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桐庐县浙江省杭州市辖县,位于浙江省西部、杭州市中部低山丘陵区,分水江和富春江交汇之处,四面环山,中部为狭小河谷平原,其间丘陵错落。东临绍兴市诸暨市、金华浦江县,南交建德市,西靠淳安县临安区,北接富阳区。全县陆域面积1829.59平方千米。

桐庐县始建于公元225年,1958年分水县并入桐庐县。桐庐县是浙西地区经济实力第一强县,有“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桐庐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钟灵毓秀之地、潇洒文明之邦”的美誉。北宋名臣范仲淹感慨于这片土地的奇山异水,赞之为“潇洒桐庐”,并写下了传世名篇《潇洒桐庐郡·十咏》。

2020年3月,获得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予以通报表扬。[1]2020年5月,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发布了《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桐庐县跻身2019年县域网络零售TOP100,排名为100。

2020年6月,经中央依法治国委入选为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地区和项目名单。[1]

目录

历史沿革

桐庐析出自吴郡富春县,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589年并入钱唐县,属杭州。至仁寿二年(602年)复置。

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桐庐西北七乡置分水县,同时于桐庐县城置严州(州、县同城),桐庐自此升为州府。三年后废严州及分水县。

如意元年(692年)复置分水,更县名为武盛。神龙元年(705年)复名分水县。宝应元年(762年)析分水县西部地置昭德县,大历六年(771年)废昭德还属分水县。天佑三年(906年)划分水县东北五乡入临安。

桐庐建县后,属吴郡,历两晋不变,至南朝陈祯明元年(587年),改属钱唐郡。仁寿二年(602年)改属睦州。大业三年(607年)改睦州为遂安郡,桐庐属之。

唐光化三年(900年)桐庐属杭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桐庐复属两浙西路睦州。

元代,桐庐、分水属建德路。

明、清时两县属严州府。

辛亥革命后,桐庐、分水两县属金华道。

民国25年(1936年)属浙江省第四行政督察专区,民国29年桐庐、分水县属第一专区,民国32年划桐庐入第十一专区,民国35年分水入第十一专区;民国37年4月,两县都属第四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桐庐、分水两县属建德专区(初称第四专区)。

1950年3月改属临安专区。1953年2月改属金华专区。1955年2月复归建德专区。1958年11月废新登、分水两县入桐庐县。1959年2月复属金华专区。1960年5月改属杭州市,同年8月,废富阳入桐庐。

1961年12月,复置富阳县,并将原新登县辖地及分水的贤德乡划归富阳。桐庐县政区基本上为原桐庐、分水两县辖地。

2004年4月20日,浙江省批复同意桐庐县行政区划调整,此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桐庐县辖分水、富春江、横村、江南、瑶琳、凤川、百江7个镇,钟山、合村、新合3个乡和莪山畲族乡,城区设桐君、旧县两个街道办事处。

2010年11月24日,杭州市批复同意撤销桐君街道建制,以原桐君街道行政区划范围按富春江为界,南北分设城南街道和桐君街道。

2011年,浙江省批复撤销凤川镇建制,其行政区域改由桐庐县政府直辖,在此行政区域范围内设立凤川街道办事处,辖8个行政村,区域面积151.93平方千米。街道办事处驻凤新路19号。[2]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1月15日,桐庐县辖4个街道、6个镇、4个乡(包括1个民族乡);18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15个社区。

街道:桐君街道、城南街道、旧县街道、凤川街道;

镇:分水镇、江南镇富春江镇横村镇瑶琳镇百江镇

乡:钟山乡、新合乡、合村乡、莪山畲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桐庐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钱塘江中游,介于北纬29°35'~30°05'和东经119°10'~119°58'之间。东临绍兴市诸暨市、金华市浦江县,南交建德市,西靠淳安县、临安区,北接富阳区。东西跨度76.96千米,南北跨度55.34千米,全县陆域面积1829.59平方千米。以县城为中心,东20公里(径距,下同)至牛峰岭界富阳,南19公里至羊峤顶界建德,西39公里至太阳山界淳安,北13公里至陈家山界富阳;东南27公里至火烧湾顶界浦江,西南12公里至大岩山界建德,东北16公里至横山埠界富阳,西北41公里至高塘界临安。

