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桐廬縣浙江省杭州市轄縣,位於浙江省西部、杭州市中部低山丘陵區,分水江和富春江交匯之處,四面環山,中部為狹小河谷平原,其間丘陵錯落。東臨紹興市諸暨市、金華浦江縣,南交建德市,西靠淳安縣臨安區,北接富陽區。全縣陸域面積1829.59平方千米。

桐廬縣始建於公元225年,1958年分水縣併入桐廬縣。桐廬縣是浙西地區經濟實力第一強縣,有「中國民營快遞之鄉」、「國際花園城市」榮譽稱號。桐廬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素有「鍾靈毓秀之地、瀟灑文明之邦」的美譽。北宋名臣范仲淹感慨於這片土地的奇山異水,贊之為「瀟灑桐廬」,並寫下了傳世名篇《瀟灑桐廬郡·十詠》。

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號,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1]2020年5月,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聯合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桐廬縣躋身2019年縣域網絡零售TOP100,排名為100。

2020年6月,經中央依法治國委入選為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地區和項目名單。[1]

目錄

歷史沿革

桐廬析出自吳郡富春縣,始建於三國吳黃武四年(公元225年),南朝陳禎明元年(587年),改屬錢唐郡,589年併入錢唐縣,屬杭州。至仁壽二年(602年)復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廬西北七鄉置分水縣,同時於桐廬縣城置嚴州(州、縣同城),桐廬自此升為州府。三年後廢嚴州及分水縣。

如意元年(692年)復置分水,更縣名為武盛。神龍元年(705年)復名分水縣。寶應元年(762年)析分水縣西部地置昭德縣,大曆六年(771年)廢昭德還屬分水縣。天佑三年(906年)劃分水縣東北五鄉入臨安。

桐廬建縣後,屬吳郡,歷兩晉不變,至南朝陳禎明元年(587年),改屬錢唐郡。仁壽二年(602年)改屬睦州。大業三年(607年)改睦州為遂安郡,桐廬屬之。

唐光化三年(900年)桐廬屬杭州。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桐廬復屬兩浙西路睦州。

元代,桐廬、分水屬建德路。

明、清時兩縣屬嚴州府。

辛亥革命後,桐廬、分水兩縣屬金華道。

民國25年(1936年)屬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專區,民國29年桐廬、分水縣屬第一專區,民國32年劃桐廬入第十一專區,民國35年分水入第十一專區;民國37年4月,兩縣都屬第四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桐廬、分水兩縣屬建德專區(初稱第四專區)。

1950年3月改屬臨安專區。1953年2月改屬金華專區。1955年2月復歸建德專區。1958年11月廢新登、分水兩縣入桐廬縣。1959年2月復屬金華專區。1960年5月改屬杭州市,同年8月,廢富陽入桐廬。

1961年12月,復置富陽縣,並將原新登縣轄地及分水的賢德鄉劃歸富陽。桐廬縣政區基本上為原桐廬、分水兩縣轄地。

2004年4月20日,浙江省批覆同意桐廬縣行政區劃調整,此次行政區劃調整後,桐廬縣轄分水、富春江、橫村、江南、瑤琳、鳳川、百江7個鎮,鐘山、合村、新合3個鄉和莪山畲族鄉,城區設桐君、舊縣兩個街道辦事處。

2010年11月24日,杭州市批覆同意撤銷桐君街道建制,以原桐君街道行政區劃範圍按富春江為界,南北分設城南街道和桐君街道。

2011年,浙江省批覆撤銷鳳川鎮建制,其行政區域改由桐廬縣政府直轄,在此行政區域範圍內設立鳳川街道辦事處,轄8個行政村,區域面積151.93平方千米。街道辦事處駐鳳新路19號。[2]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1月15日,桐廬縣轄4個街道、6個鎮、4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183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15個社區。

街道:桐君街道、城南街道、舊縣街道、鳳川街道;

