壓力,同時還能創造經濟效益。90年代,德累斯頓市民普遍反對修建森林宮大橋,但是2005年,2/3市民的意見變為支持建橋。[4]

歷史

在大橋現時位置興建一座大橋的計劃已經存在了一個世紀。1996年,德累斯頓市議會在參考經過修正的交通模型後批准興建大橋。經過了近八年等待規劃許可的準備,2005年,市政當局為大橋建造工程舉行公投,其中支持興建大橋的佔大多數。2006年4月,市議會煞停了建造計劃,以跟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反對聲音[5]薩克森自由州政府對此表示不滿。2007年3月,薩克森州高等法院德語Sächsisches OberverwaltungsgerichtSächsisches Oberverwaltungsgericht)作出了有利於大橋建造工程的裁決[6]。時任德國聯邦議院副議長胡爾夫岡·蒂爾塞Wolfgang Thierse對於該裁決,稱當日「對德國來說是悲傷的一天」[7]

大橋的建造工程其後再遇阻滯。2007年8月,德國的行政法院作出裁決,要求當局採取措施以確保瀕危的小蹄鼻蝠Lesser horseshoe bat受保護,因為該物種當時在德國境內只餘下650隻,而有一部分以擬建大橋的位置棲息。德國法院在同年11月作出裁決,允許大橋恢復施工。[8]

由於大橋正式動工建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2009年6月25日投票決議將德累斯頓易北河谷由世界遺產中除名。德累斯頓易北河谷是首個被除名的歐洲世界遺產,以及第二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首個被除名的世界遺產是阿曼阿拉伯羚羊保護區)。[2][9]

大橋在2013年8月24日正式啟用[10],並在同月26日早上通車。

結構

大橋全長636.1米,是一座複合結構Composite construction建築。大橋由主橋和兩端接線組成,其中易北河左岸接綫長274.81米,而右岸接綫則長213.49米,兩端接線皆由V形樑柱支撐。大橋主橋長148米,橋下淨空26米,由兩座鋼拱支撐。[11]

大橋採用了德國柏林ESKR在1997年的公開比賽的獲獎設計;該設計獲得比賽首名,該工作室也因而獲得75000德國馬克的獎金[12][13]。大橋由PERIPERI GmbH(德語的「有限責任公司」)建造[14]


參考文獻

  1.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threatens to remove Dresden Elbe Valley (Germany) from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06-07-11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20). 
  2. 2.0 2.1 Dresden is deleted from UNESCO’s World Heritage List. UNESCO. 2009-06-25 [201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3. 德累斯頓易北河谷痛失「世界文化遺產」稱號,DW,26.06.2009
  4. 蝙蝠展翅擋大橋,DW,10.08.2007
  5. Beyer, Susanne. A Bridge Too Far for UNESCO: World Heritage Dresden Gets Yellow Card. 明鏡網站Spiegel Online. 2007-02-07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6.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muss gebaut werden. Mitteldeutscher Rundfunk. 2007-03-13 [2007-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15). 
  7. Schlimmer Tag für Deutschland. 明鏡網站Spiegel Online. 2007-03-13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9). 
  8. Proposed bridge in Dresden fuels protests over modernization.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2008-01-04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1-18). 
  9. Unesco-Entscheidung: Dresdner Elbtal verliert Weltkulturerbe-Status. 明鏡網站Spiegel Online. 2009-06-25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25). 
  10. Umstrittene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eröffnet. 明鏡網站Spiegel Online. 2013-08-24 [201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3). 
  11. Klähne, Thomas; Einhäuser, Oliver. Waldschlößchenbrücke in Dresden – Ausführungsplanung des Überbaus. Stahlbau. 2013-03-04, 82 (3): 158. doi:10.1002/stab.201310023. 
  12. design team ESKR. Henry Ripke Architekten. 2006-03-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3) (德語). 
  13. Wettbewerb in Dresden entschieden. baunetz.de. 1997-12-18 [2019-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04). 
  14. peri.com projects, waldschloesschenbruecke. [2015-10-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