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桃園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桃園

地理位置;州市

著名景點;來鳳樓、水榭碼頭、桃花島

桃園地處泰州鳳城河風景區,位於南城河外側東岸,東鄰泰州老街,西與望海樓隔水相望,北與梅蘭芳紀念館一路之隔。園內核心景點,為復建的明清建築風格陳庵。庵堂前後三進,部分兩層架構,西側建有小花園,配以仿明清家具,再現清代戲曲家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期間寓居家庵創作《桃花扇》書稿的場景。二零零六年五月,泰州市啟動桃園景區工程。二零零七年元旦期間免費試開放。二零零八年五月一日正式開放,為泰州城市八景之一。景區觀賞桃主要品種來源於中國農業科學院桃研究所,共有三千六百多株、一百一十六個品種,在國內以觀賞類桃花為主題的公園中,品種最多。從樹型上可分為矮化型、喬化型、龍柱型及垂枝型;從花色上可分為白色、粉色、紅色及雜色;從花型上可分為單瓣型、復瓣型、重瓣型、菊花型、鈴型。這裡的重瓣型花果兩用的滿天紅桃樹,花朵有多層花瓣,數量多達二三十瓣,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又有結果的功能,較為罕見。景區均衡配植早、中、晚期桃樹,陽春三月,桃花次第開放,競相爭艷,吸引遊人駐足觀賞。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日至四月十五日,泰州桃園舉辦首屆桃花節。賞花時間可從三月中旬持續到四月下旬,花期時間跨度較長,約四十天。[1]

目錄

主要景點

(一)來鳳樓---聲聞四達。

在城河外側東岸,與望海樓一水之隔,與梅蘭芳紀念館一路相隔。景區內有十餘個景點。桃園北部是新壘加高的鳳凰墩,墩雖不太高,卻林木扶疏,有亭翼然凌於墩上,顯出城市山林的風骨神貌。沿山徑拾級而上,可達飛來鐘樓。泰州民間有"十兄弟共抬銅鐘"的故事。說的是龍捲風捲來一對銅鐘,一個掉在城裡鐘樓巷,一個掉在東城河裡。今存光孝寺的是掉在鐘樓巷的;掉在城河裡的,要嫡親的十兄弟才能抬起來。一戶人家有九兄弟,就讓一個女婿湊數,誰知抬鍾時一個小舅子喊了一聲"姐夫",鍾就掉進城河裡找不到了。新鑄銅鐘與光孝寺的南唐古銅鐘外觀相同。2006年2月,此鍾與蘇州寒山寺鐘結為姐妹鍾,飛來鐘樓又名"來鳳樓",有鳳來儀,"來鳳鳴鐘,聲聞四達"是泰州的盛事。鳳凰高墩的西側傍水是藕花洲景塊。洲取河岸曲勢,多植荷、梅。景塊內建有浮香亭、齏湯橋、清風閣,亭閣命名雅致,詩意蘊藉。浮香亭留傳蘇軾蘇轍秦觀黃道潛等人的梅花詩,合為"四賢詩"。齏湯橋名則與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避難泰州時獲濟麥糝粥的傳說相關。清風閣為桃園新建最高建築,三層八角重檐,閣高約二十米,以王安石《清風閣》詩知名,佇立閣中,近可環視桃園美景,遠可眺鳳城河兩岸的綺麗風光。西與望海樓隔河相望,交流景色。一塊藕花洲,可謂縮微了泰州的宋代文化史。桃園的核心景點當數藕花洲向南的陳庵景塊。清代戲曲家孫孔尚任出仕泰州治水,始榮後哀,落魄中寓居陳氏家庵(景中景),在此完成《桃花扇》稿。《桃花扇》劇借侯方域、李香君的兒女之情,表現了南明王朝的興亡之恨,構思和戲文均達到新的藝術高度,飲譽梨園。復建的陳庵,為泰州明清建築風格,前後三進,西側辟有小花園。陳庵西側岸邊,建有水中畫舫,舫上構置古戲台,以合孔尚任在泰州舫亭觀戲的遺圖。水陸相連,劇壇遺事,這裡無疑是中國戲曲史的凝重板塊。陳庵之南是桃花島,島名切合《桃花扇》劇名。這裡廣植桃樹,春風綠岸之時,桃紅復含宿雨,花光更染晨旭,一大片明艷的桃林景色,營造出現代城市的一角桃花源。站在這裡回望城河,河面開闊,天光水影,恰喜一條小船在波心撒網,讓人想起唐人張志和《漁歌子》中的煙波畫意。桃園東側建有泰州老街,匯聚老泰州文化、民俗元素,着力體現泰州古街風情。北側立牌坊,路鋪青石板,中設"皮包水水包皮"落地銅雕,兩側建古明清風格建築。老街以餐飲、古玩收藏及泰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業態,發掘泰州老字號及特色風味小吃,並表演本地戲曲、民俗。青磚黛瓦,麻石街巷,戲台書場,盡顯海陵古城文化底蘊。

