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桫椤针毛蕨


桫椤针毛蕨

桫椤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polypodioides,树形针毛蕨,国内分布在产台湾高雄、台中等地,国外分布于泰国菲律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诸岛屿。

目录

形态特征

本种形体极近上一种树形针毛蕨Macrothelypteris aurita(Bedd.)Ching,但形体大而粗壮如桫锣,根状茎短而横卧,粗约20厘米,叶柄长1.5厘米,遍生鳞片,鳞片线形,具毛;叶轴上的鳞片稀疏,或有时近光滑,羽轴上的鳞片边缘具较密的缘毛;囊群盖宿存。

生长环境

主要生长于海拔约700米林缘。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台湾(高雄、台中)。

国外分布

分布于泰国、菲律宾、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以及太平洋诸岛屿。

针毛蕨属形态特征

中等大的陆生植物,有时近树状,高可达4米。根状茎粗短,直立、斜升或横卧,被棕色的披针形长鳞片,鳞片质厚,边缘具针状疏睫毛。叶簇生;叶柄禾秆色或红棕色,光滑,或被与根茎相同的鳞片,脱落后常留下半月形的糙痕;叶片大,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裂;羽片和各回小羽片斜展或近平展,沿羽轴或小羽轴两侧以狭翅相连;叶脉羽状,分离,侧脉单一,有时二叉;叶草质或近纸质,干后黄绿色,羽轴和小羽轴上面圆而隆起,两面和脉间多少被毛,罕无毛,毛细长,灰白色,针状,单细胞或由几个细胞组成,沿叶轴除被有上述毛外,往往还有棕色、多细胞的针状粗毛和少数披针形或钻形的厚鳞片,鳞片脱落后留下突痕。孢子囊群小,生于侧脉的近顶部,无盖或具有小而往往早落的盖;孢子囊的近顶部有时有具短柄的头状毛。孢子两面型,椭圆状肾形;周壁透明,具褶皱,周壁一般具柱状分子,表面有小刺状或小穴状纹饰,或由柱状分子在周壁表面形成网状或小疣块状;外壁表面具细网状纹饰。染色体x=31。[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