鎮:分水鎮、江南鎮富春江鎮橫村鎮瑤琳鎮百江鎮

鄉:鐘山鄉、新合鄉、合村鄉、莪山畲族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桐廬縣位於浙江省西北部,地處錢塘江中游,介於北緯29°35'~30°05'和東經119°10'~119°58'之間。東臨紹興市諸暨市、金華市浦江縣,南交建德市,西靠淳安縣、臨安區,北接富陽區。東西跨度76.96千米,南北跨度55.34千米,全縣陸域面積1829.59平方千米。以縣城為中心,東20公里(徑距,下同)至牛峰嶺界富陽,南19公里至羊嶠頂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陽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陳家山界富陽;東南27公里至火燒灣頂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東北16公里至橫山埠界富陽,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臨安。

地貌

桐廬縣以丘陵山區為主,平原稀少,屬浙西中低山丘陵區。四周群山聳峙,中部為狹小河谷平原,山地與平原間則丘陵錯落。富春江由南而北縱貫縣境東部,分水江自西北向東南匯入富春江。龍門山主峰牛背脊之觀音尖,海拔1246.5米,為境內最高峰。在全縣土地面積中,山地丘陵占86.3%,平原、水域占13.7%。

氣候

桐廬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一年四季光、溫、水基本同步增減,配合良好,氣候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6.5℃;極端最高氣溫41.7℃,極端最高氣溫≥35℃的高溫天氣年平均29天;極端最低氣溫-9.5℃,極端最低氣溫≤0℃的冰凍天氣年平均31天。年平均雨日161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552毫米,年際間差異較大,1月~6月逐月遞增,7月~8月起逐月遞減,3月~9月雨量均在130毫米以上,最多的6月為梅雨期,降水集中,月平均雨量248毫米。年平均相對溫度79%,年際間變化較小,在76%~81%之間。無霜期258天。桐廬每年都會出現災害性天氣,影響比較嚴重的有:澇、旱、風、雷、雹、雪、冰凍等。[3]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縣家庭總戶數 14.945 萬戶,戶籍總人口為 41.88 萬人,比上年末增加 0.16 萬人,增長 3.8‰,人口自然增長 率為 3.44‰。在總人口中,城鎮人口為 21.22 萬人,鄉村人 口 20.66 萬人;男性 20.82 萬人,女性 21.06 萬人,人口性別 比(女性=100)為 98.82%。

2019年出生 3889 人(衛健部門統計口徑,下同),比上年 度少 223 人,全面兩孩政策初始激發效應下降。建立關愛母親 ·24· 基金,全年共申請 951 人。完成民生實事母嬰室建設 1 處。全 面落實計生利益導向政策,向 5004 名獎扶對象發放扶助金 480.4 萬元;向 591 名特扶對象發放特別扶助金 498.6 萬元。

桐廬縣漢族居民屬江浙民系,又稱吳越民系,漢族為主,有畲、苗、土家、侗、蒙古、壯、滿、回、藏、布依、高山、維吾爾、俄羅斯、瑤、白、佤、仫佬17個少數民族,並設有莪山畲族民族鄉。

經濟發展

綜述

經上級初步核算,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86.39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6.8%,與全省、全市持平。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 25.03 億元,增長 2.5%;第二產 業增加值 177.60 億元,增長 8.6%;第三產業增加值 183.76 億元,增長 5.1%,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調整為 6.5∶46.0∶47.5 (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和我國 GDP 核算制度規定, 2018 年,我縣 GDP 修訂為 365.68 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結構 為 6.4∶46.6∶47.0)。 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 GDP 達 92439 元(按年平均匯率折 算為 13400 美元)。