來鳳樓建於鳳凰墩上。史載樓始建於明洪武四年,鍾為南唐永寧宮遺物,民間有"十兄弟共抬銅鐘"的傳說,亦俗稱"飛來鍾"。現建來鳳樓,為宋式八角重檐,匾額篆刻蘇州寒山寺性空長老所書"聲聞四達"四字,內置由南京晨光集團複製現存光孝寺內的五代銅鐘一口,立碑書鍾來歷。

(二)藕花洲、浮香亭、齏湯橋---荷塘月色

藕花洲史載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堯所辟。神宗年間,泰州通判黃法曹在此種植梅花並題詩,引來蘇軾兄弟等多人唱和。南宋泰州知州陳垓又於洲上修"浮香亭",將蘇軾蘇轍等四人《和梅花原韻》詩刻於石壁,稱"四賢詩"。現建藕花洲,結合彎曲的河岸,在坡度較陡處置黃石假山,同時在水中種植荷花、蓮藕等植物。藕花洲邊建齏湯橋,橋畔立石碑,記載宋趙匡胤在泰避難,曾獲當地百姓一碗麥糝粥,得天下後回泰州賜"齏湯"橋名的故事。橋北建浮香亭,亭邊立四塊碑石,分別刻蘇軾、蘇轍等"四賢"詩,夏夜暗香浮動,頗能領略四賢意趣。

(三)水榭碼頭--踏雪尋蹤

作為望海樓的對景,既豐富登樓遠望的視野,又為遊人提供觀樓的最佳視角。

(四)石舫--船舫觀戲

陳庵西側為石舫。史有孔尚任舫亭觀戲圖,現傍水六米處建畫舫,舫上置古戲台,可供戲曲演出或票友活動。

(五)清風閣--清風送懷

陳庵北建有清風閣,史載為北宋初期泰州知州曾致堯所建。宋王安石在淮南判官任上時曾多次來泰,數次登臨,並詠有《清風閣》詩。復建清風閣,為宋式三層八角重檐,閣高約二十米,與望海樓隔河相映,登臨此樓,清風徐來,可領略一代名相遺風。

(六)陳庵--歲寒三友

位於桃花島北,為泰州明清建築風格,前後三進,恢復原有部分兩層樓架構,西側建有一小花園。配以古明清家具,再現孔尚任著《桃花扇》場景。以文字、圖片展示孔尚任仲振奎以及泰州戲曲歷史,作為"戲曲文化三家村"之一,與南北柳園、梅園遙相呼應。

(七)桃花島--桃源春曉

水榭北上至桃花島,"隱龍"、"十勝"二橋將島岸相連。島中選種不同種類的桃花品種,春時各色桃花爛漫,桃花澗中水流淙淙,加之島邊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徜徉其中,似身處幽靜而自然的世外桃源。

相關視頻

善語堂學子2019泰州桃園主持作品-常煜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