桤木
桤木(拉丁学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别名:水冬瓜树、水青风、桤蒿, 为桦木科,桤木属植物。是中国特有种和福建重要的乡土树种之一。桤木叶片、嫩芽药用,可治腹泻及止血。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1]
- 中文名:桤木
- 学 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山毛榉目 Fagales
- 科:桦木科 Betulaceae
- 族:桦木族 Betuleae
- 属:桤木属 Alnus
- 组:单序组 Sect. Cremastogyne
- 种:桤木
- 分布区域:中国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省及前苏联,欧洲等地
目录
形态特征
乔木,高可达30-40米;树皮灰色,平滑;枝条灰色或灰褐色,无毛;小枝褐色,无毛或幼时被淡褐色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鳞。叶倒卵形、倒卵状矩圆形、倒披针形或矩圆 形,长4-14厘米,宽2.5-8厘米,顶端骤尖或锐尖,基部楔形或微圆,边缘具几不明显而 稀疏的钝齿,上面疏生腺点,幼时疏被长柔毛,下面密生腺点,几无毛,很少于幼时密被淡 黄色短柔毛,脉腋间有时具簇生的髯毛,侧脉8-10对;叶柄长1-2厘米,无毛,很少于幼 时具淡黄色短柔毛。
雄花序单生,长3-4厘米。果序单生于叶腋,矩圆形,长1-3.5厘 米,直径5-20毫米;序梗细瘦,柔软,下垂,长4-8厘米,无毛,很少于幼时被短柔毛;果 苞木质,长4-5毫米,顶端具5枚浅裂片。小坚果卵形,长约3毫米,膜质翅宽仅为果的 1/2。
主要价值
生态价值
桤木根系发达,具有根瘤或菌根,能固沙保土,增加土壤肥力,是理想的生态防护林和混交林树种,桤木喜水湿,多生于河滩,溪沟两边及低湿地,是河岸护堤和水湿地区重要造林树种,适应性强,耐瘠薄,生长迅速,是理想的荒山绿化树种。[2]
经济价值
木材较松,宜做薪炭及燃料,亦可作镜框或箱子等用具。
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供桥梁、家具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桤木木材淡红褐色,心材边材区别不显著,硬度适中,纹理通直,结构细致而松,耐水湿,可作为胶合板、造纸、乐器、家具等用材。树皮、果实富含单宁,可作染料和提制栲胶。木炭可制黑色火药。叶可作绿肥。其叶产量高,含氮丰富,可作为绿色饲料。同时也是良好的蜜源树种。
药用价值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用于鼻衄,肠炎,痢疾。
性味:苦、涩,凉。
用法用量:3~5钱。
生长习性
喜光,喜温暖气候,适生于年平均气温15~18℃,降水量900~1400mm的丘陵及平原、山区。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水湿,多生于河滩低湿地。
分布地区
产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四川、青海通常为栽培植物,亦有野生。分布于苏联、中东、近东至欧洲。
栽培技术
栽培方法
播种育苗
种子采收后,曝晒脱粒,装入袋中,置通风干燥处干藏或密封贮藏。种子纯度为75%~90%,千粒重0.7~1g,发芽率为30%~45%。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但以春播为好,春播宜在2月中旬~3月中旬进行。条播或撒播,撒播播种量3~3.5kg/667平方米,条播播种量2~2.5kg/667平方米。覆土厚度2mm,以不见种子为度。用长稻草覆盖,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揭除盖草后,随即撒盖约2cm长的短节草,以保持湿润阴凉的环境。间苗、移苗宜在长出6~8片真叶时进行,间出的苗,可及时移植。移植株行距10cm×20cm。产苗量3万~4万株/667平方米。
育苗
选择土壤肥沃、湿润、疏松的沙壤土、壤土作圃地。施足基肥后整地筑床,要精耕细作,打碎泥块,平整床面。播种季节在3月上旬到中旬。条播育苗,条距20厘米,播种沟内要铺上一层细土。每亩用种子4斤。桤木种子细小,播后要薄土覆盖,可用焦泥灰盖种,以仍能见到部分种子为宜,然后盖草。
播种后13天左右幼苗出土。待幼苗大部分出土后,揭除盖草。幼苗出土后40天内应特别注意保持苗床湿润。6-8月上旬可每月施化肥1-2次,每亩每次施硫酸铵2-5公斤。桤木苗太密时。可以进行间苗移栽。移栽最好在6月份进行,此时苗高约8-12厘米。在雨后阴天或阴雨天,略带宿土,不仅可以全部成活,幼苗生长也好。
造林技术
造林从12月下旬苗木落叶后至次年2月中旬放叶前均可进行。桤木适宜在道路两旁、河流两岸和四旁造林。山地宜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的山谷、山坡下部或中部。