第一產業

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形勢總體向好, 糧食生產持續增產增收,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全年實現農林牧 漁業總產值 37.37 億元;增加值 25.45 億元,同比增長 2.6%。 實現糧食總產量 4.69 萬噸、禽蛋 0.27 萬噸、肉類 0.87 萬噸、 水產品 0.87 萬噸、水果 9.06 萬噸、中藥材 0.47 萬噸。完成市 級美麗田園體驗區建設 3 個、省級美麗牧場建設 2 個、市級美麗 牧場建設 2 個。實現無公害農產品複查換證 81 個,新申報綠色 食品 5 家,完成農產品基地綠色認證面積 895 畝。成功入圍 2019 年省級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示範建設縣試點,榮獲中國蜂產品協會 頒發的蜂耘 30 年系列獎項之「產業發展貢獻獎」,新添兩個國 字號品牌——全國優秀蜂產品之鄉、第二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 縣。鐘山鄉成為我縣首個浙江省水果強鄉(鎮)。 鄉村振興持續發力。紮實開展國家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 點工作。積極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完成 3 個省級歷史文化村落 重點村、11 個市級精品村和 1 個市級風情小鎮建設。聚焦富 民強村,着力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能。保障村集體、農業經營 主體產業建設用地需求。設立專項資金扶持村集體整村整組連 片土地流轉,設立農業龍頭企業紓困幫扶基金。加強銀政、銀企合作,創新推出「茶園貸」、「生態貸」等金融產品。全縣 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 2.4 億元,順利完成我縣消薄增收三年行 動(2017-2019 年)目標,超額完成杭州市消薄增收「3020」 考核任務。

第二產業

工業經濟穩步發展。緊扣經濟建設中心,全面啟動「新制 造業計劃」,圍繞「五高五倍增」目標,實施「12065」行動, 強化企業服務和政策落地。大力推進傳統產業改造、畝均效益 提升、小微園區建設和企業梯度培育,實現數字經濟和製造業 高質量發展雙輪驅動,工信經濟運行總體呈現平穩增長態勢, 全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 91.37 億元,同比增長 11.1%,位列 全市第三。 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培育壯 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全年實現規模以 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 49.65 億元,同比增長 20.8%;裝備制 造業增加值 39.65 億元,同比增長 21.7%;戰略新興產業增加 值 48.85 億元,同比增長 27.0%。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 為 50.7%,較上年提高 4.8 個百分點。 建築業 全縣有承包和專業承包資格的建築業在庫企業 54 家。全 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 27.74 億元,占 GDP 比重 7.2%。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和房地產業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18.7%,其中交通投資增長 21.8%,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增長 9.7%,項目民間投資增 長 7.1%,工業投資下降 5.4%,高新技術產業投資下降 11.4%。 房地產業 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 26.8%,其中住宅投資增長 42.7%,辦公樓投資下降 53.4%,商業營業用房投資下降 13.6%。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 36.30 萬平方米,同比下降 10.9%,商品 房銷售額 57.57 億元,同比增長 17.4%;其中住宅類銷售面積 27.68 萬平方米,同比增長 11.7%,住宅類銷售額 50.52 億元, 同比增長 54.5%。

內外貿易

2019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145.8 億元,同比增長 9.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 104.7 億元,同比增長 9.8%; 餐飲收入 41.1 億元,同比增長 6.9%。在限額以上批零單位中, 日用品類、汽車類、飲料類和中西藥品類分別同比增長 106.4%、38.5%、30.3%和 9.1%。批零單位通過公共網絡實現 的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 13.4%。 對外貿易 緊緊圍繞「穩外貿,拓市場」這一目標,明確重點展會目 錄,提升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展會比例,加大對參 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展會的補助力度,積極培育外貿出口 新增長點。鼓勵企業開展跨境電商,積極對接 Club factory、 Shopee 等新興跨境電商平台,適應產業革命新趨勢。年末共 有外貿生產企業 1000 余家,有自營出口實績的企業 434 家, 外貿貨物出口總額 68.95 億元。

