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文化·儺戲(斑馬祥子)
作品欣賞
梅山文化·儺戲
梅山文化在湘中大地上,源遠流長。可歲月變遷,無數的文化遺產都已經隨時代的洪流滾滾東去。所幸,作為梅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儺戲,一直傳承到了今天。在我的故鄉,人們還是會不定期地發願朝賀神靈,禳災祈福。
梅山儺戲屬於梅山巫教的派別,自古有云:巫道同源,其中又有何故事呢?相傳,巫教開教祖師張五郎十二歲離家前往崑崙勝境向太上老君學習道法,得到過太上老君的真傳。後因與老君的女兒動了真情,遭到老君的追殺。老君的女兒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於是讓張五郎倒立着行走。翻壇倒立張君五郎的佳話就這樣誕生了。如今舉行儺戲時,張五郎的像被供奉在八仙桌下,至於其形象,有云:左手端碗清涼水,右手拿起一炷香,口中咬把飛毛劍。據說,張五郎掌管着五路猖兵,每次唱太公的時候,要到八仙桌下擺放五杯水酒,滴入雄雞之血,這就稱之為雄雞血酒。喝了可以壯膽,養身。正是因為有了五郎學道,所以梅山巫教也奉太上老君為教主,其教壇也稱為「老君壇」。
在距我故鄉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古村落叫楊源村,那裡的人們世世代代以修譜,唱太公行香火謀生。我的乾爹正是楊源村人氏,他家的香火壇已經有幾百年了。我家一直是他壇上的香主,我太爺爺在世時請他祖父唱,我們現在請他唱,一來二去,就成了世交,我也就拜寄在他那裡,以求平安。在我的故鄉,有許多的地方,許多的家族世代相傳梅山教法,卻各有千秋,這就是一方一教,各師各教。楊源張氏儺壇,遠近聞名,風格獨特,自成一派,教演千秋。楊源的開壇祖師為張君德壽,每次來我家行香火時,乾爹總會帶來德壽太公的塑像,享用一天的香火。
以前每個地方或家族都有一筆公款,每年定期禮請道師唱太公,祈求院落清吉平安,人丁興旺。現在不一樣了,改革開放以後,都是私人唱了。我們家是遠近一大望族,人財兩旺,太爺爺在世時,每年都會在年關將至之時,舉行儺戲。如今,我們唱太公同樣較為頻繁。順着我升學這件喜事,我家今年又舉行了儺戲。唱詞中有這樣的話:朝賀一年三年旺,朝賀三年旺九年。但願,太公有靈,神佑無疆。現在不用向過去一樣,要特意去道師家裡帶着禮物去禮請,科技進步,思想解放,少了許多條條框框,大家都刪繁就簡了。母親加了乾爹的微信之後,約好了日子,乾爹就把要準備的紙紮發了過來,要母親提前製備好,紙紮是一些香紙蠟燭,三牲之類。
七月初一這一天,我們早早就起床了,擺好貢品,準備炮仗,等着乾爹他們的到來。另外還請了兩個人幫忙,一個是打鑼的,由我爺爺擔任。還有一個叫齋司,負責放炮,燒紙,倒香茶之類的活。「啊嗚—啊嗚—啊啊嗚~」牛角聲聲,響徹雲霄,鞭炮齊鳴,通到玉皇殿。就這樣,一天的儺戲開始了。寒暄了幾句,乾爹說了一些祝福語,就進門了。接下來第一件事就是接太公,我們這裡現在的太公塑像是從別處偷來的,據說偷來的太公靈一些。之前有一個神像,是永樂時期雕刻的,鑲滿了金銀,不幸在一場文化浩劫中遭到了破壞,後面政策放寬以後,才偷來這個塑像。我們供奉的是地主羅君斗雷,地主即是我們這一方土地的主人,不同於土地公公。羅太公是四川峨眉山人,打着赤腳,結着手印,在我們這個地方放牛,據說羅太公放牛不用親自去的,牛羊出入都在他的意願之中,不論放多遠,都可以收回來。古梅山山高水險,交通閉塞,靠狩獵為生,羅太公自然得到了先民的崇拜。後來,羅君斗雷得道升天以後,在我們這個地方通靈顯應,造福一方,於是得到了我們世世代代的歌頌朝賀。我們這個地方的羅太公雕像高大魁梧,比其他地方的神靈像大得多。另外一尊規模較小的塑像是家主蘇君法盟的,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家主太公,是一些精壯的男子為了習武,保護一方院落,放棄結婚生子,同時學習道法,羽化成仙后被封為家主神祇。