地貌

桐庐县以丘陵山区为主,平原稀少,属浙西中低山丘陵区。四周群山耸峙,中部为狭小河谷平原,山地与平原间则丘陵错落。富春江由南而北纵贯县境东部,分水江自西北向东南汇入富春江。龙门山主峰牛背脊之观音尖,海拔1246.5米,为境内最高峰。在全县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占86.3%,平原、水域占13.7%。

气候

桐庐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一年四季光、温、水基本同步增减,配合良好,气候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6.5℃;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年平均29天;极端最低气温-9.5℃,极端最低气温≤0℃的冰冻天气年平均31天。年平均雨日161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552毫米,年际间差异较大,1月~6月逐月递增,7月~8月起逐月递减,3月~9月雨量均在130毫米以上,最多的6月为梅雨期,降水集中,月平均雨量248毫米。年平均相对温度79%,年际间变化较小,在76%~81%之间。无霜期258天。桐庐每年都会出现灾害性天气,影响比较严重的有:涝、旱、风、雷、雹、雪、冰冻等。[3]

人口民族

2019年末全县家庭总户数 14.945 万户,户籍总人口为 41.88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0.16 万人,增长 3.8‰,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 3.44‰。在总人口中,城镇人口为 21.22 万人,乡村人 口 20.66 万人;男性 20.82 万人,女性 21.06 万人,人口性别 比(女性=100)为 98.82%。

2019年出生 3889 人(卫健部门统计口径,下同),比上年 度少 223 人,全面两孩政策初始激发效应下降。建立关爱母亲 ·24· 基金,全年共申请 951 人。完成民生实事母婴室建设 1 处。全 面落实计生利益导向政策,向 5004 名奖扶对象发放扶助金 480.4 万元;向 591 名特扶对象发放特别扶助金 498.6 万元。

桐庐县汉族居民属江浙民系,又称吴越民系,汉族为主,有畲、苗、土家、侗、蒙古、壮、满、回、藏、布依、高山、维吾尔、俄罗斯、瑶、白、佤、仫佬17个少数民族,并设有莪山畲族民族乡。

经济发展

综述

经上级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86.3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6.8%,与全省、全市持平。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25.03 亿元,增长 2.5%;第二产 业增加值 177.60 亿元,增长 8.6%;第三产业增加值 183.76 亿元,增长 5.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 6.5∶46.0∶47.5 (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我国 GDP 核算制度规定, 2018 年,我县 GDP 修订为 365.68 亿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为 6.4∶46.6∶47.0)。 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 GDP 达 92439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 算为 13400 美元)。

第一产业

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 粮食生产持续增产增收,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 渔业总产值 37.37 亿元;增加值 25.45 亿元,同比增长 2.6%。 实现粮食总产量 4.69 万吨、禽蛋 0.27 万吨、肉类 0.87 万吨、 水产品 0.87 万吨、水果 9.06 万吨、中药材 0.47 万吨。完成市 级美丽田园体验区建设 3 个、省级美丽牧场建设 2 个、市级美丽 牧场建设 2 个。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 81 个,新申报绿色 食品 5 家,完成农产品基地绿色认证面积 895 亩。成功入围 2019 年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建设县试点,荣获中国蜂产品协会 颁发的蜂耘 30 年系列奖项之“产业发展贡献奖”,新添两个国 字号品牌——全国优秀蜂产品之乡、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 县。钟山乡成为我县首个浙江省水果强乡(镇)。 乡村振兴持续发力。扎实开展国家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试 点工作。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 3 个省级历史文化村落 重点村、11 个市级精品村和 1 个市级风情小镇建设。聚焦富 民强村,着力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能。保障村集体、农业经营 主体产业建设用地需求。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村集体整村整组连 片土地流转,设立农业龙头企业纾困帮扶基金。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创新推出“茶园贷”、“生态贷”等金融产品。全县 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 2.4 亿元,顺利完成我县消薄增收三年行 动(2017-2019 年)目标,超额完成杭州市消薄增收“3020” 考核任务。