新興業態

2019年設立 110 萬元專項資金,鼓勵企業自 主開展人才培訓。以縣級電商園區為中心,推動桐君街道、橫 村鎮、分水鎮等鄉鎮電子商務創業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拓展電 商企業業務渠道,組織縣內電商企業參加「百姓日」產業產品 展銷、桐廬縣電商節、杭州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等活動,提升 企業及品牌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開展電商扶貧工作,搭建「扶 榕樂購」微信商鋪,通過「扶榕樂購」平台完成扶貧銷售 780.67萬元

2019年完成網絡零售額 68.14 億元,同比增長 39.7%,重點 監測第三方電子商務平台活躍網絡零售網點 3400 家,電子商 務就業創業氛圍良好,直接解決就業崗位約 9270 個,間接帶 動就業崗位約 24380 個。

2019年認真貫徹落實杭州市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決策部 署,以建設傳統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示範區、城市大腦產業創新 區、數字治理最美縣為目標,大力推進數字經濟「一號工程」。 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 48.8 億元,同比增長 21.3%,增幅 並列全市第二。數字安防產業獲評省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提 升工作。組織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 45 個,通過市驗收項目 16 家。海康威視和英飛特獲評省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紅獅 水泥5G項目列入工信部工業互聯網5G網絡化改造及推廣服務 平台。新增企業上雲 625 家,英飛特和正華文化分別獲評省級、 市級上雲標杆企業,羿頓安全生產雲平台成功列入省企業上雲 監測系統。規模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 80%。

2019年海康威視一期和二期已經全面投 產,三期項目已完成投資 3501 萬元;杭州里德通信、智來科 技、金益科技等一批數字安防產業鏈規模不斷擴大。磁性材料 產業培育企業 18 家,其中規模企業 6 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 業 2 家,產品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金融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 575.55 億元,同 比增長 18.3%。其中住戶存款餘額為 318.68 億元,同比增長 18.8%;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 183.04 億元,同比增長 31.1%; 廣義政府存款餘額 70.68 億元,同比下降 1.4%。

2019年末全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 555.82 億元,同 比增長 19.0%。其中住戶貸款餘額為 255.37 億元,同比增長 17.2%;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 300.44 億元,同比增 長 20.6%。全年信貸投放呈現「兩增兩減」趨勢。全年小微企 業貸款新增 36.56 億元,同比多增 10.39 億元;個人住房消費 貸款新增 18.59 億元,同比多增 3.3 億元;不良貸款餘額 2.44 億元,同比下降 0.22 億元,不良率 0.44%,同比下降 0.13 個 百分點。[4]

社會事業

郵電旅遊

2019年完成郵政業務收入 1.13 億元,同比增長 76.6% ;完 成郵政儲蓄業務收入 0.41 億元,增長 24.2% ;全年發送特 快專遞 935 萬件,同比增長 37.5%。 旅遊業 全縣接待遊客 2063.0 萬人次,同比增長 19.9%。全社會 旅遊業總收入 234.92 億元,增長 24.5%。其中鄉村旅遊接待 人數 1384.0 萬人次,實現鄉村旅遊收入 11.78 億元,分別增 長 23.9%、30.0%。

2019年持續推進景區村莊創建工作,成功創建 AAA 級景區村 莊 9 家、AA 級景區村莊 10 家。結合《桐廬縣大旅遊產業發展 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推進景區村旅遊產品的多元化、品牌化、 體系化發展,逐步豐富景區村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 環節的產品數量,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打造各具特色的景區村 品牌。 全年新(續)建文旅體類項目 42 個,涵蓋生態觀光、休 閒運動、鄉村度假酒店、商業街區開發、休閒農業、文創休閒 等類別。 農旅文產業深度融合。成功舉辦大地藝術節新聞發布會、 第三屆「5·20 世界蜜蜂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第三屆中國(桐 ·16· 廬)國際民宿發展論壇。全年新增民宿經營戶 42 戶、床位 661 張,全縣民宿經營戶總量達到 603 家、床位 11350 張。全縣農 家樂(民宿)接待遊客 665.3 萬人次,營業收入 4.36 億元, 同比分別增長 22.8%、28.7%。新發展精品民宿 21 家,精品民 宿項目營業數達到 90 個。成功創建白金級 1 家,金宿級 3 家, 銀宿級 6 家。精品民宿位居全市第一。

