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劉勇,男,筆名"格非",生於1964年,江蘇丹徒人。1981年考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幟》、《塞壬的歌聲》、《小說敘事面面觀》、《小說講稿》等。他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曾被視為當代中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是人們談論"先鋒文學"時必提的作品。

劉勇
原文名 Ge Fei
出生 (1964-03-28) 1964年3月28日(60歲)
中國江蘇丹徒
國籍 中國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格非文集》、《欲望的旗幟》、《塞壬的歌聲》、《小說敘事面面觀》、《小說講稿》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劉勇

外文名 Ge Fei

別名 格非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丹徒

出生日期 1964年

職業 作家,教授

畢業院校 華東師範大學

代表作品 《格非文集》《褐色鳥群》《塞壬的歌聲》等

人物簡介

劉勇,男 ,筆名格非。1964年出生於江蘇丹徒。1981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1985年畢業留校,任中文系助教、講師(1987)、副教授(1994)、教授(1998)。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調入清華大學中文系。現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講寫作、小說敘事學、伯格曼與歐洲電影等課程。格非於1986年發表處女作《追憶鳥攸先生》,1987年發表成名作《迷舟》,從此以「敘述空缺」而聞名於「先鋒作家」之中。而1988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褐色鳥群》更是曾被視為當代中國最玄奧的一篇小說,是人們談論先鋒文學時必提的作品。2015年以其「江南三部曲」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寫作思想

我國古典文學傳統,作為一個體系的價值,顯然還沒被中國人認識到。張愛玲曾經說過:「幾十年後中國可能沒人能讀得懂紅樓夢。而依我看,現在就連一些學者也讀不懂<紅樓夢>。當代寫作迫切需要走出西方文化的視野,進入真正『中國化』的寫作。」昨天下午,清華大學教授、作家格非作客「城市文學講壇」,以當代小說的處境開始了他帶有思辨色彩的演講。

人物評價

他有學者風度的小說家。作品有一種與眾不同的趣味,優雅、精緻而純粹,還有一種難得的矜持。他小說的詩性,更多的是來源於創造本身,而非社會人生。借鑑和引進在他那裡似乎是一種責任,或者說是一種命定的選擇。 格非始終堅持用規範、純正的語言寫作,他立足於語詞本身的信息量,以繁複、深邃、多層面的敘述保證。 中短篇似乎是格非最拿手的,那些在文學圈子裡引起較大反響的作品差不多都出自中短篇,如《褐色鳥群》、《大年》、《迷舟》、《青黃》等。但我認為格非敘述上的秘密是在長篇中體現的。他的幾部長篇中,我最喜歡的是《邊緣》。這部作品是他語言風度的訓練,有一種唯美傾向。先於它的《敵人》則是結構上的實驗。在第三部長篇《欲望的旗幟》中,作者的目光轉向了現實,他以前所未有的興趣,描寫了自己最為熟悉的知識分子的生活。此後,他就更多地寫類似的現實題材。這一轉向,似乎從側面表明了他前期寫作中特別顯著的實驗性質

獲得獎項

2015年8月,格非的作品《江南三部曲》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1][3]

根據第九屆屆茅獎評委會公布的最終投票結果顯示,格非的《江南三部曲》獲得60位評委中的57票,成為第一。王蒙的《這邊風景》獲得55票緊隨其後。李佩甫的《生命冊》以一票之差位列第三。金宇澄的《繁花》和蘇童的《黃雀記》則分別獲得了51票和40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