到了太公雕像存放的那家人門口不遠處,鑼鼓開始響起來了,告訴太公來接他了。到了神龕面前,乾爹念念有詞,做了個手結,拋了一個聖杯。這叫請太公下馬,在梅山地區,每個地方的太公都有自己的兵馬的。然後,父親扛着羅太公的雕像,我捧着家主太公的雕像,爺爺也去了,在故鄉,講究子孫接太公,這也是一大幸事。一路上,鑼鼓喧天,熱熱鬧鬧,眾人聽到聲音,都會出來看是誰家唱太公,從不會厭煩。太公到我家來開始享受一天的香火,進門時,也要放炮。這次,我們家放了許多雷王大禮花,想要驚動太公,讓他好顯靈。
第一堂法事是請神。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乾爹跪在地上,我也跟着他低頭作揖,請來各路神仙,滿堂神佛,三皇五帝,歷代師祖。然後開始唱,他們有本經,在出來正式行香火之前都要背熟。但同時唱詞也比較靈活,根據主家的具體情況會唱一些不同的祝福語。唱歷朝歷代的故人故事,唱自然規律日月星辰,唱太公祖宗的功業……當然,也有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法事,比如幫太公招兵買馬,壯大太公的軍隊。我印象最深刻的法事要屬踏九州八卦,那是一天法事的高潮,道師拿着掛有三個銅錢的師刀,抱着太公,按一定的規定在地上踩着八卦陣,偶爾吹起牛角,好不威武。這時整個堂屋都很熱鬧,許多親朋好友都會前來觀看。之後,道師會鋪一床涼蓆到地上,抱着一隻雄雞,在上面模擬張五郎翻筋斗。翻過以後,扯一些雞毛,對着五方吹,並叩首。這過程中,配着鑼鼓,鞭炮,增添了更加濃厚的氣氛。緊接着,放一些雞血來到八仙桌下祭祀張君五郎的五猖,同時灑一些到方箱上面。當然,有三個留給觀音大士的方箱是不能碰雞血的。
一天的法事快要圓滿了。在以前,是要唱到晚上的,還要舞土地,因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沒有生孩子,關係一直不和睦,道師們通過舞土地來扮演他們和諧相處的形象,其實也是為了家中神靈相安,萬事順意。現在這些儀式都取消了,那接下來的就是交願。把三牲果品擺在太公案前,全家人都來叩頭,道師通報各路神仙法事圓滿了,要保佑主家紅紅火火。這是大事,還是由干爺爺來親自主持,八十五歲高齡的干爺爺精神抖擻,喝了點小酒,一口氣請了半小時的神,大部分是歷代前人祖師,干爺爺雖然到了耄耋之年,神思還是那麼敏捷,口氣還是那麼鏗鏘,確實令人佩服。請完神,就是打保卦了,家人親友一個個都要打保卦的。太公有靈,這次打卦很順利,說明太公對這一天的朝賀很歡喜。
焚化諸財之後,送太公的雕像回固定存放的地方了。太公的雕像本來放在我們老堂屋後面一棟的神龕上的,後來因為有人不講衛生,玷污了神靈。羅太公託夢,指定要到誰家去,就依了太公的。一路上,炮聲不斷,鑼鼓不停,太公披着萬年紅紅袍,歡天喜地帶着他的兵馬回壇去,護佑香主家庭千秋萬代永昌隆!送完太公回家後,父親準備了紅包,放在裝了米的茶盤裡,由爺爺來向乾爹父子一天的法事表示感謝,乾爹接過紅包,說了許多祝福的話,也準備帶着他的前人師祖,千兵萬馬回家了。乾爹清好他們帶來的功德畫像,裝好一些米,邊吹牛角邊行路。我們就跟到後面送,乾爹吹了三段,我們放了三掛炮,沒吹一段。他就會反過頭來贊一些吉言。直到第三段牛角吹完,他說到香主原路返回,我們才回家。
太公的雕像已經送到指定的家裡,但太公的魂魄是坐在我們神龕的中央的,乾爹準備返程時也特意在神龕前囑咐太公,坐在神龕上,好事千里相迎,壞事遠送他方。一天的儺戲,就這樣圓圓滿滿了。
故鄉的儺戲,是我靈魂的根,是故鄉和神靈的通道,是理想和耕耘的走廊。追逐生活的腳步也許會走遍天涯海角,走到地老天荒。無論身處何方,故鄉的儺戲,都如繞指雲煙,輕鎖鄉愁。乾爹那富有磁性的唱腔,繞樑三匝,永保康泰。梅山文化流芳遠,千古儺戲千古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