教育科技

2019年全縣共有幼兒園 48 所,在園幼兒 13974 人;全日制小學 32 所,在校學生 25118 人,2019 學年招生 4543 人,畢業學生 3953 人;普通中學 17 所,在校學生 16774 人,2019 學年招生 5679 人,畢業學生 5038 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2 所,在校學 生 2051 人,2019 學年招生 729 人,畢業學生 868 人。全縣小 學鞏固率 100%,初中鞏固率 100%,高中入學率 99.7%,全縣 在編教職工 3604 人。

2019年成立桐廬教育發 展基金,接受捐贈金額近 5000 萬,專項用於優秀教育人才的 引進和優秀教師的獎勵。制定出台《加快桐廬教育高質量發展 實施意見》、《「美好教育」的桐廬行動——加快桐廬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關於進一步完善教育 人才引進政策的若干意見(試行)》等政策文件。 教育資源得到擴充。科技城未來學校、文正小學正式啟用, 春江小學綜合樓投入使用,職高園林基地(中小學實踐基地) 一期已完成,徐凝小學、科技城未來幼兒園等 5 個項目進入室 內裝修階段,桐君街道中心幼兒園等 5 個建設項目進入主體工 程建設階段。 各類教育全面發展。實施學前教育補短提升工程,公辦入 園率 66.4%,普惠入園率 83%。出台《桐廬縣小區配套幼兒園 建設管理辦法》;全面開展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 建設,投入 1.4 億建設農村學校,投入 1000 萬維修農村校舍, 投入 3000 萬元更新添置鄉村學校的課桌椅、電子白板等多媒 體設施設備;普通高中深化特色辦學,藝術生、體育生高考成 績明顯提升;桐廬縣職業技術學校和桐廬富春高級中學聯合開 展「職普融通班」招生;縣職技校深入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工 作,順利通過省教育廳驗收;啟動培智學校建設,進一步做好 隨班就讀、送教上門、資源教室建設等工作。

2019年高考質量較大幅度提升,2019 年普通 高考全縣一段線上線人數 474 人,一段線上線率增長 6.2%;實 施「人人會游泳」計劃,4800 余名學生完成培訓。參加省市藝 術比賽獲獎 33 人(項);參加省市科技比賽獲獎 137 人(項)。

2019年成功入圍「中國創新百強縣」榜 單,位列第 40 位。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32 家,提前一年完 成市政府下達的國家高企三年倍增目標任務,全縣有效國家高 新技術企業數實現破百,達到 102 家。新增市級高新技術企 業 18 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業 55 家、省級企業研究院 4 家、省研發中心 4 家、市級研發中心 13 家。新認定市級產業 創新服務綜合體 2 個、市級眾創空間 3 家、省級眾創空間 1 家、省級星創天地 1 家,眾創空間認定數位居西部五區縣市 首位。「2050」全球唯一永久營地開營,落戶桐廬並運營吸 引 570 名海內外科技英才團聚。

2019年專利申請量 2589 件,其 中發明專利 371 件;專利授權量 1851 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 量 60 件。 科技創新服務環境逐步完善。新增與國內外 34 所高校實 施產學研合作項目 65 項,實現技術交易額 2.42 億元。出台《桐 廬縣技術經紀獎勵政策實施細則(試行)》,已組織企業研發 人才為主的技術經紀人通過培訓考證 219 人。累計發放科技風 險池基金貸款 5 筆,共 1550 萬元。市「115」引智項目立項 20 個,省海外工程師引進計劃立項 4 個。浙富股份的下地邦 幸(日本專家)獲 2019 年度十大杭州「錢江友誼使者」。建 立企業研發投入的實時監測機制,實現 600 余家科技型企業全 覆蓋。 新建浙江祺躍科技有限公司張澤院士工作站,以及浙江紫 電新材料有限公司、縣第一人民醫院專家工作站。開展中國科 協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科技志願服務試點,舉辦各類科技志願服務活動 30 余場次,服務群眾 3.5 萬餘人次,促進公眾科學 素質提升。組織開展 2019 年「禮讚共和國、智慧新生活」全 國科普日活動、科技(科普)周、全國科技工作者日等主題科 普活動 50 余場次。承辦杭州市鄉村振興論壇暨 2019 年杭州市 科協年會,舉辦「數字經濟+新製造業」發展(桐廬)論壇等 大型學術交流活動 10 余場次。

