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下街道
棠下街道位於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的東部,東起車陂路,西至華師大東圍牆,南起中山大道,北至北環高速路。
棠下街建街於1997年,總面積7.42平方公里,人口177864人(2010年)。[1]
中文名: 棠下街道
外文名: Tangxia Stree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
地理位置: 廣東省廣州市的東部
面 積: 7.42 km²
電話區號: (+86)02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77864人(2010年)
著名景點: 珠江公園等
火車站: 廣州站、廣州東站等
車牌代碼: 粵A
方 言: 粵語
目錄
簡介
棠下行政街建於1997年12月,由東圃鎮、石牌街、員村街、五山街劃出地段組成,因轄內有棠下村,故名。2002年12月東圃鎮撤鎮設街,將棠東村劃入棠下街管轄。目前,街下轄18個社區居委會和2個撤村改制公司:棠德南、棠德北、華景東、華景西、尚景、達善東、達善西、楓葉、郵電、荷光東、荷光西、加拿大、祥龍、豐樂、東南、天安、廣棠、泰安社區居委會和棠下、棠東經濟發展有限公司。全街面積7.42平方公里,總人口177864人(2010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8萬人。
街內有中山大道、廣園東路、華景路、華景北路、上社路、荷光路、涌邊路、豐樂路、棠東東路、正南路、科韻路、楓葉路、棠德南路、棠德北路、棠德東路、棠德西路等15條主要道路;街、巷23條;主要住宅小區有華景新城、加拿大花園、歷德雅舍、珠江俊園、棠德花苑、天朗明居、春江花園、泰安花園、信華經理人家園等,其中棠德花苑是目前廣州市最大的解困房住宅小區,有近3萬人口入住。
街轄內主要單位和場所有: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廣東省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市電大天河分校等院校;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天河區慢性病防治中心等區級以上醫院;茗苑酒家、福善酒家、聚景酒店等旅店、賓館;中鐵物流石牌配送中心、捷世通物流中心、廣州珠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等工廠企業;廣東省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化工部石油化工研究院、廣州合成材料研究院等3所科研單位;此外,還有位於達善大街27號、49號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視察棠下農業生產合作社舊址。2003年年初,區文化局便和棠下村聯合整修「毛主席視察棠下農業生產合作社舊址」,舊址重新按當年視察時的原貌布展,並改名為「毛主席視察棠下紀念館」。館內按原樣布置20多件實物,重現當年的情形,並增加40多幅珍貴的歷史照片。
2012年,棠下街榮獲廣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積極貢獻單位、廣州市2011年度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先進街(鎮)、2010-2012年天河區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並作為廉潔天河建設示範點,為建設「總部天河、智慧天河、幸福天河」,當好廣州走新型城市化發展道路排頭兵提供堅強保障。
2019年12月20日,棠下街已開通廣州地鐵21號線,極大程度的方便了居民的出行生活。
社會管理
棠下街管轄的範圍是:西起廣深鐵路員村支線(華師大圍牆以東)、向南至中山大道南側渠邊石(界線以西屬棠下街,以南屬天園街)、東起棠下村與棠東村的居民自然分界線折向北到棠德花苑小區南面界線,轉北接東面界線連廣深鐵路,北面從棠德花苑小區的東面界線與廣深鐵路交點起,沿老化研究所東圍牆、棠下村與棠東村農田分界線到丫髻嶺(界線以西屬棠下街,以東屬東圃鎮),沿丫髻嶺山脊線往西華南農業大學用地分界線,接棠下村工業園區,到中科院地球化學所圍牆,向南連廣深鐵路公司石牌工區圍牆,連廣深鐵路員村支線(界線以南屬棠下街,以北屬五山街)。
加強城市管理,營造宜商宜居的城市環境。
加強和完善半封閉小區式管理,大力推廣「城中村」出租屋託管式模式,充分發揮其綜合管理效能。
堅持「打防並舉、以打促防」的工作思路,抓好重點社區及重點路段突出問題的整治。
加強技防設施建設,擴大監控覆蓋面。街道按照市區的部署和要求,繼續堅持創衛工作責任制,逐項落實各項任務和整改措施,做好創衛技術評估階段的各項工作,在轄區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街道服務
街常住人口177864人(2010年),隨着廣州市城市中心的東移,正由城鄉結合部向城市中心邁進,成為投資開發的一片熱土。關愛民生,把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高度關注民生問題,把該問題擺在街道工作的首要位置。
加強社區建設,充分發揮社區居委會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認真解決群眾的信訪投訴,把社會糾紛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
加強巡查,及時解決民工的欠薪問題。繼續堅持與困難群眾的結對幫扶、一幫一等制度,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積極推進村改制公司經濟發展。
街道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牢牢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充分發揮政府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中的作用。大力幫助改制公司調整經濟發展思路,促進發展的集約化、規範化和合法化。積極協調區有關部門,解決村公司的歷史用地、土地徵用問題等,加快現有物業的確權與升級改造步伐。
街道轄區內各社區打造「愛心幫扶」品牌。針對社區孤、老、殘、弱者困難弱勢群體家庭在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提供定時陪護、免費家務、節日慰問、健康諮詢等服務項目,把社會的溫暖送到社區困難群眾的家裡、送進社區困難群眾的心中。特別是低保家庭在就業及子女在求學方面的困難,提供義務家教、公益助學、合法權益維護等志願服務項目。教育、倡導和幫助他們依靠勞動脫貧,實現一人和多人就業,走出低保。
棠下街文化站
棠下街文化站成立於1998年12月21日,2001年街辦事處投資180多萬元修建了建築面積為1555平方米的文化站大樓。現有工作人員3名,全天面向社區群眾開放。組建有10多個業餘文藝團隊。聘請業餘文藝輔導員12人。2002年12月投入50多萬元,與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共同建立了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棠下分館。2003年5月,在棠德花苑小區建立了4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以及文化走廊、文化宣傳櫥窗。2003年和2007年,文化站均評為省特級文化站。
文化站成立以來,配合區、街各個時期中心工作,共舉辦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51次,舉辦單項性文化活動185次,舉辦民間藝術活動20次,編辦文化走廊72期,文藝宣傳櫥窗78期,組織創作文藝作品217件,獲區以上文藝作品獎勵165件,其中金獎8個,銀獎13個,銅獎23個,一等獎5個,二等獎14個,三等獎13個,優秀獎40個,最佳創意獎1個,最佳節目獎1個,佳作獎2個,創作獎5個,參與獎3個。舉辦的特色大型文化活動有:2001年社區文化大賽、2002年省立中山圖書館棠下分館開館、2004年舉辦相聚棠下首屆金雁文化藝術節、2005年舉辦相聚棠下——「知識創造美好人生」讀書節。2006年舉辦了相聚棠下第二屆金雁文化藝術節。2007年舉辦棠下街紀念建團86周年文藝匯演,「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廣場公益演出,2007年天河區「美在金秋」老年風采文藝匯演暨「星光杯」老年人徵文比賽頒獎大會,承辦了2007「絢麗天河」文化藝術節——天河區群眾廣場舞展演(決賽),舉辦了「十年棠下和諧歌」——棠下街慶祝建街十周年文藝演出。2008年舉辦「相聚棠下」第三屆金雁文化藝術節,活動包括紀念毛主席視察棠下50周年紅色經典歌曲大家唱,毛澤東詩詞書法大賽,「和諧棠下」美術、攝影、手工作品比賽,「迎奧運」少兒舞蹈大賽,「相聚棠下」第三屆金雁文化藝術節閉幕式頒獎文藝演出。2009舉辦棠下街慶祝三八國際婦女節暨「魅力女人才藝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