第二产业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紧扣经济建设中心,全面启动“新制 造业计划”,围绕“五高五倍增”目标,实施“12065”行动, 强化企业服务和政策落地。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亩均效益 提升、小微园区建设和企业梯度培育,实现数字经济和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双轮驱动,工信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全年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 91.37 亿元,同比增长 11.1%,位列 全市第三。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壮 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规模以 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49.65 亿元,同比增长 20.8%;装备制 造业增加值 39.65 亿元,同比增长 21.7%;战略新兴产业增加 值 48.85 亿元,同比增长 27.0%。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率 为 50.7%,较上年提高 4.8 个百分点。 建筑业 全县有承包和专业承包资格的建筑业在库企业 54 家。全 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 27.74 亿元,占 GDP 比重 7.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8.7%,其中交通投资增长 21.8%,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增长 9.7%,项目民间投资增 长 7.1%,工业投资下降 5.4%,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下降 11.4%。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 26.8%,其中住宅投资增长 42.7%,办公楼投资下降 53.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下降 13.6%。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 36.30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10.9%,商品 房销售额 57.57 亿元,同比增长 17.4%;其中住宅类销售面积 27.6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11.7%,住宅类销售额 50.52 亿元, 同比增长 54.5%。

内外贸易

2019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5.8 亿元,同比增长 9.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 104.7 亿元,同比增长 9.8%; 餐饮收入 41.1 亿元,同比增长 6.9%。在限额以上批零单位中, 日用品类、汽车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分别同比增长 106.4%、38.5%、30.3%和 9.1%。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 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 13.4%。 对外贸易 紧紧围绕“稳外贸,拓市场”这一目标,明确重点展会目 录,提升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展会比例,加大对参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会的补助力度,积极培育外贸出口 新增长点。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积极对接 Club factory、 Shopee 等新兴跨境电商平台,适应产业革命新趋势。年末共 有外贸生产企业 1000 余家,有自营出口实绩的企业 434 家, 外贸货物出口总额 68.95 亿元。

新兴业态

2019年设立 110 万元专项资金,鼓励企业自 主开展人才培训。以县级电商园区为中心,推动桐君街道、横 村镇、分水镇等乡镇电子商务创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拓展电 商企业业务渠道,组织县内电商企业参加“百姓日”产业产品 展销、桐庐县电商节、杭州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等活动,提升 企业及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搭建“扶 榕乐购”微信商铺,通过“扶榕乐购”平台完成扶贫销售 780.67万元

2019年完成网络零售额 68.14 亿元,同比增长 39.7%,重点 监测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活跃网络零售网点 3400 家,电子商 务就业创业氛围良好,直接解决就业岗位约 9270 个,间接带 动就业岗位约 24380 个。

2019年认真贯彻落实杭州市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决策部 署,以建设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城市大脑产业创新 区、数字治理最美县为目标,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 48.8 亿元,同比增长 21.3%,增幅 并列全市第二。数字安防产业获评省工业和信息化重点领域提 升工作。组织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 45 个,通过市验收项目 16 家。海康威视和英飞特获评省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红狮 水泥5G项目列入工信部工业互联网5G网络化改造及推广服务 平台。新增企业上云 625 家,英飞特和正华文化分别获评省级、 市级上云标杆企业,羿顿安全生产云平台成功列入省企业上云 监测系统。规模企业数字化改造覆盖率 80%。

2019年海康威视一期和二期已经全面投 产,三期项目已完成投资 3501 万元;杭州里德通信、智来科 技、金益科技等一批数字安防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磁性材料 产业培育企业 18 家,其中规模企业 6 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 业 2 家,产品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金融

20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575.55 亿元,同 比增长 18.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为 318.68 亿元,同比增长 18.8%;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 183.04 亿元,同比增长 31.1%; 广义政府存款余额 70.68 亿元,同比下降 1.4%。