文體衛生

2019年完成縣圖書館報告廳升級改造,新建 莪山「悅空間」城市書房 1 個。重點推進文昌閣鄉村生活書吧 建設,建成精品民宿類書吧 3 個,一般民宿閱讀服務點 9 個。 在分水鎮、橫村鎮、富春江鎮等中心鎮和 5 萬人口以上的鄉鎮 街道試點開展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

2019年成功舉辦大型元宵舞龍、首屆全民藝 術節活動、越劇名家秀、歌詠大賽、人文藝術大講壇、第八屆 「桐廬百姓日」等文化藝術活動;開展「我們的村晚」文藝演 出、寫春聯、送福字等文藝活動 200 余場;開展美術、書法等 文化藝術培訓 96 期,培訓 4000 餘人次;組織開展送排舞、腰 鼓、越劇等培訓下基層活動 40 場,培訓文藝骨幹 6000 餘人次; 組織開展越劇惠民演出、越劇商演等文化活動 200 余場,承接 開展新時代文化志願服務需求 15 場。

2019年競技體育形勢喜人。體育後備人才基地不斷夯實,將 60 余名運動員苗子輸送至杭州市。參加杭州市中小學生陽光體育 射箭、籃球等比賽 10 場,收穫 20 金 14 銀。組織桐廬縣中小 學生棋類、乒乓球等賽事 6 場。 體育場館和設施更加充足。新建省級社區多功能運動場 2 個、省級小康體育村升級工程 12 個、市級體育公園 1 個、拆 裝式游泳池 1 個、籠式足球場 1 個。

2019年完成新改建全民健身設施 98 處(新建 35 處,改建 63 處),累計新增體育場地面積 16.15 萬平方米,人 均體育場地面積 2.89 平方米。積極引進「市隊縣辦」攀岩項 目,被授予首個國家級青少年攀岩訓練基地。推進省航模等科 技體育訓練基地落戶桐廬相關工作。

2019年圓滿完成縣第六屆運動會,參賽 人數創全縣歷屆縣運會歷史之最。全年共舉辦縣級賽事活動 60 余場,全民健身活動 100 多場,參與人員達 20 萬餘人次。

2019年以融媒體中心建設為重點,完善全媒體傳播矩陣,打造新 型主流媒體。廣播、電視、報紙新聞推出《緊扣一個中心 扛 起五面大旗》、《實施產業強縣戰略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禮讚 70 華誕 奮進新時代》等主題報道 31 組 500 多篇。廣 播、電視對農服務工程考核雙雙獲得全省優秀,位列全市第一。 「桐廬發布」、「同樂匯」微信公眾號全年推送消息 2500 余條,閱讀量 1020 多萬;「桐廬發布」新浪微博推送消息近 3000 條,閱讀量超 1500 萬。全年共有 360 多條稿件被「學習強國」 各級平台錄用,其中國家平台 30 多條、省平台 60 多條。《浙 江杭州:桐廬水韻之美》點讚量 19.1 萬,閱讀量 1910 萬。另 有 400 多篇報道在中央、省、市廣播電視媒體及新媒體播出。 完善 181 個行政村「村村響」工程。實施廣播電視「低保 工程」,減免有線電視收視費 3712 戶,免除有線電視新裝入 戶費 15 戶。 2019年全力實現縣域醫共體建設目標和要求。高質量通 過第四輪國家衛生縣城省、市級複查工作。積極爭取中國初級 衛生保健基金會區域衛生髮展精準幫扶項目,接收公益捐贈設 施設備 236 台(套),共計價值 6732.32 萬元,全部捐贈給全縣 13 家鄉鎮衛生院。

