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桑墟鎮隸屬於江蘇省沭陽縣,地處沭陽縣北部,東與華沖鎮、青伊湖鎮接壤,南與賢官鎮為鄰,西連新沂市阿湖鎮,北與連雲港市東海縣交界。截至2021年3月,桑墟鎮總人口10.17萬人。桑墟鎮是"中國楹聯文化鎮 ","十大木業園區(集群)""綠色創新木業園區"。

民國元年(1912年),設桑墟鄉,屬沭陽縣第四區;1983年,復名桑墟鄉;1999年10月,桑墟鄉改桑墟鎮。 2021年3月,撤銷桑墟鎮、茆圩鄉,設立新的桑墟鎮。截至2021年3月,桑墟鎮轄4個社區、20個行政村。

2022年,桑墟鎮現有工業企業530家,1-7月,實現開票實績企業282家,開票超2000萬元工業企業94家、超億元工業企業2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6家。[1]

目錄

歷史沿革

桑墟鎮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早在北宋時期,農民起義軍宋江帶領義軍轉戰於此。

明洪武年間,曾設桑墟鋪,經此去東北。明清時期,水運到海州城的客船曾將桑墟作為驛站,舟車過往,商賈雲集。民國初年,在今桑墟南首曾建有天啟廟、大虹橋,盛況一時。境內古有桑墟湖,與青伊湖、碩項湖相通,水運便利,文人雅士常於此泛舟,吟詩作對,清末民初逐漸淤塞湮滅。民國29年,劃入東海縣抗日民主政府境內,1949年5月復歸沭陽。上世紀四十年代,老一輩革命家劉少奇、陳毅、張愛萍、李一氓等都曾在這裡戰鬥過,與當地人民結下了濃厚的友情。新中國成立後成立沭陽縣桑墟區,1957年撤區並鄉,1958年9月成立桑墟人民公社,被評為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嘉獎,1983年4月復改稱桑墟鄉,1999年10月撤鄉建鎮。[2]

特色產業

九十年代後期,工業發展才突飛猛進,企業絕大多數為木材加工為主。企業生產的板材暢銷上海、廣東、蘇錫常等各大中城市,部分企業產品還出口日本、韓國、加拿大以及西歐等國家和地區,被授予市縣"木材加工基地"稱號,相繼建成了胡圩、老莊、河西、西湖、舒窯、劉寨、劉廳等8個工業小區,其中胡圩工業小區被評為市"鄉鎮工業示範小區"。桑墟鎮以井利木業、牡丹木業為首的民營企業共有517家,其中規模較大的木材加工企業235家,投資過千萬元的龍頭企業主要有長盛、林宏、三林、嘉華等,這些企業年銷售收入均在千萬元以上,年納稅均在30萬元以上,有力地帶動了本地木材加工業的發展。桑墟鎮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2億多元,入庫稅收680多萬元,吸納農民就業達2萬人。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桑墟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人民繼續圍繞招商引資、發展工業、城鎮建設三大工作重點,不斷加快全鎮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進程,通過全鎮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07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8億元,實現財政收入3206萬元,2004-2007年,連續四年進入全市財政收入"十強鄉鎮"先進行列。2007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4800元,完成進縣經濟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1個。引進鎮工業集中區項目22個,引進投資額6800多萬元。

城鎮建設

道路建設

全鎮先後投資300多萬元修築起水泥路面14萬平方米,村村都通上了水泥路。

住宅建設

本世紀初建房進入高潮,興建樓房以兩層居多,全鎮共興建樓房1100多幢,建築面積達18萬平方米。

生活用水

目前全鎮自來水覆蓋率達95%以上。

通訊

全鎮建起移動、聯通發射塔3座,安裝住宅電話4900多門,移動電話4000多部。

電力

上世紀90年代前,以農業用電為主,90年代後以民營企業和人民生活用電為主。2003年,全鎮用電總量1480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870萬千萬時,生活用電610萬千萬時。

粗體文字教育

1997年以前,該鎮僅有會辦初級中學1所,聯中1所共23個班,在校生1410人,教師53人,鎮村小學15所,124個班,在校生5183人,教師209人。現有公辦初級中學1所,共30個班,在校生1880人,教師89人;民辦初級中學2所,即沭海中學和西湖外國語學校,共34個班,在校生2050人,教師78人。鎮中小1所,27個班,在校生1750 人,教師60人;村小13所 ,93個班 ,在校生6700人 教師128人。鎮公辦初級中學、中小、西湖外國語學校,沭海中學均建起了教學樓。