造林密度:110-250株/亩。河渠、沟边、池塘水库沿岸,株行距1×2米;坡地用材林1.7×1.7米。1年生一级苗高度>100cm,地径>1.5cm。
整地方式:块状整地不小于60×1500px,深度不小于500px。栽植穴底径不小于750px,深不小于750px。整地要求表土翻向下面,挖穴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
病虫害防治
煤污病
为害桤木叶片和枝条,阻碍叶面光合作用,严重影响桤木生长。
防治方法:加强抚育,适时间伐,以利通风透光;防治桤木上的蚜虫、介壳虫、木虱;喷洒12~20倍松脂合剂或0.5~1度的石硫合剂,可达到治虫防病的目的。
斑点病
是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随着气温的上升,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最后叶片焦枯脱落。该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范围为25℃至30℃,孢子萌发适温18℃至27℃,在温度合适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孢子几小时即可萌发。本地区现已进入雨季,有植株栽植密,通风透光差,株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高湿、温度适宜的环境,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复侵染,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使病害大发生。
防治方法: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多菌灵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喷雾。
叶子黄化
缺铁的典型表现是嫩叶先黄化。
防治方法:
(1)“吃药片”。采取在树干上直接嵌入含有螯合铁的“绿亨铁王”药片。通过树木的营养吸收将铁均匀输送到树叶中去,从而补充有效铁元素。操作时只需在树干基部钻若干小孔,将药片按一量嵌入,再封上小孔即可。这种方法适用于轻度或中等黄化程度。
(2)“打吊瓶”。即将专用吊瓶营养液挂在树身1.3米左右,类似于给病人打吊瓶。
(3)“喷药水”。除了在根系部、枝杆部想办法外,还可以对树叶片进行喷施,由叶片吸收铁。
(4)“打注射”。就是给树干注射的技术来防治树黄化病。即用充电式电钻在树干上钻注射孔,深约1.2-1.5厘米至木质部,再用手动式树干注射器注射硫酸亚铁+纯净水+杀菌剂稀释液。
虫害治理
桤木金花虫
在四川一年发生三代,以成虫越冬,虫期极不整齐。食性专一,成虫、幼虫均只以桤木叶片为食,将叶片吃成网孔状或成缺刻。大发生时,每株树上常聚集成千上万头幼虫,将全株叶片吃光,幼树被害多形成枯梢,老树被害也严重影响生长。1958年四川灌县曾大发生,受害株达95%,但此后不常见。
防治方法:(1)二龄前的幼虫,可喷洒敌百虫800~1000倍液。
(2)成片高大的林内,可施放杀虫烟剂,每亩用药0.5~1公斤。
(3)大发生时,老树幼虫下树,在石隙、杂草、灌木上化蛹,初羽化的成虫体弱,不能飞翔,抗药力差,可在化蛹场所用50%马拉松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500~700倍液喷杀。
(4)保护盗蝇、瓢虫、寄生蝇、小蜂等天敌。
蝼蛄
是苗圃中主要地下害虫。若虫和成虫咬食幼苗根部和种子,在苗床上钻成许多隧道,使幼苗根部与土壤分离,干枯而死。防治方法见柠檬桉。
铜绿金龟子
是幼苗、幼林、成林的重要害虫。成虫为害桤木叶片,幼虫啃咬苗根、嫩叶。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成虫,或以敌百虫、马拉松500~600倍液喷杀。
(2)振落成虫,加以杀灭。
(3)幼虫密度大的苗圃地,可撒以敌百虫粉,再翻入土中,每亩2~2.5公斤。
黄刺蛾
俗称洋辣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干上的茧内越冬。幼虫食叶为害。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杀群集初孵幼虫或毁茧。
(2)灯光诱杀成虫。
(3)用敌百虫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剂800~1000倍液喷杀幼虫。
大袋蛾
大袋蛾的幼虫蚕食叶片,7—9月危害最严重,可用90%的敌百虫0.1%溶液喷杀。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虫囊。
金龟子
防治时应于傍晚或凌晨进行,防治可用辛硫磷或乐斯本喷雾防治。
红蜘蛛
可用敌敌畏1200~1500倍液喷杀之,也可用40%乐果15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