2019年紮實做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完成 IHEC 項目 (高血壓病門診)建設。實施桐廬縣「幸福寶寶」新生兒紅包 的發放工作,共發放新生兒紅包和銀質紀念品676 人次。 全年新註冊醫療機構共 17 家,其中醫院 3 家、門診部 7 家、診所 6 家、體檢中心 1 家。變更登記 25 家,註銷 9 家。年末共有縣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44家,其中公立醫療衛生機構 218 家、民營各類醫療機構 126 家;各類醫療病床 2437 張。衛生技術人員4149人,其中執業醫師1353人、助理執業醫師249人、註冊護士 1566 人。全年無償獻血4165人次,獻血量1328.3L,用血量 1266.3L,獻血量超用血量。

2018年10月18日,中國詩歌學會授予浙江省桐廬縣「中國詩歌之鄉」稱號。這是中國詩歌學會成立以來授予的第18個「中國詩歌之鄉」稱號。

民生社保

2019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279 元,同比增長 8.4%,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 32893 元,增長8.3%;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29687元,增長7.8%。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40元,同比增長 9.3%,其中工資性 收入17467元,增長9.9%;人均生活消費性支出19603元,增長9.0%。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0輛;農村居民 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38輛。

2019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均增幅高於城市常住居民年均增幅 0.9 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 入比為 1.70,較去年下降 0.01 個點,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社會保障 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年末全縣參加養老保險的機關企事業 單位 8291 個,參保人數 211184 人,同比增長 5.9%,共支付 養老金 249736 萬元,同比增長 10.0%。全縣基本養老保險參 保率達 98%。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參保人數 4204 人,共 支付生活保障金 870 萬元。工傷保險參保人數 120157 人,共 支付工傷金 2374 萬元,同比下降 15.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 103185 人,淨增參保 12899 人,支付失業基金支出 15942 萬元,同比增長 221.2%。

生態安全

2019年生態環境質量綜合指數(EI)位於全省、全市前列,公眾生態環境滿 意度在全市排名第二。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 348 天,較上年 增加 10 天,優良率為 95.3%,較上年提高 2.7 個百分點;PM2.5 濃度為 33.5 微克/立方米,較上年降低 0.7 微克/立方米。 境內 114 條主要河道水質穩定在Ⅲ類及以上,其中 I、Ⅱ 類水質河道數量占河道總數的 87%,功能區水質達標率 100%, 窄溪斷面出境水質到Ⅱ類水質,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 100%。 完成省、市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聲、輻射、固廢等環境質量總體穩 定,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9年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 73.1 萬噸標準煤(按等價 值),同比上升 11.7%,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 0.57%。 全年發生各類生產安全事故 10 起,同比下降 33.3%,其 中工礦商貿事故 2 起,道路運輸事故 8 起;死亡 10 人,下降 33.3%。

城市建設

2019年提升改造 7 個老舊小區,改 造總面積 18.3 萬平方米,總戶數 1390 戶,改造車位 760 個。 實施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全年共通過加梯聯審 24 台,交付使 用 6 台。全年新增停車泊位 550 個,其中道路兩側泊位 460 個、停車場泊位 90 個;完成充電樁建設 233 個,其中快充樁 132 個、慢充樁 101 個。提升改造城區公園廣場公廁 18 座(其 中五星級標準公廁 1 座、四星標準公廁 5 座、四星服務標準公 廁 12 座)。全年新建道路 6.96 千米,面積 15.17 萬平方米, 年末人均道路面積 15.48 平方米。 持續打造美麗品牌。

