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教
梅山教
|
|
|
梅山教是指现存于古梅山峒区域(主指湖南省安化县,新化县 [1] )民间并辐射于周边地域乃至跨省、跨境外的一种自然神, 祖先,英雄神相交融的多神信仰,是深受道教正一派影响的介于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之间的准宗教。
目录
起源及演变
最初的梅山教,指的是宋时开梅山(公元980年)前,定居在古梅山峒区域的原住民(主要是苗族和瑶族)的本土宗教。 大规模的演变,据推测,发生在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川滇”的移民运动里,移民们把自身原来的道教信仰(南方的正一派)带了进来。最初的梅山教,在吸收了部分道教仪轨,神仙以及部分佛教,儒教神灵后,逐渐形成了现存于今的“新梅山教”。
信徒类型
梅山教以师公的信仰为主体,也包含了众多行业的信仰。
这些行业(包括“师公”)的信仰具有共同的特点:尊奉张五郎为祖师;有相同的传承方式;都有自己本行业的本经,其中就包括咒诀,符讳等。
一、师公
师公是指至今仍活跃在古梅山峒区域的民间信仰从业(行法事等)者(女性从业者被称为“仙娘”)。他们一般自称自己的信仰为“巫教”,同时,师公的信仰也被称为“师公教”、“元皇教”、“混元教”。师公被民众称为“老师”、“老士”、“法师”、“法阴”、“师公子”、“梅山”等。
师公在文字方面一般不讲究,比较潦草。肢体动作要求也不严格。在其内部有独特的传承方式、服饰、法器、法事、神灵崇拜等,都记载于内部传承的手抄本经里。
专行师公法事的人较少,大多都兼行佛道法事。
二、猎户、放牛郎、看鸭人、渔夫、泥瓦匠、草药郎中、金属加工工匠、水师、武师等除了师公外的其他行业里的梅山教教徒。这一类信徒除开祖师张五郎之外,还信奉“三峒梅山”等。
水师:炼过法水(捉蛇的蛇水,看鸭的炼猖水等)的人。
武师:练习梅山武功的人。梅山武功形成于元末,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期间师徒或父子一脉相承。新化县东方武术馆馆长晏西征是第一十九代梅山武功继承者。梅山武术的功法与巫咒法术关系密切。
(民间手抄本《梅山教本经》记载,梅山武术“始祖:张五郎1329——?;二代:杨彦周1349——1421;……十八代:游本恒1915——1997,字克令;十九代:晏西征1945——。” [2-3] )
信奉神灵
一、民族和氏族的祖先和英雄:张五郎,三峒梅山,三峒仙娘,东山老人,南山小妹等。
“三峒梅山”:民谚云:上峒梅山,赶山打猎;中峒梅山,掮棚放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一作“上峒梅山,赶山打猎;中峒梅山,放牛赶鸭;下峒梅山,点兵发猖。”)。这里的“梅山”是神的代名词。传说里,“上峒梅山”胡(可志)大王,上山打猎铳无虚发,“中峒梅山”李(日兴)大王,立梢成圈鸭成队列,“下峒梅山”赵(斗昔)打鱼捞虾网成堆。
“三峒仙娘”:古梅山峒区域桃源仙洞系列中的三宵娘娘。
“东山老人和南山小妹”:又称傩公傩母。在苗族、瑶族等的洪水神话中,他们是民族的祖先。在大洪水之后,地球上只剩下兄妹二人,后来在神的授意下成婚,继续繁衍人类。
二、入教学法,得道成仙称为家族或本境保护神的家主、地主,也包括各行业的祖师与历代学法的师公。
三、儒释道三教里的部分神祇。[1]
参考文献
- ↑ 梅山教·刘胄丨他来自古老神秘的梅山国,要告诉你驱鬼问神的秘密,古物猎人 2019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