20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555.82 亿元,同 比增长 19.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 255.37 亿元,同比增长 17.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 300.44 亿元,同比增 长 20.6%。全年信贷投放呈现“两增两减”趋势。全年小微企 业贷款新增 36.56 亿元,同比多增 10.39 亿元;个人住房消费 贷款新增 18.59 亿元,同比多增 3.3 亿元;不良贷款余额 2.44 亿元,同比下降 0.22 亿元,不良率 0.44%,同比下降 0.13 个 百分点。[4]

社会事业

邮电旅游

2019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 1.13 亿元,同比增长 76.6% ;完 成邮政储蓄业务收入 0.41 亿元,增长 24.2% ;全年发送特 快专递 935 万件,同比增长 37.5%。 旅游业 全县接待游客 2063.0 万人次,同比增长 19.9%。全社会 旅游业总收入 234.92 亿元,增长 24.5%。其中乡村旅游接待 人数 1384.0 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11.78 亿元,分别增 长 23.9%、30.0%。

2019年持续推进景区村庄创建工作,成功创建 AAA 级景区村 庄 9 家、AA 级景区村庄 10 家。结合《桐庐县大旅游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不断推进景区村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品牌化、 体系化发展,逐步丰富景区村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 环节的产品数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各具特色的景区村 品牌。 全年新(续)建文旅体类项目 42 个,涵盖生态观光、休 闲运动、乡村度假酒店、商业街区开发、休闲农业、文创休闲 等类别。 农旅文产业深度融合。成功举办大地艺术节新闻发布会、 第三届“5·20 世界蜜蜂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第三届中国(桐 ·16· 庐)国际民宿发展论坛。全年新增民宿经营户 42 户、床位 661 张,全县民宿经营户总量达到 603 家、床位 11350 张。全县农 家乐(民宿)接待游客 665.3 万人次,营业收入 4.36 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 22.8%、28.7%。新发展精品民宿 21 家,精品民 宿项目营业数达到 90 个。成功创建白金级 1 家,金宿级 3 家, 银宿级 6 家。精品民宿位居全市第一。

教育科技

2019年全县共有幼儿园 48 所,在园幼儿 13974 人;全日制小学 32 所,在校学生 25118 人,2019 学年招生 4543 人,毕业学生 3953 人;普通中学 17 所,在校学生 16774 人,2019 学年招生 5679 人,毕业学生 5038 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 所,在校学 生 2051 人,2019 学年招生 729 人,毕业学生 868 人。全县小 学巩固率 100%,初中巩固率 100%,高中入学率 99.7%,全县 在编教职工 3604 人。

2019年成立桐庐教育发 展基金,接受捐赠金额近 5000 万,专项用于优秀教育人才的 引进和优秀教师的奖励。制定出台《加快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美好教育”的桐庐行动——加快桐庐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关于进一步完善教育 人才引进政策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 教育资源得到扩充。科技城未来学校、文正小学正式启用, 春江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职高园林基地(中小学实践基地) 一期已完成,徐凝小学、科技城未来幼儿园等 5 个项目进入室 内装修阶段,桐君街道中心幼儿园等 5 个建设项目进入主体工 程建设阶段。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实施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公办入 园率 66.4%,普惠入园率 83%。出台《桐庐县小区配套幼儿园 建设管理办法》;全面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 建设,投入 1.4 亿建设农村学校,投入 1000 万维修农村校舍, 投入 3000 万元更新添置乡村学校的课桌椅、电子白板等多媒 体设施设备;普通高中深化特色办学,艺术生、体育生高考成 绩明显提升;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和桐庐富春高级中学联合开 展“职普融通班”招生;县职技校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 作,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启动培智学校建设,进一步做好 随班就读、送教上门、资源教室建设等工作。

2019年高考质量较大幅度提升,2019 年普通 高考全县一段线上线人数 474 人,一段线上线率增长 6.2%;实 施“人人会游泳”计划,4800 余名学生完成培训。参加省市艺 术比赛获奖 33 人(项);参加省市科技比赛获奖 137 人(项)。

