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樑上國(1750~1818)字斯儀,一字九山,清福建長樂人。

目錄

生平簡介

少為大興朱珪所賞識,入讀書社。乾隆四十年,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習「國書」。散館,改除大學士;於敏中惜其才,奏請留館學習。尋以憂歸。五十五年,再散館,授編修。嘉慶二年,轉御史。六年,巡視濟寧漕務。七年,遷給事中,復除內閣侍讀學士。九年,遷太常寺少卿,復遷奉天府丞。十二年,內遷詹事府少詹事,稽察覺羅官學。十四年,以前失察通倉盜米,罣吏議。十五年,復補內閣侍讀學士。十八年,擢太僕寺少卿。是秋,奉命督學廣西。十九年,晉太常寺卿。二十年,卒於官;年六十八。

上國關切福建及鄰近地區的事務。他上疏建議清廷加強對台灣的管理,把噶瑪蘭地區收入版圖,加強管理與開發,並建議鼓勵當地民眾開墾荒地,歸民所有,未墾之地則實行屯田。嘉慶十六年總督汪志伊、巡撫張師誠議定在台灣噶瑪蘭丈量田地,置官管轄。嘉慶十八年樑上國督學廣西,革除時弊。因積勞成疾,病逝於慶遠試院,時年68歲。

生平質直好學,不蹈脂韋,好面規人過。治經,不苟同於人。古文「尚書」自閻若璩疏證出,同時毛奇齡「冤詞」、朱鶴齡「埤傳」仍以孔安國傳為真本;自後學者尊信閻氏無異詞。上國著「古文尚書條辨」八卷,力攻閻氏;惟語多嫉激,世鮮好之。大興翁方綱序其書謂:『古文諸篇皆聖賢之言,有裨於人國家、有資於學者,不宜輕議。閻氏多嫉激語,故梁子亦嫉激以敵之。此非梁子之過,閻氏之過也』。然上國之學不盡同於奇齡,有駁「毛氏大學證文」一卷。[1]

「碑傳」

誥授通議大夫太常寺卿廣西提督學政梁公上國墓系銘陳壽祺 太常梁公既卒之明年(丙子)九月,將窆於福州西郭外祭酒嶺之陽;其孤來請銘,且曰:『將托是以獻史館』。壽祺乃謹係其世次、諱官,敘而銘之。 敘曰:公席十餘世逢掖之澤,鬱久而光,篤生賢俊。少為學使者紀文達公所賞,顏其堂曰「書香世業」。迨入翰林,習「國書」。散館,當改除金壇;於相國惜其才,請仍留庶吉士。故公於「國書」最明,鄉後輩經公講畫,皆掇高等。既丁內艱,尋以父疾,乞養居里十二年而後還朝。當是時,公有晜弟五人,侍奉非不足;而公獨不忍貪祿以違其親,可謂孝矣。公質直好學,不蹈脂韋,不設戟級。與人交必信,面規人過而人不怨。自陟台垣、歷宮詹,所建白多詳至。方楚、蜀用兵累年,詔台臣極陳得失。公上疏言平賊六事,曰正罪名以申國法、尚謀議以籌勝算、設統帥以一兵權、添士卒以壯軍威、杜冒濫以收實用、妥招撫以淨賊根。上覽疏動容,趣令更立法紀,悉如公所畫;軍政由是始肅。卒所以翦除芽蘗、保大定功,自公發其謀也。閩南奸民結、通兵役,號曰「天地會」,蔓延他郡,肆抄掠;有司匿不聞。公從鄉人訪得其實,疏請飭大吏密察掩捕;獲其渠,餘解散,一方賴以安。巡視南城,以為所轄六門郭外遼闊、多岐徑,姦慝易溷;因請分村落、定坊戶以便稽察,汰冗役、設鄉約以資講諭,參用保甲法而通變之。格吏議,不果行。後十餘年,逆賊林清構煽,營窟適在近郊;乃服公之先見,比於曲突徙薪焉。巡視漕務,厘積痼、革陋規、柙僕隸;復浚引河、施遏壩,運道以利。勘泉於盛暑中,奔馳數百里,雖疾不輟。上聞,嘉悅之。稽察旗學,條上四事,曰專教習則偷曠除、立多師則迪導廣、增學額則勞來週、修黌舍則規橅整。其他落落大者,若請續修「大清會典」、收撫台灣山後噶嗎蘭,皆見施舉,裨國家大計。公之事君忠而能謀如此。所交鄉■〈尚阝〉諸君子及輦下賢士大夫,每從之博諮當世急務與桑梓利病,汲汲以濟時為心;故不為矯激沽直之行,而讜論未嘗不見納於明聖也。公分校鄉、會試,得士多知名;今東河總督九江李公鴻賓,其顯也。服官四十年,廉約如韋布,顏所居曰「四知」。為學政,黜浮詭、勤考校、剔弊習。試期,輒終日冠服坐堂皇;夜分少假寢,或兀坐待旦,無倦容。有誚公自苦者,而公卒忘身盡瘁以歿。嗚呼,哀哉!壽祺於公為後進,又與公諸從子交,習見公生平無嗜好、持躬接物一出於 禮,蓋優為鄉人士式;公逝,而典型不可複睹矣。嗚呼,哀哉!公所著有「駁閻氏古文尚書疏證」五卷、「駁毛氏大學證文」一卷、「進禦詩賦」一卷、「山左遊記」一卷、「遼潘遊記」一卷、「粵西遊記」一卷、「詩文集」十餘卷;又「國朝閩海人文」五卷、「數目通典」十餘卷,未完書。 系曰:公姓梁氏,諱上國,字斯儀;一字九山。其先,福州長樂人;國初,徙居省治。十五世,皆為郡、縣諸生。曾祖澄漪、祖邦柱、考劍華,並贈通議大夫、詹事府少詹事;妣林氏,贈淑人。公於次四。未弱冠,補縣諸生。乾隆三十三年,與仲兄同舉於鄉。四十年,成進士,選庶吉士;散館,仍留學習。四十四年冬,丁母憂,歸。服闋,以父疾乞養;尋丁外艱。五十五年,再散館,授編修,分纂「國史」。五十七年八月,分校鄉試,得士林芬等十三人。嘉慶二年,擢山東道監察御史。六年,分校會試,得士冉永淦等十七人。是秋,充「會典」提調,巡視濟寧漕務。七年秋,遷工科給事中。冬,除內閣侍讀學士。九年夏,除太常寺少卿。秋,拜奉天府丞兼提督學政。十二年,內遷詹事府少詹事,稽察覺羅官學。十四年,奉命祭告北嶽、河瀆及歷代陵寢。是冬,以前失察通倉盜米,罣吏議。十五年冬,補授內閣侍讀學士。十八年夏,擢太僕寺少卿。秋八月,提督廣西學政,晉太僕寺卿。十九年,晉太常寺卿。明年夏五月二十八日,以勞卒於嘉遠試院;春秋六十有八。娶許淑人,山西聞喜縣知縣崇楷女。子三:雲銑,乙卯舉人;雲鑲,附貢生;雲鏞,太學生。女子子三,婚姻皆名門。孫三:堯辰、口辰、拱辰。 銘曰:性之溫,德有隅;誌之潔,行有樞。學之篤,刊皮膚;言之忠,安盤盂。好正直,天所孚;發文章,帝所愉。古醇聽,執其符;身可滅,道不渝。名山迢迢,諡自前儒;此吾九山先生之系廬。 --見「碑傳集」卷五十七「科道」(下之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