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羅特·雷伯
此條目没有前往其他条目的內部链接,未能構築百科全书的链接网络。 (2019年9月11日) |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19年9月11日) |
格羅特·雷伯(Grote Reber,1911年12月22日-2002年12月20日)是一位美国天文学家,也是无线电天文学先驱之一。 他以仪器重做了卡尔•央斯基早期的工作和一些简单的研究,也进行了第一次的无线电频率巡天。格罗特•雷伯第一次使用3300百万赫兹的频率来实验,不过从未接收到任何来自外太空的讯号。后来他在1938年成功的使用160百万赫兹确认了央斯基的发现。他于1941年完成无线电频率的巡天地图,并公开他重要的研究成果,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间成为无线电天文学的先驱之一。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格罗特•雷伯
英文名:Grote Reber
籍贯:美国伊利诺伊州杜佩奇郡惠顿
国籍: 美国
去世日期:2002年12月20日
职业:天文学家无线电天文学
毕业院校:
1933年毕业于阿默理工学院(后来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格羅特•雷伯生平
格羅特•雷伯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杜佩奇郡惠頓(位於芝加哥附近)。他於1933年畢業於阿默理工學院(後來的伊利諾伊理工大學),並獲得無線電工程的學位。格羅特•雷伯後來成爲一位業餘無線電通訊員,從1933年至1947年間任職於許多無線電制造公司。他在1933年得知卡爾•央斯基的研究,並決定進入這個領域來研究,並試圖進入當時央斯基所在的貝爾實驗室。但當時剛好面臨經濟大恐慌的高峰,所以無法取得職位。
於是格羅特•雷伯決定在惠頓的後院建立私人的射電望遠鏡,它的設計被認爲比央斯基的設計更加先進,包括9米的抛物面的金屬鏡,將無線電訊號聚集在距離鏡面8米的接收器上。雷伯射電望遠鏡後來於1937年完工。
格羅特•雷伯第一次使用3300百萬赫茲的頻率來實驗,不過卻沒有接收到任何來自外太空的訊號。後來他在1938年成功的使用160百萬赫茲確認了央斯基的發現。他於1941年完成無線電頻率的巡天地圖,公開他重要的研究成果,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間成爲射電天文學的先驅之一。
之後他將射電望遠鏡賣給美國國家標准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並由維吉尼亞州綠岸的美國國家無線電天文台所使用。格羅特•雷伯也重建央斯基原本的射電望遠鏡。 格羅特•雷伯在1950年代再度積極進行射電天文學的研究,不過當時已經有許多先進的研究設備出現。相較於他首次進入這個領域的時期有着巨大的改變。因爲頻率低於30百萬赫茲的訊號會被地球的電離層所反射,所以他決定搬到澳洲的塔斯馬尼亞,因爲這里受到太陽輻射的影響較大,研究環境較佳。他在這里建造新的射電望遠鏡,並在1960年以這座無線望遠鏡進行南半球的無線電巡天。
他相信紅位移是由於天體重複吸收與重複放射訊號或是光與低密度黑暗物質的幹擾所導致的,而不相信大霹靂理論。格羅特•雷伯也發表文章《Endless, Boundless, Stable Universe》來說明他的穩定宇宙想法。
格罗特•雷伯於2002年逝世於塔斯馬尼亞的荷巴特,剛好在91歲生日前2天。他後來被葬在塔斯馬尼亞的包威爾公墓,紀念碑也分散在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射電天文台中
獲獎與榮譽
布魯斯獎:1962年
亨利•諾利斯•羅素講座:1962年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傑克森-葛威特獎章(1983年)
以其之名
小行星6886號以格羅特•雷伯的名稱來命名。
格羅特•雷伯獎章
位於塔斯馬尼亞劍橋的一座博物館於2008年1月20日開幕,並以格羅特•雷伯的科學貢獻爲主題
相關影片