2019年成功入围“中国创新百强县”榜 单,位列第 40 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2 家,提前一年完 成市政府下达的国家高企三年倍增目标任务,全县有效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数实现破百,达到 102 家。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 业 18 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55 家、省级企业研究院 4 家、省研发中心 4 家、市级研发中心 13 家。新认定市级产业 创新服务综合体 2 个、市级众创空间 3 家、省级众创空间 1 家、省级星创天地 1 家,众创空间认定数位居西部五区县市 首位。“2050”全球唯一永久营地开营,落户桐庐并运营吸 引 570 名海内外科技英才团聚。

2019年专利申请量 2589 件,其 中发明专利 371 件;专利授权量 1851 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 量 60 件。 科技创新服务环境逐步完善。新增与国内外 34 所高校实 施产学研合作项目 65 项,实现技术交易额 2.42 亿元。出台《桐 庐县技术经纪奖励政策实施细则(试行)》,已组织企业研发 人才为主的技术经纪人通过培训考证 219 人。累计发放科技风 险池基金贷款 5 笔,共 1550 万元。市“115”引智项目立项 20 个,省海外工程师引进计划立项 4 个。浙富股份的下地邦 幸(日本专家)获 2019 年度十大杭州“钱江友谊使者”。建 立企业研发投入的实时监测机制,实现 600 余家科技型企业全 覆盖。 新建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张泽院士工作站,以及浙江紫 电新材料有限公司、县第一人民医院专家工作站。开展中国科 协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科技志愿服务试点,举办各类科技志愿服务活动 30 余场次,服务群众 3.5 万余人次,促进公众科学 素质提升。组织开展 2019 年“礼赞共和国、智慧新生活”全 国科普日活动、科技(科普)周、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等主题科 普活动 50 余场次。承办杭州市乡村振兴论坛暨 2019 年杭州市 科协年会,举办“数字经济+新制造业”发展(桐庐)论坛等 大型学术交流活动 10 余场次。

文体卫生

2019年完成县图书馆报告厅升级改造,新建 莪山“悦空间”城市书房 1 个。重点推进文昌阁乡村生活书吧 建设,建成精品民宿类书吧 3 个,一般民宿阅读服务点 9 个。 在分水镇、横村镇、富春江镇等中心镇和 5 万人口以上的乡镇 街道试点开展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2019年成功举办大型元宵舞龙、首届全民艺 术节活动、越剧名家秀、歌咏大赛、人文艺术大讲坛、第八届 “桐庐百姓日”等文化艺术活动;开展“我们的村晚”文艺演 出、写春联、送福字等文艺活动 200 余场;开展美术、书法等 文化艺术培训 96 期,培训 4000 余人次;组织开展送排舞、腰 鼓、越剧等培训下基层活动 40 场,培训文艺骨干 6000 余人次; 组织开展越剧惠民演出、越剧商演等文化活动 200 余场,承接 开展新时代文化志愿服务需求 15 场。

2019年竞技体育形势喜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不断夯实,将 60 余名运动员苗子输送至杭州市。参加杭州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 射箭、篮球等比赛 10 场,收获 20 金 14 银。组织桐庐县中小 学生棋类、乒乓球等赛事 6 场。 体育场馆和设施更加充足。新建省级社区多功能运动场 2 个、省级小康体育村升级工程 12 个、市级体育公园 1 个、拆 装式游泳池 1 个、笼式足球场 1 个。

2019年完成新改建全民健身设施 98 处(新建 35 处,改建 63 处),累计新增体育场地面积 16.15 万平方米,人 均体育场地面积 2.89 平方米。积极引进“市队县办”攀岩项 目,被授予首个国家级青少年攀岩训练基地。推进省航模等科 技体育训练基地落户桐庐相关工作。

2019年圆满完成县第六届运动会,参赛 人数创全县历届县运会历史之最。全年共举办县级赛事活动 60 余场,全民健身活动 100 多场,参与人员达 20 万余人次。

