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桃花源(湖南省常德桃花源旅遊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距常德市34公里。前面有滔滔不絕的沅江,後面是綿延起伏的雪峰山西北部群峰,境內古樹參天,修竹婷婷,壽藤纏繞,花草芬芳,有石階曲徑、亭台碑坊裝點,宛若仙境。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嶺、秦人村4個景區,其中桃花山、秦人村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樹林、窮林橋、菊圃、方竹亭、遇仙橋、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館、集賢祠等70餘處景點。

目錄

地理概況

位置

桃花源,亦稱桃源山,雅稱「世外桃源」。春秋戰國時期,該區先屬楚國黔中地,後屬秦國黔中郡。《後漢書》載:黔中郡於漢高帝五年(前202)更名武陵郡,「在洛陽南二千一百里」。陶淵明《塗口》詩稱:「遙遙至南荊」,即此。唐杜光庭《洞天福地記》云:三十五洞桃源山,在朗州武陵縣。宋《輿地廣記》云:「乾德元年(963)析武陵縣置桃源縣。有桃源山。明《一統志》載:桃源山在常德府桃源縣西南三十里,其西南有桃源洞。亦名秦人洞。《辭海》1989年版第1466面載:「桃花源」亦稱「桃源」,參見「世外桃源」。在湖南省常德市水溪附近,面臨沅水,背倚群山,風景優美。中國科學院、湖南省綜合科學實驗基地縣考察隊,《桃源縣綜合考察報告集》載:桃花源屬於湘贛丘陵的一部分,地處雪峰山、武陵山隆起帶的東北端,及中生代西洞庭湖凹陷的西南角[1]。《湖南省桃花源風景名勝資源調查評價報告》載:桃花源主體景區的地理位置,為東經110°25′-27′,北緯28°47′-49′。

景界

桃源縣為桃花源的當然媒介區。西與懷化市沅陵縣、張家界市慈利縣、永定區接壤,東與常德市臨澧縣、鼎城區交界,北抵常德市石門縣,南倚益陽市安化縣。桃花源景界呈錘子形,斜置於桃源縣西南。景區面積157.55平方公里。其中,桃花源主體景區15.8平方公里,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44.85平方公里,外圍保護區96.9平方公里。景界一般超過區界。桃花源主體景區,東倚重丘與鼎城區堯天坪鄉相聞,西枕沅水與桃源縣剪市鎮相望,北觀桃源縣漳江鎮,南傍桃源縣桃花源鎮。內含國有湖南省桃源桃花源林楊、桃花源鎮桃花源村、三合村、茶莊村、雙峰村、青山村和桃花源居民委員會。桃花源沅水風光帶水域,沿途可觀桃源縣陬市、木塘院、楓樹、車湖垸、青林、漳江、桃花源、鄭家驛、寺坪、剪市、凌津灘、興隆街、燕家坪等鄉鎮所屬獨立景點。

山川特徵

桃花源山川自然妙造,有3個明顯特徵,以致成為內有避秦絕境,外有水網迷津的物質基礎。

第一特徵

山生絕境。主體景區的低丘地貌,因流水切割與沖積並盛,升降交替,形成嶂山東南麓多條峽谷,和峽谷之中狀如串珠的山間小盆地。盆地首尾山口狹隘、其勢回迂束逼,遠望則仿佛若有光[2]。內中土地平曠,與世隔絕。其中,以青山沖、施家沖、江家沖、艾家沖和茶莊沖,發育最為典型,堪稱絕境。

第二特徵

水造迷津。沅水桃源段凌津灘以下,河床開闊,河水略淺,不斷旁蝕堆積,形成營盤洲、南陽洲、白鱗洲、關門洲、洞洲、吳家洲、趙家洲、艟舫洲等10個江心洲,使沅水水面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出現幾十公里長的連環水網。陌生漁舟到此河段,往往難識水道,不知從來,不知所去,故忘路之遠近。第三特徵,山回水復。嶂山、黃聞山,均由沅水及其支流水溪、廝羅溪環抱,水系往往繞山180°-360°。其間重巒迭嶂,山體發育反差不足,而律韻有餘,自然標誌極不明顯,走到哪裡都像山重水複。

視頻

桃花源 相關視頻

綠色湖南 桃花源
中國桃花源 創5A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