廣播電視

全鎮13個村居委會開通了調頻廣播,通響率達90%。1998年開通有線電視,目前已有5000多戶開通了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用戶400多戶。

衛生

鎮衛生院建於1958年,有病床15張,職工19人。2003年通過改制,鎮衛生院一分為二,分為醫院與衛生院2家,均建起了三層以上樓房,總建築面積1360平方米,共有職工36人。現有13個村、居委會,均有衛生室。

創業平台

2008年3月16日,縣銀源小額貸款公司在桑墟鎮掛牌成立了,這為該鎮全民創業提供了又一便利的融資渠道。為了引導全民創業,該鎮黨委、政府從多方面優化投資創業環境。一是提供資金支持。針對當地木材加工企業較多、企業貸款較難這一實際情況,早在2001年初,桑墟鎮就借鑑蘇南、浙江等經濟發達地區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在全縣率先成立了鎮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服務公司,為當地木材加工企業及時提供資金服務,有效地解決了企業的貸款難題,促進了當地木材加工企業地規模發展。桑墟鎮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服務公司共向企業投放貸款5100多萬元,培植規模企業28家。還扶持榮盛、牡丹、眾興等20多家企業新上了出口板生產線,擴大了企業利稅空間。

桑墟鎮已發展成為全市最大的LVL順向板出口生產基地,年納稅10萬元以上企業40多家,全鎮進廠做工人數達2.2萬人,人均月工資達1500元以上。二是提供發展載體。在完善好沭海路、桑高路兩個工業產業帶的基礎上,自2007年以來,桑墟鎮着手抓好鎮村工業集中區的建設,不斷加快道路、水電等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一條長達3900米的水泥路基礎工程正在緊張施工中,對進入鎮村工業集中區的企業,桑墟鎮負責提供通路、通電、通水服務,直到企業投產為止。三是提高服務水平。鎮所有機關幹部職工全部掛鈎幫扶到每一家企業,每月深入企業5次以上,負責為企業解決資金、招工等實際問題,當好企業發展的"勤務兵",引導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加工檔次,使企業逐步從生產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的加工轉變,一同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在桑墟鎮黨委、政府的引導與扶持下,許多老企業紛紛擴建標準化廠房,擴大了生產規模,僅老莊村就新上了30多條出口板生產線。桑墟鎮還開展實施"鳳還巢"工程,引導在外打工者回鄉創業,其中劉寨村女青年劉妹於去年5月初回家投資500多萬元興建了的同濟木業,當年就實現利潤40多萬元,上交國家稅收13.6萬元,受到了鎮黨委、政府的表彰和獎勵。在她的影響與帶動下,自去年以來,全鎮已有20多名在外打工青年回鄉創業,新一輪投資創業熱潮正在該鎮蓬勃興起。[3]

環境治理

沭陽縣桑墟鎮黨委、政府在小城鎮建設中,不斷探索管理新方法,確保了鎮區的整潔和繁榮。桑墟鎮鎮區內亂停亂放、亂擺攤點、亂倒垃圾現象比較嚴重,居民頗有怨言。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象,鎮黨委、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劃定車輛停放區。鎮城管人員在鎮區不同部位共劃定了4個機動車輛停放區,在每戶商店門前統一划出了非機動車輛停放區,確保各種車輛停放有序。二是建起固定售貨攤位。去年以來,桑墟鎮共投資7萬元多元在鎮農貿市場內建起了180多個固定售貨攤位,免費提供給經營者使用,一舉解決了亂擺攤點、占道經營現象,桑墟鎮鎮農貿、服裝、建材、家電四大市場日貿易額達8萬元以上。三是添置垃圾桶。桑墟鎮先後在鎮區內添置了400多隻垃圾桶,並與居民簽訂了"門前三包"協議書,鼓勵廣大居民共同參與小城鎮管理,確保了鎮區環境的整潔。桑墟鎮先後榮獲省"新型示範小城鎮"、市縣小城鎮管理"先進鄉鎮"等稱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