2019年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重点,完善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新 型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新闻推出《紧扣一个中心 扛 起五面大旗》、《实施产业强县战略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礼赞 70 华诞 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报道 31 组 500 多篇。广 播、电视对农服务工程考核双双获得全省优秀,位列全市第一。 “桐庐发布”、“同乐汇”微信公众号全年推送消息 2500 余条,阅读量 1020 多万;“桐庐发布”新浪微博推送消息近 3000 条,阅读量超 1500 万。全年共有 360 多条稿件被“学习强国” 各级平台录用,其中国家平台 30 多条、省平台 60 多条。《浙 江杭州:桐庐水韵之美》点赞量 19.1 万,阅读量 1910 万。另 有 400 多篇报道在中央、省、市广播电视媒体及新媒体播出。 完善 181 个行政村“村村响”工程。实施广播电视“低保 工程”,减免有线电视收视费 3712 户,免除有线电视新装入 户费 15 户。 2019年全力实现县域医共体建设目标和要求。高质量通 过第四轮国家卫生县城省、市级复查工作。积极争取中国初级 卫生保健基金会区域卫生发展精准帮扶项目,接收公益捐赠设 施设备 236 台(套),共计价值 6732.32 万元,全部捐赠给全县 13 家乡镇卫生院。

2019年扎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完成 IHEC 项目 (高血压病门诊)建设。实施桐庐县“幸福宝宝”新生儿红包 的发放工作,共发放新生儿红包和银质纪念品676 人次。 全年新注册医疗机构共 17 家,其中医院 3 家、门诊部 7 家、诊所 6 家、体检中心 1 家。变更登记 25 家,注销 9 家。年末共有县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44家,其中公立医疗卫生机构 218 家、民营各类医疗机构 126 家;各类医疗病床 2437 张。卫生技术人员4149人,其中执业医师1353人、助理执业医师249人、注册护士 1566 人。全年无偿献血4165人次,献血量1328.3L,用血量 1266.3L,献血量超用血量。

2018年10月18日,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浙江省桐庐县“中国诗歌之乡”称号。这是中国诗歌学会成立以来授予的第18个“中国诗歌之乡”称号。

民生社保

2019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54279 元,同比增长 8.4%,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 32893 元,增长8.3%;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9687元,增长7.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40元,同比增长 9.3%,其中工资性 收入17467元,增长9.9%;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9603元,增长9.0%。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0辆;农村居民 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38辆。

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 均增幅高于城市常住居民年均增幅 0.9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 入比为 1.70,较去年下降 0.01 个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参保扩面。年末全县参加养老保险的机关企事业 单位 8291 个,参保人数 211184 人,同比增长 5.9%,共支付 养老金 249736 万元,同比增长 10.0%。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 保率达 98%。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 4204 人,共 支付生活保障金 870 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120157 人,共 支付工伤金 2374 万元,同比下降 15.1%。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03185 人,净增参保 12899 人,支付失业基金支出 15942 万元,同比增长 221.2%。

生态安全

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EI)位于全省、全市前列,公众生态环境满 意度在全市排名第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 348 天,较上年 增加 10 天,优良率为 95.3%,较上年提高 2.7 个百分点;PM2.5 浓度为 33.5 微克/立方米,较上年降低 0.7 微克/立方米。 境内 114 条主要河道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其中 I、Ⅱ 类水质河道数量占河道总数的 87%,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100%, 窄溪断面出境水质到Ⅱ类水质,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100%。 完成省、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任务。声、辐射、固废等环境质量总体稳 定,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2019年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73.1 万吨标准煤(按等价 值),同比上升 11.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上升 0.57%。 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10 起,同比下降 33.3%,其 中工矿商贸事故 2 起,道路运输事故 8 起;死亡 10 人,下降 33.3%。

城市建设

2019年提升改造 7 个老旧小区,改 造总面积 18.3 万平方米,总户数 1390 户,改造车位 760 个。 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全年共通过加梯联审 24 台,交付使 用 6 台。全年新增停车泊位 550 个,其中道路两侧泊位 460 个、停车场泊位 90 个;完成充电桩建设 233 个,其中快充桩 132 个、慢充桩 101 个。提升改造城区公园广场公厕 18 座(其 中五星级标准公厕 1 座、四星标准公厕 5 座、四星服务标准公 厕 12 座)。全年新建道路 6.96 千米,面积 15.17 万平方米, 年末人均道路面积 15.48 平方米。 持续打造美丽品牌。