2019年完成迎春南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中心廣場和濱 江公園健身器材、遊樂設施的提升改造;完成中通公園四個入 口的提升改造,以及縣城部分圍牆立體花廊建設等工作。推進 富春綠道建設,共計 7 段 34.25 公里,被評為全省十大「最美 綠道」之一。 城市綠化 縣城綠地面積 840.9 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 41.1%,綠 化覆蓋率 43.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14.76 平方米。

2019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 25.18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8.0%;公 司供電量累計完成 21.97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7.4%;售電量 21.13 億千瓦時,同比增長 7.5%。 全年供水量 3218.55 萬噸。農村飲用水達標提標行動投資 1.43 億元,完成 75 個單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受益人口 2.5 萬人。 全年新增天然氣戶數 5527 戶,其中江北老小區 1192 戶、 中心鎮 1623 戶,新增投運中低壓管線 29 公里。縣城天然氣用 戶 39742 戶。

2020年5月29日,桐廬縣入選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5]

交通運輸

2019年完成「四好農村路」新改建項目 103 個,其中:聯網公路建 設項目 33 個、低等級公路提升改造項目 25 個,通鄉鎮景區改 擴建項目 25 個,病危橋改造 20 座;實施路面大中修 90 公里、 生命安全防護工程 68 公里,建成公路服務站 6 個,鄉鎮運輸 服務站 1 個,港灣式停靠站 40 個,村級農村物流服務點 145 個,創建「四好農村公路」示範鄉鎮 2 個。年末全縣公路總里 程 1932 公里。

2019年末全縣擁有城區公交線路 23 條,共有營運公交車 120 輛,全 年完成城區旅客運輸 2400 萬人次,更新新能源純電動公交車 55 輛,擁有出租車 156 輛。優化調整城區夜間公交線路和杭 黃鐵路桐廬站公交線路;開通運營分水鎮至淳安文昌高鐵站的 毗鄰公交線路;開通百江鎮、莪山鄉、富春江鎮等地環線公交 7 條;在所有行政村開通公交車的基礎上,對偏遠山區距最近 公交站點 2 公里以上、已具備客車通行條件的自然村有序開通 公交車;富春江船閘全年完成過閘量 1557 萬噸,同比上升 42.9%;「交通大腦」綜合交通信息指揮中心投入使用;320 國道桐廬收費站順利完成撤站。

2019年杭黃鐵路於 2018 年 12 月正式開通運營,桐廬站累計客流 量達到 263 萬人次,為四區(縣、市)基礎客流量首位,城市 能級不斷提升。

旅遊景點

景點

山的偉岸,石的氣勢,水的靈韻,林的秀色,構成了桐廬山水洞天色彩斑斕的景致與詩畫般的意境。桐廬處於國家級風景旅遊區「富春江—新安江」旅遊線核心地段。上接黃山、千島湖,下達杭州西湖。北連天目山,南依仙華山。

距桐廬縣城23公里的瑤琳仙境,又名瑤琳洞,縱深1000米,遊覽面積28000平方米,以神奇的地貌和瑰麗多姿的群石景觀而享有「全國諸洞冠」之美譽,被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

桐廬物產資源豐富,出產的「雪水雲綠」、「天尊貢芽」、「五雲曲毫」茶為歷代貢品,以「中國文化名茶」享譽內外;富春江鰣魚、子陵魚揚名古今;楊梅、蜜梨、板栗、柑桔、桃、李、棗、豆腐乾、番薯干、青筍乾等久負盛名。

桐廬板栗是桐廬縣的名特產,有着悠久的種植歷史和優質的品質。板栗作為木本糧食,有豐富的營養,果實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其含量大體與大米、小麥相當,且粉質細膩、支鏈澱粉含量高。既可生吃,又可熟食、炒食。生吃,香甜爽脆,風乾則甜度更高;熟食則可燒雞、燒肉,味鮮香甜。雞肉板栗為桐廬一大名菜;糖炒栗子,則香甜糯綿,風味獨特。

相關視頻

杭州桐廬瑤琳仙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