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棠樾牌坊群位於中國安徽省黃山市歙縣鄭村鎮棠樾村,1996年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棠樾牌坊群為徽州地區代表性的牌坊建築,規模宏偉、雕刻華麗,由建於明代和清代不同時期的7座牌坊組成,包括慈孝里坊(旌表鮑佘岩、鮑壽遜父子)、鮑燦孝行坊、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鮑漱芳父子義行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繼吳氏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1]

瓊瑤劇煙鎖重樓曾在該地取景拍攝,其原作小說也是以該地做為靈感創作出來。

目錄

牌坊簡介

整座牌坊典雅厚重

慈孝里坊旌表宋未處士鮑宗岩、鮑壽孫父子,建於1501年,1777年重修。坊闊8.57米,進深2.53米,高9.60米。明間額枋較低,平板枋以上為枋木結構的一排斗拱支撐挑檐。明間二柱不通頭。墊拱板樸質無華,加固了挑檐的基礎,厚重相宜。鮑象賢尚書坊雄表兵部左侍郎鮑象賢,建於明天啟年間。四座清坊為鮑文齡妻節孝坊、鮑漱芳父子樂善好施坊。四座坊均為沖天柱式,結構類似,大小枋額都不加紋飾,惟挑檐下的拱板,鏤刻有花紋圖案。月樑上的絛環與雀替也相應雕刻有精緻的紋樣。粗大的樑柱平琢渾磨,不事雕飾。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風光秀美

古牌坊周圍伴以古祠堂、古民居、古亭居、古亭閣、在廣闊的田園風光、秀麗的山光水色映照下,使棠樾牌坊群成為天然的影視基地。《紅樓夢》,《煙鎖重樓》等三十多部影視名劇在此拍攝。

在歙縣西鄉,距歙縣城12華里有村曰「棠樾」,棠樾村明清時外出行商的人頗多,有的成為世襲的官商門第,「上交天子」,「藏鏹百萬」。他們出巨資在棠樾故里,修造了一系列以鞏固宗法制度為目的的建築物,牌坊群是其中一項重要內容。

在棠樾村東端甬道上,井然有序志地屹立着七座牌坊,拔地而起,古樸典雅,蔚為壯觀,自然地構成牌坊群,使參觀者嘆為觀止。追溯一下歙縣的歷史,正如《安徽通志》記載的,歙縣「地狹人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往往仰給四方」,這是歷史上形成徽商的原因。明清時期,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代。他們在揮霍享樂之餘,「修祠堂,建園第,重樓宏麗」,並在一定程度上資助親友,養老恤貧,以及從事修橋補路等公益事業。棠樾牌坊群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形成的[2]

傳承忠孝節義倫理道德

牌坊,是歷史授予黃山的勛音。歷史上,黃山(徽州)英才輩出,代不乏人,誕生過李廷、朱熹畢升胡開文、王茂蔭、戴震胡適陶行知、黃賓虹等一大批傑出人物。僅歙縣一地,明清兩代就有542個進士,1531個舉人,「父子尚書」、「同胞翰林」流譽鄉里,「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為美淡;尤其是在這程朱理學的故鄉,婦女受封建的「節烈」觀念殘害至深,出現過一大批以《儒林外傳》中王三姑娘為代表的節婦烈女。至今仍有100多座完好地保存着。棠樾牌坊群就是其中的代表。

明清建築藝術代表作

棠樾牌坊群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建築風格渾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歙縣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採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到了明清兩代,牌坊建築藝術也日臻完善。建築專家們認為: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

視頻

棠樾牌坊群 相關視頻

視界行走中國:棠樾牌坊群

航拍中國安徽歙縣棠樾鮑家牌坊群,舉世僅有,各朝都御賜牌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