2019年完成迎春南路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中心广场和滨 江公园健身器材、游乐设施的提升改造;完成中通公园四个入 口的提升改造,以及县城部分围墙立体花廊建设等工作。推进 富春绿道建设,共计 7 段 34.25 公里,被评为全省十大“最美 绿道”之一。 城市绿化 县城绿地面积 840.9 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 41.1%,绿 化覆盖率 4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14.76 平方米。

2019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 25.18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0%;公 司供电量累计完成 21.97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4%;售电量 21.13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7.5%。 全年供水量 3218.55 万吨。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投资 1.43 亿元,完成 75 个单村供水站提升改造,受益人口 2.5 万人。 全年新增天然气户数 5527 户,其中江北老小区 1192 户、 中心镇 1623 户,新增投运中低压管线 29 公里。县城天然气用 户 39742 户。

2020年5月29日,桐庐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5]

交通运输

2019年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项目 103 个,其中:联网公路建 设项目 33 个、低等级公路提升改造项目 25 个,通乡镇景区改 扩建项目 25 个,病危桥改造 20 座;实施路面大中修 90 公里、 生命安全防护工程 68 公里,建成公路服务站 6 个,乡镇运输 服务站 1 个,港湾式停靠站 40 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 145 个,创建“四好农村公路”示范乡镇 2 个。年末全县公路总里 程 1932 公里。

2019年末全县拥有城区公交线路 23 条,共有营运公交车 120 辆,全 年完成城区旅客运输 2400 万人次,更新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 55 辆,拥有出租车 156 辆。优化调整城区夜间公交线路和杭 黄铁路桐庐站公交线路;开通运营分水镇至淳安文昌高铁站的 毗邻公交线路;开通百江镇、莪山乡、富春江镇等地环线公交 7 条;在所有行政村开通公交车的基础上,对偏远山区距最近 公交站点 2 公里以上、已具备客车通行条件的自然村有序开通 公交车;富春江船闸全年完成过闸量 1557 万吨,同比上升 42.9%;“交通大脑”综合交通信息指挥中心投入使用;320 国道桐庐收费站顺利完成撤站。

2019年杭黄铁路于 2018 年 12 月正式开通运营,桐庐站累计客流 量达到 263 万人次,为四区(县、市)基础客流量首位,城市 能级不断提升。

旅游景点

景点

山的伟岸,石的气势,水的灵韵,林的秀色,构成了桐庐山水洞天色彩斑斓的景致与诗画般的意境。桐庐处于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富春江—新安江”旅游线核心地段。上接黄山、千岛湖,下达杭州西湖。北连天目山,南依仙华山。

距桐庐县城23公里的瑶琳仙境,又名瑶琳洞,纵深1000米,游览面积28000平方米,以神奇的地貌和瑰丽多姿的群石景观而享有“全国诸洞冠”之美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桐庐物产资源丰富,出产的“雪水云绿”、“天尊贡芽”、“五云曲毫”茶为历代贡品,以“中国文化名茶”享誉内外;富春江鲥鱼、子陵鱼扬名古今;杨梅、蜜梨、板栗、柑桔、桃、李、枣、豆腐干、番薯干、青笋干等久负盛名。

桐庐板栗是桐庐县的名特产,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和优质的品质。板栗作为木本粮食,有丰富的营养,果实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其含量大体与大米、小麦相当,且粉质细腻、支链淀粉含量高。既可生吃,又可熟食、炒食。生吃,香甜爽脆,风干则甜度更高;熟食则可烧鸡、烧肉,味鲜香甜。鸡肉板栗为桐庐一大名菜;糖炒栗子,则香甜糯绵,风味独特。

相关视频

杭州桐庐瑶琳仙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